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一直寻找的是一种安详和宁静,一种心灵的归途(4)
更新时间:2022-10-20
十六岁我初中毕业,考上了师范。成娃子一直把我送到了学校。安顿好后,成娃子要走,我问:“你还会来吗?”他笑了一下,拍拍我:“干嘛呀!周末假期想家了就回来,我等你!”我点点头,眼泪差点出来。那时候,觉得成娃子特别的亲。后来,成娃子还来过一次,给我带了好多家乡的吃的。再后来,他就没有来过,专心跟着师傅去学木匠了。成娃子是我是心中的“少年闰土”,他在故乡这块贫瘠的土壤上,无圆润之泽却甘之如饴,无娇园之态却醇香四溢,和许许多多扎根于广袤大地的农民一起,坚守着清贫,坚守着心灵的那方净土。由于家贫,他上到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了,去学了木匠,再后来又倒腾苹果买卖。这几年光景好了,盖了新房,买了车,娃也送到城里读书了。他终究是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这次回家,见到了王乃乃。她已经不认识我了,我握着她的手说话,她才反应过来:“哦!是广宇呀,啥时候回来的?看我这眼神,哎!老了不中用了。你妈在世时,我们俩好,常在一起。你妈走了,我哭了好几天。这都好几年过去了。”记忆中,王乃乃是一个很经干的女人,干干净净,说话响亮。小时候妈常带我去她家里,他们见面总有说不完的话,我一句都听不懂,就在一旁王乃乃的针线笸箩里找东西玩。一晃几十年了,妈已经去世了,王乃乃也不是当年的王乃乃,我也步入了中年,儿子就在我身边,他也成了半打小伙子了。 故乡的小路,那是一条孤独的小路,承载着我童年的美好记忆。童年零零碎碎的记忆,就浸泡在这孤寂与苍凉的小路上,延伸到千里之外,也延伸到很久以后的永远。 长大后离开故乡,漂泊的日子就像是蒲公英的种子,不知哪里才是终点。一路向前,一路奔波,最终盘点行囊,结果行囊几衣空空,我不知道我到底在寻找什么? 直到站在故乡这条小路跟前,我才明白,其实我一直寻找的是一种安详和宁静,一种心灵的归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