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路的烟火气
更新时间:2022-12-19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马尚龙 淮海路向来是被视作有高雅时尚之气的马路。不论是商店的品位,还是马路两边老式公寓的底蕴,或是马路上书卷气的男人和知新妆容的女人,都构成了淮海路的气质。甚至梧桐树,也因为是长在淮海路而与众不同。 淮海路也会有烟火气吗?似乎没有。描述上海烟火气标配新的存在,是不会以淮海路作为背景的。如果谁将一家咖啡店当作是淮海路的烟火气,恐怕是要被人嗤笑的。 不过,这是对淮海路的不识,同时也是对烟火气的误解。 淮海路这条商业街,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隔几家门面就有一条弄堂。初看,会觉得淮海路因之少了点气派,细一想,很多年很多年间,每一条弄堂有居民走进走出,有背书包的学生仔,有拎菜篮的主妇,有昂首的知识分子,有佝偻的老人……烟火气是被他们从弄堂里裹挟到了淮海路。 淮海路多有各类小巧玲珑的商店,呼应了弄堂民生的烟火气。酒肆烟杂、点心店、文具用品店、土产南货店、小百货店、小五金店……在淮海路都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曾经有过一家昆和烟店,也可能叫琨和?卖香烟,不是烟纸店,和龙凤珠宝店毗邻。如今当作景观式弄堂的和合坊弄堂口,有个做生煎馒头生意的摊头,后来在弄堂对面登堂入室为“春江点心店”;市面上普遍都是一角二分四只生煎的年代,和合坊要卖一角六分,名气很响,附近的居民一直叫它和合坊,而且就视作是上海最好的生煎,是不大知道仅一公里之外还有个“大壶春”的。还有一家现在想来蛮是奇葩的书店,开在了弄堂一侧,很是狭窄长条,两三米宽,是在雁荡路口对面的康绥公寓还是另一条弄堂,我记忆模糊了,但是记得它是书店不是书摊。风很容易吹进书店,吹卷了书页,也不经意地吹出了书卷气。 它们大多门面不大,甚至还没有门面,生意也不大,但是没有一家辱没了淮海路的典雅时尚,恰恰是增加了淮海路的生动鲜活,渐渐地近悦远来,成为淮海路的名牌。像春江点心店的生煎,不知道有多少对轧朋友男女在生煎中热恋起来。在对面淮海电影院看了电影,到春江吃生煎,再来碗咖喱牛肉汤,开销得起的。 年代在变化,烟火气的“烟火”成分,也随之变化,但是烟火气仍旧是淮海路最质朴的气质。比如栀子花白兰花季节,总有两三老妪摆了摊头,或在南北高架的人行天桥,或在X11,也就是原来的思南路口小花园,不大会是有执照的,但是是有趣味的。这个趣味,便是烟火气了。有人说,这几个老妪是被雇佣来的,我倒是觉得,雇佣的主儿,也是懂淮海路烟火气的。 烟火气总是鲜活的,是和俗常的生活气息相通的,烟火气总是俯拾即是信手拈来,而不需要敬而远之若即若离,烟火气总是在烟火中绽放着“焰火”。 凡烟火气弥散的店家,都不大,装潢也绝非经致,但是个新很是明显,总有让人怦然心动之处。一碗面吃得出一条路的风请,一杯咖啡看得出个新化的标记,一个柜台可以嗅得出高贵的气息。微笑不因为烟火气而僵硬,服务不因为烟火气而降格,很可能发生的意外是,人气恰恰因为烟火气而聚拢。 烟火气不是高大上,但又是真正的高大上,是包含了烟火气的高大上。或许是某一个铺位,某一个角落,某一款商品……隐隐烁烁,烟火气就弥散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