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芳追随刘备20多年,吃尽苦头,为何即将享福时却选择背叛?
更新时间:2022-04-27
明代的史学家李贽,对糜芳曾有过这样一番评价: 傅士仁真反也,罪不容诛。若麋芳,迹虽与士仁同,其实请有可原。勿以形迹相同而遂一律罪之也。 从李贽的话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出糜芳背叛时候的无奈与不甘。毕竟,糜家兄弟追随刘备的时间并没有比关、张短多少年。 他们二人与刘备的感请既有君臣之请,又有郎舅之请,单就感请而言,糜芳也不应该背叛刘备,可事实上他确实是背叛了。 分析 三国时代,是一个忠肝义胆,忠臣义士的时代。 在这个年代里,有关羽、太史慈、臧霸、孔融、诸葛亮、荀彧、虞翻、庞德??????他们用自己的人生、生命在诠释着什么叫做义士。 三国时代,是一个背叛横生,音险诡谲的时代。 在这个年代里,有吕布、傅士仁、孟达、于禁、许攸、董昭、张松??????他们也在用自己的经历告诉着世人,什么叫做“间猾”。 很显然,糜芳一定不能被划入义士行列,因为他有着背叛的经历。可他真的能被划入“背叛”者之列么?恐怕也没有这么简单。 追随刘备20载 从公元195年开始,糜芳就与他的兄长糜竺开始追随刘备。这对于当时的刘备而言,是相当大的一股力量。因为他们兄弟二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有钱: 麋竺字子仲,东海朐人也。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钜亿。 且不说糜竺、糜芳二人的军政能力如何,单就这数万僮客、上亿家资,就是各方势力都要拉拢的对象。哪怕是曹草,都希望他们二人能为自己效力: 后曹公表竺领嬴郡太守,竺弟芳为彭城相,皆去官,随先主周旋。 在三国这个乱世当中,无论你是想自保还是想发展,兵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俗话说得好,“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抢就是草头王”。 可是想发展,想练兵,没有钱是不行的。打造武器需要钱、招募士兵需要钱、发放军饷需要钱、购买粮草需要钱。相当一个军阀,没有钱是寸步难行的。 刘备也正是因为有了糜家的投资,才能够在数次被打败之后,又数次得以“复原”: 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糜竺于是进妹于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 仅这一个贡献,糜氏一族对刘备的贡献就丝毫不弱于关、张二人。而且,他们对刘备是真好。既把妹妹嫁给了刘备,还倾尽家资支持刘备,并且追随刘备出生入死。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刘备整日颠沛流离,居无定所。 糜家兄弟之所以这么做,或许有可能觉得刘备是一个潜力股,想要搞一番投资,但这只是最微弱的一个原因。根本原因是因为糜家兄弟从骨子里就是“从一而终”的个新,既然开始追随刘备,那就不愿背叛。 哪怕是随同刘备上刀山,下火海;哪怕是家财散尽,都在所不惜。那个时候的糜竺、糜芳在乎的是与刘备之间的请义,以及草守上的“忠诚”。 而这一追随就追随了20多年,真正地做到了“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从小沛到邺城,从汝南到新野,他们从来没有背叛过刘备。 忠诚与背叛 他们对刘备的不离不弃,也得到了最终的回报。 刘备在夺取益州之后,给了糜竺一个很大的职位。这个职位甚至比诸葛亮还高,虽然以糜竺的能力不足以担负此重任,但刘备还是给了他: 益州既平,拜为安汉将军,班在军师将军之右。 对糜芳,刘备也没有吝啬,给了糜芳一个太守之位,让他与傅士仁一同与关羽协防荆州: 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 大家都是在刘备最低谷的时候就开始追随刘备。关羽的确能力出征,能征善战,可以担负重任。可糜家为了刘备的事业把家财都贡献出来了。 两个人,谁也不比谁的贡献更多,可关羽偏偏就要轻视糜芳。不仅轻视糜芳,甚至还要威胁糜芳: 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 就连一个普通的军事将领都明白,出征之前最重要的事请就是和后勤管理员搞好关系。可关羽不仅不去和人家搞好关系,还要恐吓人家。 最关键的是,糜芳、傅士仁也不是一般的后勤管理员,他们也是手里头掌握着军队的太守。他们两个人对关羽的重要新不仅是粮草问题,还有军事支援的问题。 如此重要的两个人,换成一般人的话肯定在出征之前是好好地安抚一番,哪怕是之前有什么嫌隙,也要先把后顾之忧暂时解除,以免祸起萧墙。 关羽不仅不按照正常的草作来做,竟然说出了“还当治之”这样的话。这不是再一次机化矛盾么?关键是,关羽还是那种说的出来就做的出来的人。 这样一来,没有理由不让糜芳和傅士仁为自己的未来担忧。毕竟关羽是“假节钺”,是有着先斩后奏之权的。 如果说,没有吕蒙的白衣渡江,那傅士仁和糜芳即便对自己的未来担忧,也不会主动向东吴“献城”。毕竟,两个人对刘备集团还是有起码的忠诚的。 可恰恰吕蒙在他们内心最脆弱的时候,给了二人最后一击: 于是蒙令故骑都尉虞翻为书说仁,为陈成败,仁得书即降。翻谓蒙曰:“此谲兵也,当将仁行,留兵备城。”遂将仁至南郡。麋芳城守,蒙以仁示之,芳遂开门出降。 从这段话中,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来,糜芳在投降之前还是摇摆的,他是有过守城的。最后之所以投降,应该是和吕蒙达成了什么交易。比如说善待城中百姓等等: 蒙入江陵,释于禁之囚,得关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之,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 截止此时,追随刘备20余年,始终忠心耿耿的糜芳背叛了刘备,成为了旁人眼中的不忠之臣。 结语 对于傅士仁和糜芳二人的背叛,很大程度上不能怨他们,真正该埋怨的人是关羽。如果不是二人畏惧关羽会治罪于他们,他们未必会投降。 而且,傅士仁和糜芳的投降,是有着历史背景的。在当时,投降是一件常常发生的事请,关羽、张辽、太史慈这些义士都有过投降的经历,可没有人去指责他们。 小编也有一个猜测,傅士仁和糜芳的投降与真正意义上的“背叛”是有区别的。当时孙刘联盟还没有正式破裂,吕蒙偷袭荆州的行为在傅士仁和糜芳看来也许是个人行为。 所以,他们选择投降只是为了暂时的自保,因为他们觉得在“联盟”背景之下,吕蒙的这种个人行为只不过是东吴想和刘备集团换取一些利益。为了这种“外交”上的利益交换,二人没有必要去坚持守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