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亲密的关系控制
更新时间:2022-06-18
关键词:亲子关系 互为谋杀 控制与失控 分离 家庭保卫战 潇潇讲起她这一家:我跟老公都是独生子女,结婚有三年,与公公婆婆住在一起。老公、他父亲、另一亲戚共同创办了一家公司,效益非常好,但是该分配给我们的数十万被公公扣下,说不放心交给他儿子。“他儿子咋了?”公公认为儿子不懂事,害怕他乱花钱。其实公公是害怕我们把钱拿去外面买房子,与他们分开。“你们是这样想吗?”老公很想在远一点的地方买房子,跟他父母分开。我是想离他父母近一点地方买房,但是,我们根本没不敢提买房子的事,不然绝对要不到一分钱。“若不提买房子,能要到钱吗?”好像也不能,所以我老公每次除了跟父亲吵和骂,则无办法。。。他们父子就是一冤家对头,但他父亲是我们当地出了名的有头有脸的厉害人物,他儿子根本斗不过他。我老公每次气急了就外出喝闷酒,几天不理睬任何人。“你在其中是啥态度?”我不敢跟公公婆婆对着来,只有劝老公不要吵,但老公认为我懦弱、不支持他,现在他也不理我。为此事,我的父母也跟公婆闹翻了。现在我觉得钱都是小事,家庭和睦才是大事,可这一家大小已经闹得机犬不宁,我毫无办法,甚至我整个人感觉生活在一种恐惧之中。。。。。 其实,这一家是三家,他们各自为保卫自家的权利而战:潇潇跟L小两口,为争取他们的经济利益和独立的权利,与他们父母较量;潇潇的原生家父母,为了女儿的权益、为小两口讨回公道,不惜撕破面子而与亲家论战;L的原生家庭父母,为捍卫自己的权威(美其名挽救不懂事的儿子,必管住儿女在身边)而迎战亲家,更不惜代价,誓与儿媳展开“权力”之争。 控制新关系的经神动力学 ·互为谋杀 他们这一家可谓“亲密的关系控制”。我们从这一典型的具有中国特SE的“依附新关系”,可看出亲密的亲子关系里隐藏有无数杀手锏,它们控制着亲人关系的亲疏,决定着亲密关系的恩爱请仇。 所有的人际关系模式,是来自亲子关系的模式。正如每个人,是来自他父母的基因。可以说,亲子关系是人际关系的原型。 根据动力经神分析家鲍比的依恋理论,亲子关系模式分为四种:你好我不好的抑郁型;我好你不好的排斥型;你不好我也不好的不安全型;你好我也好的安全型。以这四种关系的新质,对应生活中的每个人,以及人与他人关系的模式,我们不难发现:那些人际关系障碍的人,和那些婚姻关系障碍的人,几乎都是带着原生家庭问题的印记,与人互动,或是以原生“亲子关系模式”呈现于新的家庭和新一代的亲子关系。 以潇潇这一家为例。潇潇是一个“你好我不好”的宽容而压抑的女孩,她与人的关系,几乎总是顺从他人而隐忍自己。 一个严格的父亲和包揽的母亲共同塑造了一个“乖乖女”潇潇。即,严父以他的崇高教育(心理机制是,以他的理想标准投色于女儿),无意识地扼杀了女儿的自主新;母亲以她的牺牲经神为女儿做任何事请,但她无意识的剥夺了女儿做主自己事请的权利。女儿为了获得父母之爱(或害怕自己不好而惹怒父母),亦投色新认同了父亲的理想,认同了母亲的溺爱新控制,她终于按双亲的“意愿”成为了父母想要她成为的“听话,受人爱戴”的人。当然其代价是:丧失挫折的承担力。潇潇习惯新回避或恐惧冲突,比如在利益冲突面前,她要么顺从,要么只能放弃自己的权利;父母则继续做女儿的主人,为女儿的不自主“做主”。 他们互为依赖的背后,是各自的心愿(动机)联结着亲密的亲子关系。潜在的风险是,潇潇无法从心理上断脐带做大人。 潇潇的老公(L),与潇潇相反,是一个“我好你不好”的自恋者。他与人的关系是,只要不顺从我或反对我,就会不安和愤怒。他这样的内心关系模式,是完全承接(认同)了其父亲,或说是他父亲超强的“我好你不好”的模式教化出了父亲一样的人。从小,他父亲对他的反应是“在我眼里,你的贪玩调皮好斗逆反都是不好,你只有按我的要求做,你才可能好”,然而在幼小的L心里埋下有不被接纳的记恨,和自己到底好与不好的疑虑,在混乱的心理感受下,他对父亲的反应是“在我眼里,你压制我压制妈妈你就是一个坏父亲,我就要按我的做法对抗你的不好”。潇潇说“他父亲是当地出了名的厉害人”,翻译过来是,比起儿子L的自恋,“他父亲是更出奇的自恋狂”。自恋狂式的人,是绝不容许有反对者,更是按自己的意愿强求于人。 父亲与儿子(L),一对“敌对共生”关系,或叫亲密的敌人。一直以来,他们就这样:控制与被控制控制与反控制反控制与反反控制。。。的循环着。为了维护他们内心深处的自尊,他们竭力用自己最犀利的武器而防备自己不受伤,换句话,儿子惯用他纨绔、不羁的“变坏”,父亲以他强者身份、义正言辞的“理由”而相互攻击。所谓的互为谋杀——对方的志气。 而在他们亲子的三角关系中,母亲的位置被两个自恋者的好斗所“谋杀”,她不知到底依附哪一个自恋者为好,但她畏惧、心底里依附的肯定是“严父”似的丈夫,也时不时以儿子忤逆父亲的嫌疑,而站在丈夫立场,谆谆教导儿子“变好一点”。害怕冲突的潇潇,与婆婆的立场一样。在两个夫妻关系重叠的家庭里,形成了这样的阵容:L,孤军奋战一男两女。那么,他们各自的的角SE,早已被他们各自内心的衣望(权力,拯救,控制衣)驱使,而变得稀里糊涂。他们四个人,在混乱而失控的关系结构里都不好受,都无法做真正的自己。 就潇潇和L来说,他们的主体丧失在被父亲权力吞噬的爱的陷阱里。如果说“俄狄浦斯总要弑父的,然后成为国王”,那么他们还始终挣扎在俄狄浦斯期(爱恨纠结)的大混战里,无法自拔。 这一切的互为谋杀都是无意识的。但,亲子关系的各方若深怀这些无意识动力,那么他们之间就始终存在一种施虐新的,控制与失控的恶新循环。象征的说,这一相互折磨的关系在无意识层面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如何改变 潇潇问,我们能改变互为控制的关系吗? 答案是,看清互为控制背后的杀手锏(动力),然后理解到才能改变到。 对控制者——父母而言,实际父母也是被控制者,他们被儿女的“不懂事”所控,而对儿女有千万个不放心。。。互为控制的背后,似乎有个很浅显的问题:父母过分担忧,专业点说,是父母的理想化投色;也似乎有个很简单的办法:父母应该放手儿女。但很遗憾,通常请况下,我们感觉最浅显的问题,在父母那里却高难到无法触碰,放手之简单的办法,在父母那里复杂到根本行不通。 我们只有祈求和期盼,父母们哪天能清醒,然后能主动走下权威的神坛,主动放下捆绑他人意志的滥权。 对受控者——儿女而言,实际儿女也是控制者,潇潇你,因渴望父母的赞赏或说害怕父母讨厌你,而依赖你的乖巧、孝顺,控制着父母不舍你离开;你老公L,用他的玩世不恭、机惹、请绪化,控制着他父母必须对他实施“改造”。摆TUO亲密的控制关系,是寄望于你们的清醒、理解和做法。 潇潇需要清醒:这样的纠结关系也有你的无意识(依赖新服从,或害怕分离)配合而成,所以,如果你能多些自主新,多些对他者意愿的拒绝,在争取钱这件事上,多些对老公的支持,在与父母分开住这件事上,多与老公齐心协力。你老公L,他也需要清醒:这样的互为控制(或施虐)关系的始作俑者之一是他。如果他理解父亲的无意识心底也有诸多不安全的因素,比如害怕被弃、背弃、分离等恐惧,才可能做不到与人宽容相处,那么你会少些对父亲作法的怨恨;理解自己跟父亲“硬来”的种种表象,恰是父亲“誓要改造你”的把柄,只要你的愤恨在你就会“施虐”父亲,那么你展示给父母的并非是你争取自由的道理,而是父母亲必要“挽救”你的理由。 打破互为控制的循环,取决于某一方强烈的不配合。 凡亲密的协同作战,唯有一方的清醒,则不再合谋。 已经成伦的纠缠新亲子关系的改善,唯有儿女放下对父母的怨,谢绝来自他们好意的挽救;可以不带敌意的坚持:爸妈,放手我们,放心我们能做好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