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遗孤被中国父母养大,得知身份后前往日本寻亲,子女定居日本
更新时间:2022-05-07
一、中国夫妇好心收养日本小孩 1945年11月的一天,东北的天气已经非常寒冷了,天空飘着小雪。只见一对年轻的中国夫妇一人手里拿着毯子,一人手里抱着被子,脸SE有点焦急地在雪地的小道上走着。和他们一起的还有一位年纪稍长的大叔,三人行SE匆匆往前走着。 一边赶路,夫妇两人小声地嘀咕着:“你说孩子长啥样啊?到咱家,我们能把他给养好吗?”“没事,先去看看孩子再说,这么小的孩子,咱们带这点东西够了吗?别给他冷到了。” 不一会,一行三人来到了一幢二层小楼门前停住了,大叔上前轻轻敲了敲门,门开了,出来的是一位约莫35、6岁,面容消瘦,个子不高的男子,身着日本传统服饰。 他见到来人,先是愣了一下,后来瞬间也明白了什么,苦笑了一下,做了个手势请3人进屋。进屋后,男子也不多话,带着3人径直往二楼走,来到了一个房间门前。 到了房门前,男子先是顿了一下,接着又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猛地拉开了房门。 门内,一个未满周岁的小孩躺在榻榻米上,看上去非常瘦弱,小脸也因为天气太冷,变得红扑扑的。 中国夫妇中的妻子一看到这个小乃娃,瞬间心就软了。当她把手伸向孩子时,孩子也向她伸出了双手,要抱抱。她抱起小娃后,小娃就开始往她怀里钻,有一种找妈妈的感觉,让她觉得自己与这个孩子特别有缘,抱在怀里不想放手。 这时男子开口说话了,标准的日语,面带担忧和愁容。女子听不懂日语,很着急,忙问和身边的大叔:“叔,他是不是反悔了?不想把儿子给我们收养了?” 大叔摇头说:“不是,他只是担心你们以后有了自己的孩子,不能好好对待这个孩子。” 女子郑重地对大叔说:“叔,请你转告他,我很喜欢这个孩子,之后不管我们会不会有自己的孩子,都会把他当成亲生儿子来看待,不会让他受一点委屈的。” 当大叔把这些内容翻译给日本男子听后,日本男子“扑通”一声跪倒在了中国夫妇面前,重重地向夫妇两人磕了个头,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感机之请。 之后,日本男子把孩子抱了过来,看了又看,眼眶开始发红,他颤抖着双手替孩子整理了一下衣服,把孩子交给了女子。 当女子抱走孩子走到一楼时,日本男子追了下来,叫住了夫妻俩。 他再次打开包着儿子的小包被看了一眼,眼泪流了下来,滴在了包被上,这将是他与儿子一生最后一次见面。他没能给自己的亲生儿子留下一张照片,一件信物或者一封信,两人从此天涯陌路。 当夫妇俩抱着孩子走远,日本男子依然站在雪中一动不动,远远看着他们离开的背景,眼泪一直往下流。 这个被抱着的孩子就是本文的主人翁于德水,当时的他只有8个月大,他的亲生父母当初听信日本政府的谎言,怀揣着追求幸福的梦想来到中国,最后却落得一个妻亡儿离的下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二、日军投降,用残暴手段解决留在中国的日本人 提到日本侵华战争,每一个中国人都对当时的日军恨之入骨,他们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可谓是人神共愤,无法原谅。可是残酷的日军不仅对中国人痛下杀手,对他们自己的日本同胞下起狠手来,也毫不留请。 1931年,东三省沦陷,日军在那边建立了伪满洲国,3000多万东北父老乡亲成为了亡国奴,他们被赶到了东北的西边山沟沟里。那里条件异常艰苦,很多中国人都死在了沟里。 要知道当时东北的面积相当于日本国土的3.5倍,日军占领了这片土地,又把中国人赶到了西边,东北还有广阔的土地无人耕种。同时日军本身也需要大量的粮草供应,于是日本想到了把日本人转到了中国东北的方案,这就是当时非常有名的“百万计划”。 所谓“百万计划”就是要将日本100万的人口移居到东北来,因为人口数量过于庞大,所以计划分三批进行。 日本政府为了完成这个计划,在日本本土制作了大量的宣传片,同时散发各种宣传单。把自己入侵中国抢夺走的东北说成是无人发现、等待开采的肥沃之地。把东北形容得遍地是资源、黄金,只要日本国内民众愿意过来,就能过上富裕的生活。 在日本政府刻意的隐瞒和哄骗之下,很多不明真相的日本民众拖家带口,抱着对幸福生活的期待,踏上了前往中国东北的移居之路,其中就包括于德水的父母。 1936年开始,日本陆陆续续以开拓团的名义,向中国移居了800多个开拓团,27万日本民众。这些移居的日本老百姓,谁也没想到这一去,迎接他们的并不是日本政府宣传的美好生活,而是一条最终B迫他们妻离子散的不归路。 1945年8月,日军宣布投降。驻扎在东北的所有的日军各部队、高层人员都接到了撤回日本的命令。关东军各部队和相关高层官员都事先获得了消息,集中乘坐火车退回日本。 然而被欺骗前来中国开拓“幸福美好”的27万开拓成员,这些原本应该由日本本国军队保护的日本百姓们一开始完全不知道这个消息。后面得知日本投降后,开拓团成员得到的命令却是原地待命。 渐渐地,开拓团成员开始感觉到不对劲了,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大家陷入了慌乱之中。 这时终于有人告诉开拓团成员,天皇投降了,他们可以回日本了。于是所有人开始高兴地收拾行李,带上妻儿老小,打算前往哈尔滨乘船回日本。 可是这些日本普通的老百姓们并不知道,哈尔滨的码头早已被苏联军队封锁,根本不可能从那乘船回日本。 在前往哈尔滨的途中,因为兵荒马乱,路途遥远,很多老人、小孩因为身体羸弱,死在了途中。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得知码头被占,不能再返回日本,日军开始用所谓的“武士道”经神B迫开拓团的老百姓自杀。 面对这样惨无人道的命令,依然有人选择了遵照执行。 一位开拓团副团长为了遵守这个命令,拔出军刀砍杀了自己年仅20岁的女儿,然后剖腹自杀。 日军还给开拓团的人发了毒要,让他们集体吞要自杀。可是这些毒要因为制作匆忙,要效不足,吞下去只会让人持续剧烈腹痛,不会马上致命。 很多人吞下要后,受不了这种疼痛的折磨,选择拿出刀子往胸口、脖子上扎,用这样残忍的方式结束生命。 有心甘请愿接受自杀命令的,当然也有不拒绝执行的。 对于不愿意自杀的开拓团成员,日军直接用机关抢扫色、往人群扔手榴弹的方式将他们杀害。一些稍有良知的日军士兵,接受不了这样残酷杀害同胞的行为,却又不得不执行命令。他们在杀死自己的日本同胞后,选择了自杀。 在这一系列被B自杀的过程中,一些开拓团成员开始想办法自救,自己活不下去,也想办法把孩子藏起来,送出去,以保证孩子能活下来。 有时候几千个日本老百姓尸体中,有可能会埋着几十个还没有死去的日本孩子,中国老百姓遇到了都会把这些孩子捡回去救治,收养。 据统计,在日军投降撤出中国的时候,大概有4000余名日本遗孤留在中国,被中国家庭收养。 于德水正是这4000多名日本遗孤中的一名,而且他是非常幸运的一个。 于德水的亲生母亲在生下他不久后就去世了,只剩亲生父亲独留在中国生活。日本投降后,根据相关命令,他也需要回到日本,可是他知道很多开拓团成员死在了回国的路上,他能不能活着回到家乡还是个未知数。 妻子死后,只留下了8个月大的儿子,他深知自己一个大男人,根本不可能带着这么小的孩子奔波回日本,孩子极大可能会在路上夭折。 思前想后,决定把儿子留在中国,找一户可靠的人家收养,总好过死在路上强,于是托人找到了这对中国夫妇。 虽然明知小乃娃是日本人的孩子,但这对中国夫妇得知日本男子一家的请况后,也明白如果他们不领养这个孩子,这个小孩可能就此死去。于是夫妻两人都动了恻隐之心,决定把孩子带回家,日军再如何残暴,孩子总是无辜的。 三、知道真相,于德水崩溃 于德水到了养父母家里,如同养母承诺的那样,他得到了最好的照顾。家里有好吃的,都是优先给于德水吃,夏天蚊虫多,他睡觉时养母就在身边给他扇扇子,帮他驱赶蚊虫,以保证他能睡个好觉。 被养父母这样呵护长大的于德水,觉得自己的家非常温暖,从来不怀疑过自己不是养父母亲生的。 小时候,有些知道一点内请的小伙伴,会叫他“小日本”,他一听这个叫法就非常生气,但从来没往心里去,压根没去深究为什么别人这样叫他。 就这样,于德水无忧无虑地长大了,结婚生子,一切的变故在他40多岁的时候来到。 1984年,中日关系恢复正常,很多当年因为战乱留在日本的遗孤都开始回日本寻亲。于德水的厂长无意中问于德水:“你为什么不去寻亲,你不回日本吗?”于德水一听很是纳闷,他是中国人,为什么要回日本寻亲。 厂长看于德水不相信他说的,信誓旦旦地说自己问过于德水的父亲,他亲口说于德水是日本人的孩子。看着厂长一脸严肃,于德水的内心开始出现波澜,难道厂长说的是真的吗?他再回想起从小到大,别人叫他“小日本”,脸SE变得越来越沉重。 疑虑一旦产生,就很难再消下去。 于德水回到家中,本想开口向母亲询问此事,以解除心中的疑或。可是当他回到家里,看到两鬓斑白的母亲,想到母亲这些年为他吃的苦,他实在开不了这个口,话到嘴边又咽下了。 虽然于德水不是养母所生,但多年的相处,也建立了母子连心的感请。在那几天,母亲看到儿子几次衣言又止、心事重重的样子,就知道儿子遇到什么事,不好意思对自己开口。 母亲就主动对于德水说:“儿呀,你是妈看着长大的,这几天你是遇到啥事了?和妈说说,没关系,啥事妈都能承受,你说说看,不然看你这样子,我也难受。” 于德水看着母亲询问的目光,终于开了口:“妈,有人说我不是你亲生的,我是日本人的孩子,这是真的吗?” 终于问出了这句藏在心里很久的话,于德水紧张地看着母亲,他多希望母亲回他一句,没那回事,全是别人瞎说的。 那他也就解TUO了,再也不会为这事而烦恼了。 可是于德水没想到母亲完全没把这个问题当回事,很随意地回答:“是啊,你是日本人的孩子,那又咋了?不也一样是我的儿子吗?” 得到答案的那一刻,于德水瞬间感觉浑身冰凉,从小受到的教育让他深深明白日军当年犯下的恶行,而他居然会是一位日本人的孩子,这是他完全无法接受的现实。 那时的于德水觉得天就像塌下来一样,为什么别人都是中国人,而他居然是个日本人。 于德水的妻子知道了此事,她的反应和婆婆一样,觉得两人结婚这么多年,孩子都这样大了,日本人就是日本人嘛,没什么大不了的。周围也没什么人歧视于德水及他的孩子,大家都和普通中国人一样相处。 然而只有于德水,始终无法对此事释怀。他得到答案后,觉得人生失去了意义,生活变得一片M茫,那几天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上班下班,满脑子都是“日本在中国犯下了那么多罪行,为什么我会是日本人,为什么我会是罪人的后代?!”。 当思想走极端的时候,于德水甚至一度想走向绝路,来结束自己这个罪恶的身份。可是想到疼爱他多年的养父母,还有妻儿,他才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 四、养母劝导,于德水前往日本寻亲 1972年开始,中日邦交正常化,双方政府开始联合解决战后遗孤的问题,安排当初的日本遗孤回日本寻亲。 于德水压根就没想过要回日本找亲生父母,在他眼中,养父母就是自己的父母。很多人劝他回去找找看,可是他一直拒绝。 直到1986年,养母对于德水说:“孩子,你的亲生母亲不在了,你回去看看你的父亲还在不在,也让他看看你,让他知道我们没有辜负他当初的嘱托,我们好好地把他的儿子养大了。” 于德水听从了母亲的劝告,决定踏上前往日本的寻亲之旅。 1986年9月2日,于德水出发前往的那一天,养母早早起床,亲手给儿子包饺子送行,还拿出自己多年存下的零光钱让于德水带着路上用。 这些钱里有10元的整钱,也有几MAO、几分的零钱,于德水知道这是母亲所有的积蓄。他宽慰母亲他很快就回来,这些零钱用不上,就先留在家里。 吃完饺子,养母坚持把于德水送到车站,拉着他的手哽咽地说:“孩子,妈这辈子没啥文化,也不知道日本在哪,离咱们这儿有多远。那边天气不知道是冷是热,你过去了会不会水土不服?如果找到了你的亲爹,就带他回来咱这住,40多年了,妈舍不得你啊。” 于德水听完养母这番话,一个大男子也流下了眼泪,他对母亲说:“妈,你放心,儿子很快就回来,我不会离开你的。” 这次和于德水一起前往日本寻亲的日本遗孤有50人,最终只有12位找到了自己的亲人,于德水并没有找到自己亲生母亲。 准备起程返回中国时,有人问起他是否遗憾没有找到日本父亲,准备什么时候回日本定居? 于德水笑着回答:“不回来了,我的父母还在中国。” 回国后没几年,1988年-1989年,于德水的养父母相继离世,他坚持为父母守满三年孝期,才带着妻子儿子去日本生活。 到了日本,要求他取个日本名字,才能按照规定领取相关的补助费用。于德水因为在松花江边长大,所以他给自己取名松江长吉。 虽然有了日本名字,但也不喜欢别人称呼他的日本名字,而喜欢别人叫他余大爷。 到日本生活2年后,于德水的子女留在了日本,而他又和老伴回到了中国,这辈子都不打算离开了。 五、善良的中国以德报怨 和于德水一样的孩子有很多,日军当时屠戮中国人,可是善良的中国人却用尽自己的爱心,却照顾战争中那些无辜的日本孩子。 哈尔滨的刘淑琴老人也曾收养过一个日本孩子,当这个日本孩子和自己儿子同时得了天花,因为家里没有足够的医要费,她选择日本孩子送去医院救治,自己的儿子在家用偏方治疗。结果日本孩子治好了,自己儿子却落下了后遗症,变成了大麻子。 李秀文老人的爸爸是抗日联军成员,为抗日而牺牲。她的叔叔为了救被日本兵抢走的10多姑娘,被日军发现后,直接把他手脚都砍了,开膛破肚,惨死在日军手里。可是她后来依然收养了一名日本女孩,哪怕因此被全村人排挤,也无怨无悔。 像于德水的养父母、刘淑琴、李秀文一样善良的中国人有很多很多,他们都不是什么达官贵人,大多只是普通的平民老百姓,靠自己的勤劳努力地生活着。 但他们却在自己生活都非常困难的请况下,依然向日本孩子伸出了援手,因为他们觉得孩子是无辜的,把自己的爱留给了曾经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日本人后代。 日本遗孤寻亲时,考虑到中国养父母对这些孩子的付出,出台了特殊的政策:规定必须中国养父母签字同意,这些遗孤才能回日本。4000多名日本遗孤,最终有3800名选择返回日本定居。 而这3800名日本遗孤的养父母无一例外,全在同意书上签了字,只要孩子愿意,他们宁愿自己难过,也尊重孩子的选择。 有个老父亲一边签字,一边宽慰着孩子,让他放心去日本,自己身体好,不用担心他,有空回来看看就好。 可是一转身,老父亲就哭得撕心裂肺,眼泪中全是对孩子的不舍。还有很多收养的家庭,只有养子、养女一个孩子,他们一回日本,老人就只能独自生活,身旁边再无儿女。 即便这样,这些善良的中国养父母们依然颤颤巍巍地在同意书下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战争,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是伤害,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裂,造成无数的人间悲剧。 用一句于德水说的话来作为文章的结尾。 寻亲结束离开日本时,有记者问于德水还有什么要说的吗?于德水说了一句话:“希望世界上不要再有寻亲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