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的剧评文字
更新时间:2023-02-07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 带着“指南书”去看戏—— “时尚”的剧评文字 民国时期,演剧的发达,使得从一开始附属于报刊的剧评,变为了报刊的主要卖点,“报中无此构成不能发达其销数”,甚至出现一些读者“买报不看报,专看剧评”的现象。 剧评文字成为一种“时尚文字”,个中原因在于它的功能借由近代报刊得到空前的放大。它对演员的影响,时人有“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之慨。观众亦将其作为一种“消闲妙品”和“观剧指南”。周剑云所编的50万言剧评书《鞠部丛刊》在《民国日报》“本埠闲闻”栏做的广告《〈鞠部丛刊〉出版》就是这样招揽观众的:“有审美观念之士不可不手一编,非特用以作消书妙品,且可以为观剧指南。” 民国时期的剧评时效新非常强,差不多在观众看完演出的第二天,剧评就出来了。剧评文字成为“观剧指南”是建立在它对剧学知识的介绍及对演员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读者有了“观剧指南”应该懂得如何取舍,并形成自己的判断。 不过,剧评看得多的读者,应该不难发现,一些剧评千篇一律,写作存在公式化的套路。张肖伧《老副末谈剧》云:近岁评剧人才,一时蔚起,较量SE艺,评骘妍媸,霞蔚云蒸,可谓极洋洋之大观。然细按其实,则有公式焉。先之以闲文,继之以剧请,终之以勉励之词,于艺术之得失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曲有误,周郎顾,毋乃与评剧之愿意相背乎。 初学评剧者甚至可以按照一定的模板迅速学会评剧文字的套路。剧评家倪秋萍在《剧评·剧谈》一文中说道:你如果对于评剧不是很有研究,我可以告诉你种种办法。最简便的,先买些《戏考》等书,逐句随意评论。那些评论家惯用的词句,可以抓来套用。如关于唱的方面有:出谷黄莺、珠走玉盘、黄钟大吕、抑扬顿挫、响遏行云、绕梁三日、水银泻地、无孔不入等;关于做的方面有:表请细腻、做工老到、身段矫捷、恰合身份、眉目传神、仪态万方等。最要紧的是不可写作“音容宛在”,万一大意了而登出来是不得了的。有了上面的准备,便不愁了。无论哪出戏,不问你究竟看过没有,都可以写一段空中楼阁的剧评。 有一定剧学知识,对剧界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按照“公式”,也是有可能写出一篇像模像样的剧评文章的。当普通读者撰写的剧评有自己的特SE,并得到业内认可的时候,他就获得了进入戏剧圈的门票,甚至可以亲身参与到“造星”运动中去,制造京剧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