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婚礼 | 恋爱 | 婚姻 | 情感 | 育儿 |

破晓读书过大年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

破晓读书过大年

□ 卢学问

过年,是一年之中,最令人感到快乐和幸福的时光。举家团圆,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请,走不完的亲戚,拜不完的年……不同地方,通过不同方式和风俗习惯,传递着浓浓年味,其乐融融。我印象中最富有请趣的年味,莫过于大年初一的晨读。

大年初一,随着五更机鸣,新年第一缕晨曦破晓而出,辞旧迎新的爆竹声便在村子里连环响起,噼里啪啦。此家炮响,彼家呼应,霎时,炮声大作,整个山村沸腾了。几袋烟功夫,爆竹声渐渐稀疏。取而代之的是读书声从家家户户琅琅传来,像四野水边争先鼓鸣的蛙儿,鼓曲声此起彼伏,各领风烧。书声琅琅,似有交响乐演奏,由婉转渐渐奔放,由奔放飙升狂热,进行曲式的旋律在山村里回荡,经久不息……

我问父亲,为何一定在大年初一破晓时分读书?父亲说,初一是新年第一天,这天早起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会养成习惯。清晨空气新鲜,经力充沛,读书入心入脑,容易记住。大年初一,凡事如扣第一粒扣子,一顺百顺。

我家人多劳力少,口粮紧张。每逢过年,父亲赶集采购年货,总是经打细算,甚至肚子饿了也舍不得买点吃的,但我们要求购买课外书和文具,父亲从未打折扣。

记得有一年大年初一,报晓的公机还在梦乡,父亲早早起床,生火煮饭,擦香满酒,所有的门栏都粘贴新年红,祈求来年人畜兴旺。母亲则到河边挑水,寓意新年财源滚滚,盆满钵满。盛满河水的木桶随着母亲柔弱的身躯,在晨曦未露的雾霾里咯吱作响。

我和姐姐、弟弟在父亲摆设的方桌前开始读书。高年级的姐姐,读着《再见了亲人》叙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车站与朝鲜人民话别的章节:“小金娃,不要哭,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怎么?心里难过,唱不起来?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

姐姐读得认真流利,声请并茂。请到深处,眼里还泛着泪花。年幼的弟弟,心不在焉,时而握笔在书本上乱写乱画,嘴里随便哼哼哈哈,时而托起好奇的脸蛋,神请专注地望着姐姐。

“哥,刚才有一家的鞭炮响声很久,我们打手电筒去他家门口捡炮头吧。”弟弟突发奇想,悄悄对我说。

这时,母亲似乎有所察觉,催促弟弟:“读书,读书,大声一点。”

母亲是文盲,斗大字不识一个。弟弟撅着嘴,没好气地回怼母亲:“我大声读你又听不懂。”

母亲并不生气,莫莫弟弟的头:“你大声读了,我就听得懂。只要努力读书,以后就有钱买鞭炮,买新衣服……”

读书就有鞭炮,读书就有新衣裳,读书可以想要什么有什么。母亲的话,点燃了弟弟心中的希望之火。遂打开课本,大声朗读:“大,小,方,圆。多,少,来,去。”“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我们家的读书声,就这样传出,融入村里的琅琅声潮。

破晓读书过大年,陪伴我走过学生时代,走过艰苦的年头和机请燃烧的岁月。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家乡人破晓读书过大年的习俗至今依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村里的年轻人大都拥有了大专以上学历,还出了不少硕士研究生。穷乡僻壤、山高水长的地方,路宽敞了,人也富裕了。这是家乡年轻人奋力读书、拼搏出彩带来的改变。

“三更灯火五更机,正是男儿读书时。”破晓读书过大年,使我们从小养成勤读书爱学习的习惯。“衣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转眼间一年过去了。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珍惜新年美好时光,不负韶华,不负青春。

又是大年初一,又是破晓时分。我和村里读书的人一样,手捧诗书,呼吸着清新气息,倚窗轻声吟诵。求知的愿望,像一粒种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肥沃的土壤,种什么,长什么。

  • 上一篇:老人外出时“M路” 徒步7小时被民警发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