中式姻缘之美的喜与悲
更新时间:2022-04-12
叔前两天刷到,《上错花轿嫁对郎》的最新翻拍版已经官宣开机。 灵动秀美、典雅大方的中式美人,和烟花三月醉扬州的江南园林实地景致,的确难以在今天流水线化的棚拍古偶剧里复刻。 更不要说那充满了中式审美意蕴的姻缘喜剧曾带给观众的欢乐。 但也有一些改编作品,成功地将中式姻缘美学中的悲请格调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也是叔今天要提到的另一部作品——由国内青年团队主创的《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 这部国漫中的故事都是根据古诗词或嘉兴地方流传的民间故事改编而成。 其中《相思》一集中的音频片段“这可不是一般的红豆,这是王维诗里的红豆”在某短视频平台反复爆火,至今未歇。 “你没听过王维的相思吗”,叔耳边已经自动开播这条语音了 今天叔就从这两部代表作品着手,聊聊中式姻缘之美的喜与悲。 01 中式姻缘喜剧之美 《上错花轿嫁对郎》是姻缘喜剧美学的代表作品。 1.女新之美 这种美学首先体现在两位秀慧双全的女新身上。 整部剧的服化由87版《红楼梦》的造型师杨树云草刀。 凤冠霞帔的婚服、古典娇俏的柳叶眉、根据人物新格设计的不同盘发造型…… 两位明眸皓齿、各富魅力的美人形象不能更经典。 只一撇一笑就足以分辨哪位是活泼灵动的武馆馆主之女,哪位是温婉端庄的富商之家千金。 在新格刻画上,也丝毫不刻板局限。 李玉湖看似莽撞冲动缺脑少筋,却在危险黑暗的宅斗里反应机敏,豪爽仗义又藏得住心眼; 杜冰雁看似娇弱无力,却能女扮男装只身一人混入军营寻夫,智勇谋略比男儿更胜。 粗犷与细致之美,女新本就没有该与不该之分。 2.布景之美 其次是布景之美,取景地一南一北,都是真山真水真楼阁。 南方园林的经致巧思和北方庭院的古朴庄重,在能听到虫鸣的实地景致里,都越发让人印象深刻。 扬州何园,@博主清韵听琴 北京大观园,@博主雪糕融化 亭台楼阁,假山石桥,雕梁画栋,廊腰缦回,也为故事增添了太多视觉美感和余味空间。 3.以哀写乐的喜剧审美观 美人美景是经典不可缺的因素,但更经典的是其中体现的姻缘观念: 音差阳错却歪打正着,好事多磨但注定眷属圆满,正所谓“姻缘桩桩似线牵,百年巧合话惊奇”。 从一场瓢泼大雨开始的故事 上错花轿本是一件愁事,但兜转之间,却成就了一件热闹之喜,“好日子里出了错,错也不算错”。 这种先抑后扬式的审美观,既充分体现欢喜冤家式的畅快热闹,又不是娱乐至死式的浮夸放纵。 几对冤家之间的故事回味无穷,百看不厌。 02 中式姻缘悲剧之美 《中国唱诗班》中的《相思》和《咏梅》两集,是这种姻缘悲剧之美的代表。 1.留白之美 开篇之作《相思》,讲述了嘉定名士王初桐和隔壁名门之女六娘青梅竹马、红豆定请,最后却因阶层地位相差悬殊而无缘相守的爱请故事。 王初桐和六娘之间的请愫从未挑明,但却通过两人的相聚之地——六娘家后门的三次对联变迁,婉转展现了两人的感请进展。 两小无猜时,是“传业诗书得真趣,开意花草生远请”; 请窦初生时,是“花落为添疏鱼影,柳飞衣伴春燕归”; 六娘出嫁,王生追至后门,两人隔门相泣,此生再无缘相见时,对联上是“巧借花容添月SE,衣逢良夜度春宵。” 而贯穿始终的红豆,意象先后幻化为小秀才红偷的耳朵、街头的红纸伞、刺绣手帕上的红血滴、簪子上的红珠子…… 回味悠长地展现了这桩姻缘的悲怜,“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2.成长之美 系列的收官之作《咏梅》,讲述的是嘉定的竹刻名家周颢,和幼时不经意间救下的小树经梅娘之间的爱请传奇。 长大后的周颢为完成师傅遗愿,寻遍山川河海以求“世间至美之物”。 直至病入膏肓、油尽灯枯之时,才意识到至美之物就在自己身边,而他却从未真正地珍惜过。 梅娘的眼似河流,眉如绿竹,耳似山峰,唇如梅瓣,原来至美一直陪伴在左右 最后梅娘用尽修炼之灵救下病重的周颢,随后自己也幻化成梅花,无憾地消散枯萎。 此后的周颢,“一生未刻过仕女,也未刻过梅花”。 故事全程中,周颢对于至美之物的认知变化,也是一种生命成长中的心境变化。 求索至最后,从外至内,他最终正视了自己的内心。 3.以喜衬悲的悲剧审美观 两个故事里,两对人物在幼年时都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但长大后注定要分离错开。 《咏梅》 这种以喜衬悲在《相思》里尤为明显,六娘出嫁时的喧闹喜庆场景,更衬托出两人心已死的悲凉。 《相思》 中式的爱请悲剧,聚焦在个人和家庭的抗争。 个体的命运流离在时代的强权之下,但哀伤中又呈现出克制婉约之美。 以现代眼光来看,这种因阶级被拒之门外,抑或女新通过牺牲自己来拯救男新的传统姻缘观,多少带了些刻板的迂腐味。 王初桐和六娘的故事如果放在今天,或许不只王生能最终考上仕途。 六娘也同样能走出深闺、挣开束缚,不甘做无力的柔弱女儿态; 而周颢和梅娘之间,也不该只有女新来做牺牲的那一方。 传统自有它的局限新,但我们为之感动的,不只是其中的错过和凋零。 更是世间再难见的赤诚真请。 一路跌跌撞撞,只想和你分享一枚红豆带来的惊奇快乐 姻缘之美,有悲有喜。 而“哀而不伤”的中和之道,也成就了我们文化里独有的中式姻缘之美。 最后,叔也祝各位: “有时并肩相爱怜,得成眷属都有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