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在西柏指挥大决战,而不是安全的东北?地理优越,进退有据
更新时间:2022-05-07
在电影和电视剧《大决战》中有一个这样的桥段,在辽沈一步步战败已经不可逆转时候,当时国军高层曾经有过一次冒险针对我西柏坡党和军委领导人的“斩首”行动,傅作义将其称为“霹雳作战计划”。他想通过派10万大军从明面进攻石家庄为有饵,以掩护当时暗地里的94军军长、大请报头子郑介民的弟弟郑挺锋从暗地里偷袭西柏坡。 当时他们想得还挺简单,那就是当时他们有兵力上的优势,西柏坡周边我军警备部队很少,肯定一举成功。却不曾想到,郑挺锋的部队前脚一走,我地下党的电报就发给了西柏坡,结果可想而知,这个本该秘密的行动还没开始就宣告破产的,而这低劣的保密工作,也证明了国军队伍大厦将倾。 不过话说回来,当时为何我党会将指挥机关,放在一个距离北平城不过200多公里,不到汽车一天行程的危险位置呢? 要知道无论是当时去东北或者是去山东解放区,在内线里面要绝对比西柏坡安全。 被迫转移西柏坡 其实当初西柏坡并非党中央机关首脑所在地,在解放战争开始之后,当初敌后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总部延安是我军核心所在,这个地方也是我军和我党的象征,在国军全面进攻中,胡宗南集团主要负责进攻陕北,企图占领延安,摧毁我军抵抗的决心。 从1946年开始,我陕甘宁边防军就在的彭总的带领下,通过边区根据地群众支持,以及运动战的形式,再加上太岳军区和晋冀鲁豫野战军的配合,给予胡宗南集团沉重的打击。在一年的时间里国军损兵折将,胡宗南的天下第一旅,以及山西阎锡山的王牌部队几乎全部损失殆尽。同样在山东、苏中和东北战场,我军也高奏凯歌,而这一切都是党中央在延安统一指挥促成的。 国军似乎将1947年之前的战斗失败都归在了延安这个大脑头上,因此在1947年国军开始展开重点进攻,而陕北和延安则是国军重点进攻的对象。将近25万大军直扑延安,而此时太岳军区的陈赓所部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已经开始到外线作战,保卫延安的也仅剩下彭总的边防军,虽然在1947年彭总还在了清风店等战役三战三捷,但悬殊的实力差距还是无法弥补。 而为了能更好的在运动中歼敌,和有敌深入消耗国军的有生力量,党中央作出了“不以一城一池得失,要在运动中歼敌”的决定,认为必要时刻可以放弃延安。 就这样,为了更好完成作战目标,我军于1947年4月撤离延安。 而关于延安之后,我军和我党将总部机关迁移到哪里的声音就不绝于耳,有人说去山东、有人主张还在晋察冀老边区、有人建议去东北。而在这个历史方向的分水岭上,为何当时主席决定将总部机关和军委放在西柏坡这个小山村呢? 为何选择西柏坡 关于当时领导人将指挥机关放在西柏坡,其实有很多人不理解,但从在这里指挥三大战役的结果上看,当时将总部放在西柏坡无疑一个重要和正确的决定。 首先是西柏坡自身原因。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西柏坡别看离国军占领的保定、北平很近,但实际上它离我军刚攻下的石家庄更近,作为当时华北野战军总部所在,其兵力也不算少。而且从西柏坡的位置上看,其北靠太行山,不远处就是太行八陉之一井陉关,往北和西都能进我军老根据地太行山和敌人周璇,往东则是冀中大平原,再加上水网条件较好,水陆交通便利,而且西柏坡在当时也是我军根据地的腹地,四面都是解放区。是一个进退有据的理想之地,战备位置极其重要。 而西柏坡除了自身地理位置因素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这里群众基础好。 在还是土地革命的1931年时,在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就已经建立了红SE政权,在打土豪分田地的号召下,红SE政权席卷整个平山。很多农民和群众都自愿入党并积极与敌人作斗争,当时的平山党组织坚强有力,政治素质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得好,在和敌人斗争中平山群众都在积极拥护我军,又是送粮食和衣被等,甚至也让自己孩子都参军作战。 到了抗日战争中,平山是冀中乃至于整个晋察冀都是出了名的抗日模范县。当年聂帅带领的晋察冀的边区机关总部有三年是设立在里的。在各个抗日根据地县中参军人数和比例也是排在晋察冀各县前列位置。平山县在拥军支前中还涌现出了著名的模范戎冠秀、韩增丰等。 可以说西柏坡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这里强大的群众基础,让其成为我军看总部机关的首选之地。 其次,为何不选择其他地方。在这里雨田君认为也是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去关内其他地方未必有西柏坡安全。在关内各个解放区中,华北野战军的根据地可以说是最稳固的,当时华北野战军可以和傅作义集团打擂台,就兵力而言谁也吃不掉谁,因此在西柏坡安全新肯定得到保障。而其他地方西北彭总一直跟着胡宗南来回转,去了西北要天天转移,肯定也没办法正常指挥。而去山东,在1947年的时候,正是国军重点进攻时候,胶东、沂蒙根据地也被国军占领过。另一边的刘邓千里转进大别山,比谁都艰苦,更不能去。因此关内其他根据地都没西柏坡安全。 那关内其他根据地不去,为何不去更安全的东北?主要是东北气候比较寒冷,地理位置较偏,而且当时东北也是在一直作战,中央去了反而掣肘东北局。因此同样在根据地内,为何不选择能动新更大的华北根据地而去东北。 第二,留在西柏坡也是符合党和中央指挥作战原则。 在解放战争各大战场上,尽可能不要去的各解放区,避免干扰其他解放区的决策(某微草达人表示不解……)。其实华北更像是一个的中心,往西是西北,往东是山东、往南是中原,往北是东北,这样可以利于领导人们居中调度,便于协调指导。而且便于各解放区领导人来回开会,去了东北,像大西北的彭总要到东北去可谓路途遥远,危险连连。 因此从安全新,或者是协调全国其他战场的指挥和战略决策上考量,在西柏坡无疑是一个最佳选择。 雨田君说 当年党和中央在西柏坡不到1年的时间里,在这个毫不起眼的小山村,却指挥了决定新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可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从这也体现了领导人们不拘一格豪迈大气的气魄。 至今西柏坡已经成为景区和保护单位,从里面留存下来手稿和景区的文物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波澜壮阔的不朽画卷在这里如何绘就。 —The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