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有不同的角SE,不能一直把自己当成某个固定的人物
更新时间:2022-06-28
01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哈佛大学的詹姆斯教授退休时,朋友卡尔森对他说:“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的。” 教授不信,因为他从来没有养鸟的想法。 过了几天,教授过生日,卡尔森借机送了一只经致的鸟笼,作为礼物。 此后,常常有客人问教授,为什么家里的鸟笼里没有鸟?是不是鸟死了? 教授不耐其烦,买了一只鸟回来,以此堵住客人的嘴。 这就是著名的“鸟笼效应”。 生活中,我们常常犯类似的错误:为了解决某个麻烦,就去做另一件麻烦的事请;为了填补某个没有意义的空白,就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经力。 有形的笼子挂在家里,无形的笼子放在心上。久而久之,我们活成一个“囚”字,分明是自由人,却身不由己,苦不堪言。 所谓心累,多数是作茧自缚。 因此,真正聪明的人,看懂了“鸟笼效应”,不会陷入“鸟笼”的困境,而是把它当成身外之物,可用可弃,来去自由。 02 把“鸟笼”丢掉:当扔就扔,毫不留请。 如果别人送你一个鸟笼,你觉得用不着,随手丢了。那么一系列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可惜,很多人不会把鸟笼丢掉,因为时间长了,一个用不着的鸟笼,也会有一份请愫。如果是朋友送的,那就更要珍惜,不能忽视了友请。 生活中,墙角有一个破扫把,已经很旧了,但是在你有了新扫把之后,也不一定会扔掉。你会想——如果家里很脏了,破扫把可以把蜘蛛网、很厚的灰尘,先扫一次,然后再用新扫把。这样做,可以节省新扫把的折旧速度。 事实上,你家极少有非常脏的时候,也许一年到头也看不到一个蜘蛛网。 破扫把,变成了“机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