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两个维罗妮卡的生与死(4)

于是我们看到,在《迈向天堂之歌》的演唱会上,维罗妮卡的声音像塞壬女妖一般从合唱队中TUO颖而出,美轮美奂,鼓满风帆缓缓驶向天堂。突然,这歌声像海燕被闪电击中,直挺挺地坠入深渊。电影刚刚进行到不过三分之一,生活在波兰的维罗妮卡倒在了舞台上,再也没有站起来。为了那迈向天堂的高音,波兰的维罗妮卡真的进入了天堂,去寻找它们去了。

2.

维罗妮卡的下葬,导演使用了主观仰视的镜头:屏幕前的我们看着一锨一锨的泥土落在我们的眼睛上,死亡的感觉通过泥土直接作用在我们的感官上。与此同时,身处巴黎的维罗妮卡冥冥中也感受到了自己灵魂的一丝变动,尽管生活在巴黎的维罗妮卡并不知道在波兰还存在着另一个自己,但死亡的感觉依然侵袭了她的身体。在男友的怀中,维罗妮卡感到一阵刀割般的伤心,好像一个特别重要的人离开了自己。

导演在这里为我们设置了一个极具戏剧化的场景,两个维罗妮卡,一个还活在这个世上,另一个已经离我们而去。已经死去的个体不可能再对死亡有任何体知,只有活着的人才能从他人的死亡中斜目而视死亡的面容。死亡与存在的张力一下子落在了那个生活在巴黎,那个仍然活在世上的维罗妮卡身上,波兰的维罗妮卡用自己实际上的死亡,使得巴黎的维罗妮卡同时体验死亡与生命。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向死而生”的概念,通常我们引用这个句子来谈论死亡时,总是将它理解成一种对生命限度的反思。死亡在我们生者的眼中成为一种对死亡请景的想象,凭借这种想象我们把对死亡的排斥与恐惧转化成为一种对当下存在、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这样做仿佛是通过死亡,我们将自己的灵魂交给了一个崇高的、宏伟的理想,仿佛能够在有生之时完成这种理想,实现这样的价值,我们的死亡也会变得不那么可怕,我们仿佛将自己的灵魂连同自己对死亡的想象让渡给一个宏伟设想与理想世界。各种宗教便利用这样的手段剥夺我们自身对死亡的感知,也剥夺着我们对自己生命在世的体验。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用发生在同一具身体——巴黎的维罗妮卡的身体——上的死亡之感与存在之感,将灵魂对死亡的体知重新归还给了一个具体的个体,甚至是死者本身,让生者体验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之后的世界。

  • 上一篇:《侏罗纪世界3》曝片场照 “星爵”与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