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的关键人物:丁汝昌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水师提督?
更新时间:2022-05-09
甲午海战之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背锅人物,而且是持续黑化。他就是丁汝昌。自杀殉国之后,清流派和顽固派还不放过他。最终光绪下旨,没收财产,而且不许下葬。直到17年后,1912年才正式下葬。 我个人是比较怜悯丁汝昌的,而且在我的认知之中,虽然他不是一位优秀的海军统帅。但他确实是一位称职的水师提督。 丁汝昌的确是半路转行,先是参加太平军,然后归顺湘军。再之后,归顺李鸿章的淮军,这段时间都是陆军。1879年,李鸿章把他调入北洋水师,当时北洋水师还不是一个系统化的独立军队。1888年,北洋水师正式成立,李鸿章保举他为正式的水师提督。其实严谨的来说,应该叫海军提督,因为清朝有明确的海军官制。 丁汝昌确实是半路出家,跟现在很多大学生差不多,上学的专业同就业岗位不对口。再或者突有奇遇,半路转行。 我觉得这不是什么槽点,大家看到的,是他从陆军到海军半路转行。却没看到他从1879年调入水师,到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丁汝昌在海军,已经有了15年的工作经验。 对吧,学什么专业不重要,重点看你有没有经验。有经验,能不能当官,看你上边有没有人。 换句话来讲,不用丁汝昌,那用谁呢?其实也没人可用,丁汝昌是最合适的。 这就好比现在企业的中层领导,这些中层领导未必在专业上特别经。但是,他们有两个共通的属新。第一,他们是企业高层和一线技术之间的翻译官和“粘合剂”。第二,他们是主管副总的背锅侠。 丁汝昌就卡在了这个位置,主管副总李鸿章非常信任他。一线技术人员,比如刘步蟾等人,那都是喝过洋墨水的。看李鸿章看那些朝廷大员,都特别鄙视。 所以在高层下达命令时,在一线技术反映问题时,丁汝昌就是个翻译官。而且,还要很好的缓和两层之间的矛盾。 举个小例子,丁汝昌巡查训练时,从来不在定远号上住。他怕刘步蟾有想法,他自己住在草江号上。北洋水师正式成立后,李鸿章下达的训练命令极其高频,安抚各位管带的工作,也都是丁汝昌完成。 向有关部门追燃料追弹要,还是丁汝昌去跑。 让留过洋的管带当提督,最终会和高层之间产生很大的矛盾。 用那些洋教习,更不行,高层不会放心。这也有例子啊,琅威理那个“撤旗事件”。李鸿章明确表明,北洋海军官制只一提督,二总兵。提督去,自应总兵带。琅威理和丁汝昌也没矛盾,琅威理争的不是提督,而是副提督。 最终,仗打败了,也不能全怪丁汝昌消极避战。 我讲过,封建时代的人有一定的局限新。丁汝昌如果能超TUO那个局限新,他就成伟人了。显然,丁汝昌也在那个局限新之内。因为忠君,他选择听李鸿章的命令,撤回来保船。因为爱国,他拒绝投降日本人,最终自杀殉国。 之间我讲过,体制层面,技术层面,装备层面。当时的我们,均不如日本联合舰队。在这种请况下,李鸿章又干涉丁汝昌的指挥。战局不利,光绪又问责丁汝昌。 这种请况下,换谁当水师提督,那都是输。 所以,丁汝昌是一位称职的水师提督。但是对比他的对手伊东祐亨,丁汝昌也确实不是优秀的海军统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