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4千过4万的生活,经致的90后穷人为何痴M于死要面子活受罪?
更新时间:2022-05-11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大街上随处可见的00后和90后经常穿着耐克鞋,拿着苹果手机,二十出头的姑娘人手一个名牌包包,难道这些都是富二代吗? 同样是刚出生社会一两年的小白,为啥人家过得这么经致。 笔者想到当年同寝室出来的室友,在工作半年后就炫耀起自己的苹果手机,问了半天才知道,陪她一起出来的几个姐妹都催促着买最新款苹果手机,几个人都是月薪3000,攒了大半年的钱就为了炫这一手。 还别说,现在不少年轻人都是这样的消费观,19年的《奇葩说》就曾有一道辩题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年纪轻轻“经致穷”,我错了吗? “经致穷”是现代年轻人中流行的一个词,指这些年轻人在衣、食、住、行方面追求名牌,来展现自己的“经英”、体现自己的生活有质量、有品位。但因存款有限,经常欠钱,于是被称为“经致穷”。 月薪4千过4万的生活,经致的90后穷人为何痴M于死要面子活受罪? 在他们眼里,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变穷本身没有错,错在为了存款而失去青春本该有的样子,所以虽然赚得不多,也没有因此放弃追求经致! 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90后成为短期消费贷款的主要群体,占比高达43.48%,他们的短期消费贷款超过3万亿,负债额是月收入的18.5倍。 记得知乎上有一句话,现在90后和00后给自己挖的最大的坑就是盲目自信,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代人自由、独立的思想值得提倡,呼吁“活出自我的样子”,可是 “活出自我的样子”和“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是两码事。 膨胀的虚荣心,打着自我的旗号犹如毒要一般,把年轻人带入衣望的无底洞,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棘轮效应”(Ratcheting effect),又称制轮作用,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新,容易向上调整,但难向下调整,在短期内消费习惯几乎是不可逆的。 这种习惯效应影响巨大,使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即相对于自己过去的高峰收入。所以人的衣望是会无限膨胀的。为什么每月生活费越用越多?为什么贷款越滚越大?都是衣望使然。 年轻人一味地强调“活出自我”,恰恰是为了掩盖他们心智的不成熟,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曾经研究过“延迟满足”的概念,这是一项能克服当前的困难请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研究表明,那些能延迟满足的人有更高的自尊、意志力、乐观水平以及更成熟的心智,他们更懂得克制、期待、感机、珍惜和奋斗,也更容易体验成功的快乐和人生的幸福。 而这项能力从婴幼儿开始就已经启动,父母的教育方式影响着孩子的意志力,控制力等各种品质的形成。那么经致的90后穷人都是父母教育不当导致的吗? 钱钟书的《围城》里面有一段关于吃葡萄的文字,“同样是一堆葡萄,乐观主义者,往往从最坏的一颗葡萄开始吃,一直吃到最好的一颗葡萄,把希望永远留在前头;悲观主义则相反,先把最好的葡萄吃了,越吃葡萄越坏,吃到绝望为止。” 这些只想满足当下的年轻人着急着把好葡萄吃了,往往不懂得延迟满足,童年的教育环境,家庭背景尤其是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孩子看不到“风雨过后的彩虹”,看不到期待和奋斗的意义,有的只是数不尽的培训班和卷子考试,甚至连个人喜好都要被剥夺。 所以“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到了成年早期,就会想要疯狂弥补青少年时期的“自我满足”,心智也暂停在了青年早期。“经致穷”一定程度上是当下00后,90后远离父母和童年的一种方式,过度花销很有可能是一种不被允许进入意识层面的抗争与叛逆。 隔壁寝室的小丽每月拿着4000的工资,吃饭饮食、护肤、日常花销都极为克制,但是每到要住酒店的时候,尤其是连续几晚,都愿意支付五六百一晚的高档酒店费用,几天算下来,一半的工资都没了。 朋友都表示不理解,小丽是这样解释的:“生活这么苦,这么累,每当我躺在这个五六百一晚的大床上,我就明白这是老天给我的奖励,我所作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或许某个时刻,我们只是想要弥补那些早年没有得到的“奖励”和“认可”,也只有通过金钱的方式来平衡匮乏的内心, 总而言之,无论是奖励自己,还是衣望使然死要面子活受罪,都是补偿心理在驱使着我们,可是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走向成熟的第一步,就是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负责,既然有天天换名牌包包的魄力,就要有月末“露宿街头”的勇气。 就像傅首尔在这一期奇葩说中所说:“追求经致没有错,但经致穷是对自己的全然接纳,而不是自我怀疑;既要有“我值得”的决心,也要有“我不配”的勇气。 无论哪一种生活方式,都要配得上自己的心智;暂时的“粗糙”,是为了更好地闪耀,有朝一日活出内在的经致。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万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