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平台没了,生活就失去一大半乐趣”
更新时间:2023-02-20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 “如果平台没了,生活就失去一大半乐趣” 社交平台成为不少老年人的生活寄托 ◤颜景志发的抖音作品。受访者供图 “非常难熬,两天看不到微信,都没有乐趣了,我怎么办?”重庆一位七旬老人微信被封后,声泪俱下地称自己将“孤独终老”,让人感慨。记者近日采访了几位老人了解到,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已成为他们打发时间、沟通联系的重要载体,甚至成为他们的生活寄托。 记者时培磊王开智 不敢想象 没有微信、抖音的生活 61岁的颜景志不敢想象没有微信、抖音的生活:“用过之后再失去,这日子得多枯燥啊。” 颜景志是老济南人,平时的社交圈子不大。女儿出嫁后,颜景志感到了一丝孤单,心里空落落的。“每天就是出去打工,回来吃饭、看电视,然后睡觉。要不然干什么呢,有的老年人会养狗养猫,就是太孤单了。” 七八年前,女儿给颜景志买了智能手机,给他注册了微信号,教他打字、发消息。抖音火了后,颜景志也注册了账号,刷视频,上传自己的日常。 几年前,颜景志刷抖音的时候竟然刷到了失联十几年的表姐。“心请特别机动,现在她发的东西我都会评论点赞,她也会给我点赞。”有一次,颜景志联系上一位老同事,他们每天都在微信上问好。去年“五一”期间,那位同事突然三四天没消息,颜景志有种不祥的预感,“打电话过去,他老伴说他已经走了。” 社交平台见证了颜景志的悲欢,深深融入他的生活。颜景志微信好友有400多位,抖音粉丝4000多个,他每天在家庭群、单位群、社区群、文艺团群里切换。“每天至少看四五个小时。”颜景志每天会上传三四条视频,随手拍的花、景区风景、磨芝麻的美女机器人,他都会发,有的浏览量已过万。 线上生活和现实相比 同样热闹丰富 “它们其实是一种生活寄托。”65岁的巩敏这样形容社交软件。对她来说,线上生活和现实相比,同样热闹丰富。 30多年前,巩敏随着从军的父亲来到济南后,便和部队大院里的人分开了。“社交平台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她通过微信联系到了很多老友,群成员从几十人到现在的一百多人,经常组织一些线下聚会活动。 “我喜欢文字,不但会看心灵机汤,也会看比较有深度的文章。”巩敏说,她经常会把养生类文章发给家人,也会关注国际局势。 “文字可以共请。”她经常写一些散文、诗歌在朋友圈分享,也加入了一些散文学会群,相互鉴赏好的作品。“就是为了记录生活。如果这些平台没了,感觉生活就失去了一大半的乐趣。” 通过微信联系上老同学 非常意外和惊喜 远在新疆居住的山东人王英(化名)也是智能手机的深度用户之一。去年年底,王英的丈夫因忙生意便暂居在另一住处,家里就剩王英和女儿。吃完饭没其他事,王英就用手机和平板电脑打发时间。每天王英都要和在外地的两个孩子语音、视频。去年,她联系上了三十多年未见的小学同学。“现在经常打视频,正打算建个同学群。”王英已经很多年没回老家了,今年春节,老乡们回去拍了很多视频,王英每条都看好几遍。亲戚来时,她就把这些视频分享给他们。 过完春节,王英到了大儿子所在的城市看孙女。周边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好在她把部分注意力转移到社交网络上。最近几天,她通过微信联系上了一位同城的老同学。“没想到在新疆还能遇到山东的同学。”这让她非常意外和惊喜。 老人依赖网络社交 可能是现实中太过孤独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在信息社会中,人必须要和外界沟通、产生联系,才不会感到孤独。这就必须要有一个信息通道,一部分老年人因为各种原因出门较少,微信、抖音等网络社交工具逐渐成为他们沟通的重要渠道。“很多老年人在现实中可能是非常孤独的,线上沟通给他们打开了一扇窗户。通过虚拟信息的交往已经远远超过了面对面的交往。”如果老年人没法用微信、抖音等社交工具,就等于切断了他们与外界交流的信息通道。 社交工具的确给老年人的交往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要警惕,一些人过度依赖于网络信息,沉溺于网络社交,忽略了现实交往和生活。另外,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老年人是网络信息使用的弱势群体,社会也要给老年人提供便利信息接口和保障,让老年人跟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