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开分像玄学,水军控评几时休?
更新时间:2022-06-16
本文转自:中工网 最近不少人发现,豆瓣评分开分时间越来越像“玄学”。有的剧集甫一开播便飙升高分,有的则直到完播才最后亮牌。面对质疑,豆瓣回应称,效率高低主要取决于人工审核的难度,要看需要多少力气刨除黑粉,以保证可信任打分人数。 暂且不论上述回应的说服力,但豆瓣平台黑粉频频作乱倒是不争的事实。买卖账号、批量养号、刷分控评等,早已被多次曝光,“超前点评””恶意控评“等现象,更是屡屡引发争议。烦恼于此的不止豆瓣,知乎、贴吧以及微博等各大平台都是水军的活跃之地。 与种种暗箱草作博弈,直接关乎平台的公信力,这些年,相关整治行动也在持续推进,但影视剧行业恶意营销的“顽疾”,始终蠢蠢衣动。特别在“流量为王”的当下,往往是“剧未播、声先起”,请节还没捋顺、请怀已经贩尽。除了众人熟知的“刷榜”“刷评”,炮制绯闻、恶炒八卦等劣行,更严重扰乱影视作品评价体系,以至常常出现流量与口碑倒挂的现象。粗制滥造的作品占用大量注意力,而好作品却因缺乏话题而无人问津,当然会让人有“圈子越来越乱”“好剧越来越少”之叹。 常言道,酒香也怕巷子深。采用适当的营销,将影视作品推向大众,本无可厚非,但凡事皆有度。能不能长久营生,既要看吆喝的水平,更要看这“酒”到底香不香。反观当下影视圈,不少人恰恰是“炒”字为上。创作时瞎凑合,表演时不走心,营销时却套路出尽;剧本打磨、服道布景舍不得投入,买热搜、造话题却肯大把花钱。凡此种种,满脑子都是“快钱”,未见有一丝“匠心”,如此下去,受众当然不肯买账。 清理口水营销,关键看行动。对平台来说,责任意识是第一位的。无论是加强人力审核也好,引入科学算法与设计也罢,必须与时俱进盯紧水军动向,升级管理举措。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和惩处,祭出更多靶向治理动作。当然最核心的,还是创作者出品者要敬畏自己的职业,端好手中这碗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