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版《人生大事》:他们是“种星星的人”,还为水手设计“航海葬礼”(4)
更新时间:2022-07-19
雷鑫曾帮一个女儿为父亲化妆,生前女儿和父亲比较亲近。但后来女儿到国外定居,与父亲多年未见。谁知父亲却意外去世了,女儿甚至没能在他活着时见到最后一面。然而,因为意外事故,父亲的遗体有些许受损,半只耳朵都已经没有了。 于是,女儿要求要将父亲的遗容还原到最好的状态。入殓师接下任务,只能用特殊的材料填补遗体的缺损尝试以假乱真。最后,女儿在见到修补过的遗容时泪流满面。 向遗体鞠躬 葬礼的蜕变 曾经从事丧葬行业的人,普遍社会地位并不高。葬礼甚至在重庆俚语中也并不好听,被叫做“死人板板”。 在重庆人杨先生的回忆中,中学时班里一位同学,家里从事做白事、卖花圈的生意。就因为这样,他便被同学们取了讥讽式的外号嘲笑,这样的嘲笑贯穿了他读书三年的时间,后来,这位同学从来不会主动提到父母的职业。 虽然这是孩子们年少无知犯下的错误,但也侧面反映了殡葬行业的从业者在普通民众心目中的尴尬地位。《人生大事》中特意将“上天堂”与婚庆公司设计为门对门,也是在凸显“婚丧”红白事中,民众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实际上,殡葬行业在日趋老龄化的社会中却愈来愈重要。据福寿园国际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国家民政部公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死亡人口数量已超过1000万,但目前全国4000多个殡葬服务机构从业者约8.6万人,相比死亡人数,从业者数量显然较少。当然,这并未计算民营机构及个人。 “从形式上,老旧的一套逐渐在被改良甚至被改变。”孙志红是目前新桥安乐堂的首席礼仪师。她说,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重庆本土的葬礼还是以搭棚子、找乐队表演、找道士做法事、聚集亲属打麻将的一套流程为主,也有一些地方沿用孝子摔碗等更为传统的仪式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