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明王朝有续命之功的几大文臣
更新时间:2022-05-08
大明王朝,自1368年朱元璋称帝开始,直到1644年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殉国于煤山为止,国祚276年,而若是要算上南明政权,明朝国祚则要绵延到1662年,也就是将近三百年的历史。 明代文官集团 大明王朝历史上有过很多次面临灭亡的危险的局面,有战败之后被敌人兵临城下,有内部流民问题伤筋动骨,有外患严重如泰山压顶,还有国家行政近乎瘫痪深陷泥潭。但是最终,许多极具才华的顶尖人才前赴后继,为大明王朝强行续命,为这个天子守国门的强横王朝一次次地注入新鲜血液。 接下来,我们就简单了解一下,明朝历史上那些厥功至伟的文人功臣们。 北京保卫战 于谦 1、于谦 大明王朝历史上第一大功臣,于谦,被冠以民族英雄的称号,于谦生于明初洪武末年,经历了永乐那个浩瀚时代,作为一介文人,于谦虽是进士及第,但是却不热衷政治和官场,反而喜欢军事。而永乐后期,正是大明王朝军事实力巅峰的末期,明成祖朱棣频繁对蒙古用兵,于谦虽未曾亲历,但也是时代的见证者。 宣德初年,朱高煦叛乱于山东,于谦随朱瞻基前往平叛,请命为御史,前去当面向请降的朱高煦宣旨,正词崭崭,声SE震厉,自此名声大振,深得明宣宗赏识,从此平步青云,从巡按江西,到巡抚晋豫,不过数年时间。但是在正统年间,因为王振掌权,于谦刚直的新格被当朝者厌恶,连续遭贬,因为得罪王振,甚至曾被囚禁于山西。直到正统十三年,才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 然后,正统十四年,就发生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明英宗在王振的鼓动下,御驾亲征瓦剌,然后在一连串错误战术下,大明王朝最经锐的二十万大军,还有一众经英阶层全部葬送在了土木堡,明英宗被俘,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文武百官全部丧命,史称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后,全国震动,整个京师随后便陷入战争的音霾之中,大部分人都主张迁都南京,而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在朝中力排众议,主张召集直隶和山东的大军勤王,然后固守京师。最终,在于谦的主导下,朱祁钰同意了固守了京师,并以于谦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 于谦主持朝政,先是铲除了间佞,辅佐朱祁钰称帝,然后指挥大军在北京城外,战败了也先的瓦剌骑兵,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帮助大明王朝守住了北边的半壁江山,至少为大明王朝续命百年以上。毕竟只有江南半壁江山,大明王朝很难守住大好山河,将陷入东晋和南宋的困局,最终亡于北方政权。 所以,无论怎么说,除了开国时期那几位文臣武将,于谦就是大明王朝历史第一功臣。 明代流民问题 张璁 2、张璁 张璁,大明嘉靖时代的著名首辅,但是在历史上的名声却并不好,最主要的原因,乃是张璁与明代文臣集团的硬骨头形象相悖,更没有文官集团的门第观念,张璁在科举上属于后进生,所以要是走正常路线,他不可能进翰林院,也不可能进中央六部当大领导,而且也没人提拔,所以,张璁是不可能有机会入阁的。 然而,张璁利用嘉靖和杨廷和等人的政治斗争的契机,发起"大礼议"事件,最终迎合了嘉靖帝,帮助嘉靖帝实现了给其父亲冠以帝名号的愿望,更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嘉靖帝战胜了桀骜的文官集团。因此,张璁被嘉靖重用,很快就升为内阁大学士,后来更是成为了内阁首辅。 张璁主政之后,就坚持改革,解决明朝中期的社会积弊,当时的社会问题就是,贫富差距过大,贵族占有了大量优质的田地,官场腐败不堪,更加剧了土地兼并问题,而土地兼并自然会造成另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那就是流民问题,大明王朝自明孝宗之后,社会问题愈发严重,到了明武宗后期,全国流民达百万之巨。时不时爆发小面积混乱,有可能引发一场超级大规模的爆炸。 而张璁不顾权贵势力,勇于改革,清理庄田,归还业主,设立严酷刑法,严禁贵族和官宦侵占良田,相对地缓和及消除土地兼并的冲突和百年积弊,使社会秩序趋向稳定。同时,改革科举制度,重新规定考试文体,提高应试者素质,为大明王朝短期选拔了大量人才。同时整顿学风,张璁治国期间,是明代历史上整顿学风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 正是张璁一系列举措,帮助大明王朝从一个很大的困境中拽了出来,史载,为大明王朝续命五十年以上。 张居正 张居正改革 3、张居正 大明历史上权势最盛的内阁首相,张居正,有着大明第一首辅之称,更是“万历新政”的策划和实施者,其主持的万历早期的改革,乃是明代中后期最重要的革新事件,乃是自唐宋后到近代之前的千年来影响最为深远、最为成功的改革,解决了政府大量财政问题。 张居正有神童之称,12岁中秀才,不到17岁举人,二十三岁高中进士第九名,得以授庶吉士,入选翰林院。之后因为结识徐阶等人,在朝中平步青云,不过张居正最初并没有过分参与朝中政治内斗,而是冷眼旁观了数年,直到后来为裕王朱载垕的侍讲侍读,自此才抓住了人生的方向,并且拓展了人脉,为最终实现人生理想做好了铺垫,在隆庆朝,张居正辅佐隆庆帝和高拱大兴改革,推动了隆庆新政,解决了北部边境长达一百多年的武装对峙问题。 万历元年,张居正在政治斗争中击败了高拱,从此在大明王朝只手遮天,在此期间,张居正大兴改革,为了解决官吏腐败和懒惰问题,推行了考成法,整顿吏治,富国强兵,加强了行政效率。 更重要的则是张居正推动了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财税改革之一,那就是经验了整个历史的“一条鞭法”。在推动财税改革之前,张居正先解决了土地的问题,以福建为试点,清丈田地,在全国陆续展开清丈土地,并在此基础上重绘鱼鳞图册。在时机成熟之后,推行一条鞭法,是中国田赋制度史上继唐代两税法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它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使赋役合一,使得全国财政税收收入大增。 正是因为张居正改革,为大明王朝积攒了大量财富,改变了当时极端混乱、严重不均的赋役制度。更重要的是减轻了底层人民的负担,缓和了阶级矛盾,顺应并推动了历史潮流的发展,为大明王朝续命至少四五十年。 杨廷和 4、杨廷和 杨廷和,大明王朝历史上最著名的神童,十二岁时乡试中举,十九岁中举人,四朝元老,乃是正德皇帝朱厚照的老师,于正德年间入内阁为相。早年在斗败刘瑾的争斗中,立有大功。众所周知,明武宗是一个比较好动的皇帝,贪玩好武,常年不在京城,甚至驻扎在边关。而这期间,自然是由杨廷和一人执掌全国的政务。 在此期间,明朝稳步发展,国力强盛。在明武宗去世后,杨廷和面对朝中的真空期,一人独断乾纲,除掉武宗宠臣江彬,然后在杨廷和做主的37天中,对大明王朝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尽散武宗时期的奢华项目,然后减轻税负,恢复农业生产,裁汰锦衣诸卫、内监局旗校工役等冗余职位数千,节约了大量中央财政,政府财政状况大有好转,阶级矛盾也相对缓和。对于这段时间的政治局面,史称“天下翕然称治”。 之所以说杨廷和为大明王朝续命,主要是基于其在武宗生前和突然驾崩之后的卓越表现,若是没有杨廷和的内外张罗,大明王朝自然是经不起明武宗时代的折腾的,若没有杨廷和努力革新,自然没有嘉靖初年的社会安定和繁荣。 孙承宗的关宁防线 5、孙承宗 大明王朝在经历萨尔浒之战的惨败后,熊廷弼等人放弃了辽东,导致了沈阳和辽阳相继失陷于女真之主努尔哈赤,明军全线退居于山海关之内,只剩下这最后一道关隘,一旦女真人突破山海关,那么大明将再难以回天之力,而这时一个能人的出现,成功帮助利刃悬颈的大明王朝又撑了二十余年,这个能人就是孙承宗。 孙承宗,早年曾做过家庭教师,有幸得以游历边关,耳濡目染,喜欢军事。后来暗下苦功,在万历三十二年,年近不或,高中进士第二名,从此进入大明王朝的权力中央,成为天启皇帝的老师。 天启元年,在辽东全失的请况下,孙承宗逆行而上,为国尽忠。收拢残军,安抚西部、救济辽阳的难民,提拔和重用有才能的武将,在山海关到宁远一线进行屯垦,选用辽人为军,修复和加固了宁远城,打造了大明王朝北方最坚固的防线,直到灭亡也没有被女真人攻破,一介书生督抚辽东,万人难敌。 孙承宗的卓越表现,将女真人挡在了关外数十年,确保了京师的安全,至少为大明王朝续命二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