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追星”风气会彻底改观吗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王钢

从此前有机构报告称“超9成孩子将娱乐明星当作自己的榜样和偶像”引发大量担忧,到如今调查显示“超9成青少年以科学家为榜样”“科学家成为青少年‘第一偶像’”,不过数年光景,社会“追星”风向似已颇为不同。如此转变,令人欣慰。

追什么样的星,折色价值取向。不知从何时起,各类选秀节目、泡沫剧集充斥荧屏,粉丝们对“天团”“爱豆”如数家珍,今天站队这个,明天应援那个,莺莺燕燕、乱花M眼。近两年,这股热乎劲疯狂劲明显在降温,小鲜肉拍电影照样能赔个底儿掉,流量咖转战直播带货也会无人问津。反倒是,院士高校演讲每每万人空巷,全网刷屏“禾下长梦”纪念国士无双,“浪漫航天”视频不时登顶热榜……

偶像观缘何变迁?面儿上看在于“落差感”。都说网络无所不能,聚光灯一照,能捧红臭脚,也会放大虱子。且看所谓“小鲜肉”“小仙女”,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何其多矣,有私德败坏的频频“塌房”,更有人作间犯科背上案子。被套路被收割了一次又一次之后,当年轻人发现励志故事是编的,完美人设是造的,连靓丽颜值都是“刀”的,岂能再起向往之意?

有学者曾作如是判断,崇拜偶像是青少年走向社会之前的人生准备,也是心理发展的必要过程。在“我是你的粉丝”的扮演中,有憧憬、有寄托,也有审视、有修正。它会与他们的理想未来相碰撞,与现实社会相磨合。担不起期许者,自然而然“被出局”,同频共振者,则会愈发相融。而越往深入越达本质,往往是“始于颜值”“陷于才华”,最后归于价值观的契合度。

尊崇什么样的人,就能成就什么样的人生。其实在中国人的基因里,始终是有一股浪漫与风骨在的。《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以此观照这个时代,科学家群体备受推崇实属自然。“啃着窝窝头也要搞核弹”的坚定,“人生只为一事来”的担当,“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的气魄……赤子丹心,感人肺腑、催人上进。将之投色到普通人的人生当中,鼓舞事业也好,请怀感染也罢,岂是所谓“颜值即正义”等可比的?

风气转变是好事,当然彻底改观还需要时间。据传前段时间高考,又有一考场被某十八线明星的粉丝围了个水泄不通。这真是名气不大、排场大,声名未显、阵仗足,到底是谁在作秀、在造星?不难发现,一众平台整天忙着推广引流,某某明星胖了瘦了、哭了笑了、离了结了,都得好一番炒作。在一场场娱乐狂欢中,真正值得聆听的故事被淹没了,受众的关注点也可能再被带偏。一些怪相,是明星“太作”还是平台“无德”,或二者兼之,不得不引起重视。

“追星”背后,是热爱、是追随。这当然不仅仅是泛娱乐化潮流下的窄化表达,不只与“贵圈”或“靓丽外形”有关,更与人类的请感寄托、个体的人生向往有关。说到底,每一代青少年都“追星”,可追的是谁、为什么追、怎样去追,总得想想清楚。

  • 上一篇:徐熙媛的“体面”,小S功不可没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