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在位时期打造出了永乐盛世 明朝为何在25年后就衰落了
更新时间:2022-05-06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成祖朱棣的王位其实不是通过正统得来的,而是通过靖难之役,从自己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上夺取的皇位。 或许是因为皇位是从自己侄子手上夺取的,所以说从内心深处是想做出丰功伟绩来掩饰自己夺取皇位的骂名。所以即位之后,明成祖朱棣励经图治,不断地发展国家经济,加强文化教育,采取了很多的发展经济的措施,天下安康,创建了永乐盛世的局面。也算是不负自己夺取了皇位。 1424年,明成祖朱棣北征班师回朝的时候死于榆木川(今内蒙古多轮西北)。就是这样一个永乐盛世,却在明成祖朱棣死后的25年之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是瓦剌大军入侵,明英宗御驾亲征,率领二十万大军结果惨败,自己也被瓦剌大军俘虏到土木堡。从这个时候开始明朝就开始走下坡路。 那么,为什么明成祖励经图治一手打造的永乐盛世会在25年之后,就被后世子孙消耗殆尽呢? 太祖朱元璋的布局。 从洪武三年开始,朱元璋就将自己的儿子一一封为藩王,而这些藩王的封地大多数都是 一些边防要塞,并且建立了以皇子为核心的,藩王镇守边防的国防战略体系。 朱元璋先后分封了十三位藩王镇守边疆。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宁王朱权、谷王朱橞和辽王朱植,再加上燕王朱棣。这算是明朝的北部方向上的四个重要的战略力量。 但是我们知道,分封制在中国古代存在很多的弊端,虽然朱元璋在之前的时候也做了很多的规划,但是在中央集权与藩王的权利之间的矛盾几乎是无法进行调和的,朱元璋在世的时候这些儿子们因为怕老子,所以也不敢有啥多余的动作,但是朱元璋死了之后仅仅过了一代之后,请亲就已经不管用了。在利益的面前,燕王朱棣就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他孙子的皇位。 关于为什么要有靖难之役,其实就是建文帝削藩造成了燕王的谋反。 朱棣削藩 都是削藩,为什么朱棣就可以成功,而建文帝就失败了呢? 在靖难中,宁王朱权也被迫提供了支持。朱棣也对宁王承诺了很多的东西,但是在靖难之后自己做了皇帝之后并没有兑现,而是将宁王的封地迁到了南昌,并且夺取了宁王的兵权。 除了宁王之外,谷王、辽王都是类似的命运。 谷王朱橞起初按照建文帝的命令,守卫京城南京,后来朱棣攻到城下,朱橞和 李景隆 献出了南京的金川门。虽然靖难之役立了功,然而,也没有能回到原封地,最后被改封长沙。辽王朱植的封地,靖难之役后也被改封到荆州。 削藩的后果 自古以来,削藩这件事请本身就是一件不能善终的事请,或多或少都会对政治基础造成一定的影响。 靖难之后,有人向朱棣建议,恢复藩王制度,但是朱棣是什么人,没有采纳这个建议。他选择带兵出击,永久地解决北方的威胁,这样就不需要藩王镇守了。 但是,这件事请还没有办好,朱棣就死到了出征的路上,蒙古的势力并没有被消灭。这样朱元璋建立的藩王镇守边疆的制度也没有恢复,这就是蒙古人经常进攻明朝边塞的原因,直接导致了明朝后来的危机。 朱棣在打造永乐盛世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破坏朱元璋的藩王镇守的国防布局。朱元璋的意思是通过边境的战争来平衡藩王的势力,但是朱棣却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把边境的藩王都迁回了内地,这样导致的问题就是边境战乱不断,战乱带来的就是国库的消耗,最终导致国库空虚,民不聊生。 所以蒙古外患在朱棣死后的20多年内将朱棣攒下的一点积蓄消耗殆尽。自此之后,明朝后续的帝王都是在修补之前欠下的债,这就导致,国家人民不断的内耗。最终导致国家灭亡,朝代更替。 纵观历史,所有的朝代更替都是因为对国力的内耗太严重了。从唐代的安史之乱、到宋代靖康之耻,再到导致明朝走向衰败的土木堡之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