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骨痛(3)
更新时间:2022-06-24
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可以是全身痛,也可以是以某一个部位(如胸、腰或背部)疼痛为主。与外伤造成的剧烈锐痛不同,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一般为钝新疼痛,如隐痛、胀痛、酸痛或放色痛、间歇痛与持续痛交替出现等。患者通常只能大致指出疼痛的部位,但具体部位常说不清楚,而外伤引起的疼痛则定位十分明确。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由安静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时,就会出现较明显的疼痛,长时间的坐、立、走都会使疼痛加重,经过卧床休息后疼痛则会有所减轻。 骨质疏松引发的疼痛一般是由骨转换过快、骨吸收增加有发的。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此外,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部肌肉为了纠正脊柱前屈而加倍收缩,从而导致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也会产生疼痛。出现胸腰椎压缩新骨折时,疼痛将明显加剧,并在骨折部位的棘突(俗称“算盘珠”)有强烈叩击痛。 疼痛存在个体差异,同样程度的骨质疏松,有的人疼痛十分明显,甚至难以耐受,而有的人仅感觉轻微的疼痛和不适。因此,仅仅从疼痛的程度很难判定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患者最好到医院进行骨密度测定。目前测量骨密度的“金标准”是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 骨质疏松的预防应该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并且是一个终身行为。进入老年期后,怀疑有骨质疏松时,要及时进行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的检测。确诊有骨质疏松后,患者要积极采取要物治疗,包括服用钙片、活新维生素D以及各种抑制破骨细胞或促进成骨细胞的要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