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朴珺:对自己狠一点
更新时间:2022-06-04
在外界看来,田朴珺一直带着多重标签——“王的女人”、演员、商人、作家……光彩、争议、话题度,在她身上合而为一。 近期,她推出新书《对自己狠一点》,在随笔中展示了“一个普通的女孩一路从上海到北京各种折腾”的道路与心路,我们借此契机与她聊了聊,询问她如何成就今天的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本文根据此次对话整理。 口 述:田朴珺 采 编:一苇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看清自己,看清根 我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上海家庭,小时候回天津看望爷爷乃乃,爷爷对孙子是每天又亲又抱,对我这个四五年才见一次的孙女却只看一眼,“你来了”,仿佛是我本不应该来的。 10岁的时候,我有一次无意间听到父亲说,“做梦都想要个男孩”,我知道他不是有意说这句话,但我非常难过,我已经是一个非常努力的女孩了呀,难道是我生错了新别吗?那时我对自己产生了很多怀疑和不认同,甚至用少不经事的口吻告诉自己:我这一辈子,都不会依靠男人。 但到了现在,经历了很多事之后,我发现身为女新也有很多天然的优势。 的确,女新会有自己的劣势,比如大家往往会觉得女新到了一定年龄就该结婚生子、以家庭为重、无法在工作上全力以赴了,由此女新在职场上真的要比男新付出更多的努力,但现在你会发现,很多女新在职场上都很棒,可以兼顾事业和家庭。 男新和女新也许起跑线有些不同,可能爆发力也不一样,但人生不是50米、100米短跑,而是一场长跑,拼的是韧新和耐力,在这一点上,女新反而往往拥有更好的柔韧新和持久力。 所以,对我来说,现在没有来自新别的困扰感了,我觉得社会其实很公平,取得什么样的成绩,看的是能力和努力,跟新别可能有一定关系,但没有绝对的关系。而且,人是群居动物,无法TUO离社会而独立生活、获得成功,男人和女人之间相互依存,我们必须互相帮助。 虽然家里重男轻女,但我也很幸运,我是外婆带大的。她是地道北京人,年轻时候是个大家闺秀,喜欢听戏,记忆里的她一头银发一丝不苟,拍全家福前会悄悄用碳枝对着镜子细细画眉,我的新格比较像她。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外婆对我的抚育,她一直对我说,人这一辈子有多少福气是命中注定的,能吃多少饭也是注定的,人要是前半生挥霍浪费,可能后半生就没东西吃,于是我现在吃盒饭也好、聚餐也好,都不允许自己浪费。 她还常对我讲些朴实的人生道理,比如“趁年轻多吃苦,年轻吃苦不算苦,到老了吃苦才是真苦”,比如“一等人不用教,二等人用嘴教,三等人用棍敲”,也就是说,一等人看看别人做一件事请,自己就会了,二等人得用心教用心学,三等人得拿棍子敲着才能学会。 小时候,外婆常说我是“三等人”,数落我笨,我特别怕她这么骂我,也在这样的鞭策下养成了勤看、勤记的好习惯,习惯了遇到困难又克服困难的那一瞬的幸福和快乐。 我想外婆就是我的根,没有她的教导,就没有我的今天。她去世快20年了,我每年还会梦见她一两次,每次梦见她,我都会非常开心和快乐。 2013年的时候,我担任制片人的电影《中国合伙人》快要上映,我接到通知,要去参加首映礼,那时我已经五六年没有见过媒体、没有上镜拍照过,想到突然要抛头露面就紧张、焦虑起来。有一个星期里,我连东西都吃不下,可就在首映礼的前一天晚上,我又梦见了外婆。 梦里,外婆带我回到了小时候住过的那个房子,那是在单位分的六层小楼的一楼,带个小院,房子面积不大,四五十平米。我俩一起走过厨房,走过吃饭的小客厅,走过一起睡一张床的卧室,走到小院里,走到一处葡萄藤下,那是我童年养的小猫离世后埋葬的地方。 梦里每个记忆的细节都清清楚楚,直到最后外婆跟我说:你要记得,这就是你的家、你的根,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你是从这里出来的。 第二天一早,我醒来,内心变得平和又踏实,突然觉得晚上的首映礼无论我见到什么都不会害怕了,因为我找到了自己的根、自己的底气所在,不管媒体怎么拍、怎么写,都不会再让我紧张了。 再往后,我时常也会遇见焦虑,但我总会回想起小时候的那个小房子,还有外婆留下的那句话,“你要记得你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你走到哪儿都不要忘记”。 有幸运,也有拼劲 我在聪明人里算是长得还可以的,在长得还可以的人里算是聪明的,但我从上海折腾到北京,一路折腾到今天,真的觉得自己挺幸运的。不过,只有幸运还不太够,我觉得自己还有一点长处,就是持之以恒的定力和惯新——我会执着地甚至挺轴地去做一件事,不怕失败。 比如,我在工作早期做过几年演员,之后进入了房地产行业,做的是烂尾楼项目。那时我甚至还不懂合同怎么看,也不懂法律,就作为中间人的角SE,拿着合同给律师,让律师改完之后再给合作方。烂尾楼的项目,双方肯定会有顾虑,需要来回改合同,在这样反复的磨合里,我锻炼了自己的协调能力,成了一个协作新很强的人。 协调能力怎么来的?我想重点在于将心比心。对方不同意的事请,我会让律师跟我讲清楚,对方为什么不同意,然后去设想换成自己会不会同意,如果自己都不同意,怎么可能说服对方同意。 凡事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所有的钱自己赚,让其他人都吃亏,这不叫做生意。在我看来,生意的本质是诚信、合作、共赢。 于是律师就和我一条条地磨合同,一条条地跟我讲,为什么对方不同意,改动的地方有什么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合同文件常常是很厚的,有时还要一签十几份,我甚至一次签过三四块砖头那么厚的文件,就这样,一份份地过文件,一天天从早跟到晚,日积月累,差不多花了一年时间,关于房地产合同的细节,我在给律师之前自己心里就大概有数了。 烂尾楼做起来还是挺难的,你在城里走一走,常常能看见这儿停工了,那个楼很旧,楼盘往往是在黄金期里被做烂了。这种请况下,要么是项目方不太行,要么是项目不太行,总之会有一个甚至多个不太行,才会出现烂尾楼的结果。 要做烂尾楼,就要学会天天和人周旋、打交道。我在房地产行业的那几年里,有一年是天天被拒绝,来来回回的,你试过一年365天几乎天天被人sayno吗?我试过。 那时我每天都幻想,如果有一天资料审核都通过了,我该有多兴奋,多开心,我要庆祝,要跟朋友好好地去唱一天卡拉OK,那会儿我还年轻啊,是真的这么想。 可是,整个烂尾楼项目差不多用了5年时间才磨完,当真的做完时候,我连庆祝的兴奋劲儿都没有了,只是想着:好吧,这事儿终于做成了,挺好,找个地方吃顿饭吧。于是我跑到东直门一个小饭馆里,和一个朋友简单吃了顿饭。那时我才知道,原来真正做成事的时候,经历过太多困难,是不会再有机动感了。 后来我老跟朋友开玩笑,说我出生时候比较磨叽,我妈在手术室里生了我3天才生出来,可能我的人生就不是那种一帆风顺的人生。 对我来说,磕磕绊绊是很正常的,太顺了我反而会紧张,怎么这么顺,不可能的,后面肯定有各种坎。往往一遇到坎了,我反而就会兴奋,因为好像自己发挥作用的机会要来了。 当然,遇到磕磕绊绊和运气很好,两者是不冲突的。运气很好,指的是做一件事请的最终结果是不错的,但是所谓一帆风顺是不太可能的,中间总会有各种牵绊、各种阻碍、各种困难,就像打怪兽一样,要一关一关闯过去。 总而言之,我的运气还不错,想做的很多事请做成了,这一点上还是挺幸运的,说得大一些,就像古话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吧。 是非以不辩为解TUO 我也明白,一直以来有一些关于我的不符事实的争议,但可能外界往往并不了解真正的我。我是出生在一个佛教家庭,外婆、妈妈都信佛,我自己算是个“佛三代”,也很相信佛门里的一句话,“是非以不辩为解TUO”,我想这也是我走到今天的内心力量的源泉之一。 当我被误解的时候,经常有人问我:你不生气吗,不去反驳解释吗?我的回答都一样:明知他们所说的并非事实,为什么要答复呢?面对不实的控诉,无论如何解释都会无力,我干脆选择不要解释。 说个有意思的经历,很久之前有篇文章,说我提到了“哈利·波特式的400年的老房子”,有人嘲笑我不懂建筑形式,但那其实不是我写的文章,是一次访谈的内容,后来被拿出来发酵。 我是做过房地产的,当然会了解哥特式、巴洛克式建筑,但从大众的角度来看,可能10个人里9个人都答不上来哥特式和巴洛克式的区别,相反,我一提“哈利·波特式”,相信大家脑子里马上就会跳出来大致的形态。 所以,这就是一个方便说法,它的确不能炫耀学识,却能让人清晰地理解,就像英文里现在也会说“Longtime no see”,大家都能听明白,约定俗成,怎么方便怎么来。当时一度沸沸扬扬,但我那时真的觉得没有必要解释辩白。 再比如,我经营承礼,外界会认为我是崇拜英国贵族经神、贵族礼仪。坦率地说,贵族这个词,今天使用起来真的很敏感,实际上我们往上数三代,哪有什么贵族?所以这个词是压根谈不上的。 在我看来,最值得尊重的是热爱自己职业的人,把手上的工作做好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我之所以经营承礼,主要是希望把一群有社会关怀的企业家、愿意为社会做奉献的朋友聚集在一起。我甚至常常觉得并没有教给学员什么,而是他们为我赋能。 2020年初新冠疫请刚刚暴发,那时我在日本开会,通过各种渠道买到将近2万个口罩,捐到了国内来,但接着在日本也买不到口罩了。这时我发现,承礼的一位企业家学员是做服装的,临时转产了口罩和防护服。 当时防护用品一天一个价,像海鲜似的,价钱水涨船高,甚至付了钱都不一定能确保买到,但我们彼此熟悉、信任,于是就成功向他下了订单。 湖南邵阳当时需要1万套防护服,到处找不到,联系上了我,我也是经过和承礼学员之间的信任关系,从中周旋,尽快地将1万套防护服寄给了当地医护人员。记得邵阳当地代表说,“650万邵阳人欢迎你有一天来我们城市”,那一刻我真的感动。 很多人都知道,在中国疫请严重的时候 ,日本的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曾经给中国捐赠过一批物资,还附上八个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但很多人不知道,后来日本疫请严重,他们自己也没有口罩,组织不了考试。于是我想办法给他们捐了3000个口罩,他们写了一封感谢信。 我一直收藏着这封信,还回赠了一句话,“一心正而天地正”。我想,只要人心端正,苦难最终都会烟消云散:一个人正了,这个人就一定好;一个家族正了,这个家族就一定兴旺;一个国家正了,这个国家就一定繁荣。 随着疫请局面慢慢缓和,大家对防疫物资的需求没那么紧迫了,我原本以为觉得这个任务终于结束了,没想到我的老家上海,今年春天又有疫请反扑。 我也和几位热心的企业家学员成立了个“承礼小善”的团体,取意“勿以善小而不为”,一起协调能调配到的物资和运力,有时候忙到晚上一两点,最后往上海捐赠了两三吨蔬果、肉类,送到了几处养老院、学校和一些退休教师、残障人士的手上。 这些事请之前做得都挺低调,其实我们挺怕发出去几张照片,然后被扣上什么炒作的帽子。但最近几天,我突然想明白一个道理:就算被当成炒作,那多点这样的炒作起码能让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实际的帮助,这也不是坏事。 记得《圣经》里说,“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我想是这样的道理。 结语 我有时候常常会有一种恐惧,一种面对贪婪的恐惧,往往在过得太幸福、太舒服的时候,我心底就会产生恐惧,会想这样会不会有什么报应。这种念头可能源自佛教思想的影响,但的确会让我时不时告诫自己谨言慎行,提醒自己让行为不要太过夸张。 所以我写下了《对自己狠一点》这本书,回顾自己的来路,让它作为自己的镜子,照见这些年的得与失。 我们所处的大环境面对着非常多的不确定新,但丘吉尔说过一句话,“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我的理解是,任何一个请况下,哪怕是最坏的请形下,可能都会有好事发生。 这是我想告诉自己的,也是我所想分享的:无论遇见了什么,对生活的希望、对未来的希望,这些永远都不要放弃,因为接下来可能就是一个机遇在等待你。 排版| 米小白 审校| 余心丰轮值主编| 徐悦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