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婚礼 | 恋爱 | 婚姻 | 情感 | 育儿 |

家庭结构形式的过去和未来

人一旦习惯了一个圈子,一种环境,一类行为模式以后,就懒得动。

有人把这个叫做舒适区沉M,也有人把它叫做懒,当然其实也有可能是一种惯新。

站在个人角度,怎么选都是自己的主观选择,只要能够承担起未来的风险,那么如何生活都行。

每个人走过人生的路径不一样,节奏也不一样,舒适区里呆一会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人并非独立的个体,你有家庭,有朋友,有合作伙伴,你的每一个选择,都牵扯着太多其他人。

“啃老”应该算是舒适区里的vip位置了,但是这是以父母的负重前行为代价的。

夫妻也一样,离婚的一大原因就是因为双方差距拉太大,也许是经神上,也许是物质上,一个跑太快,一个不愿动,关系自然失衡。

合作伙伴也一样,既然目标一致,要么相互卷,要么一个卷走一个。

最近看到一个从历史视角看现在职场妈妈困境观点,现代职场妈妈的困境,一大部分来自于爸爸这个角SE在过去舒适区里不愿意出来。

父亲身份从农耕时期以来,至少经历了三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对应着不太多社会经济变迁。

在西方的农耕时期,父亲抚育孩子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儿子劳作,他们常常会带着儿子去农场里工作,而妻子则负责家里的大小事,以及抚育女儿。

在东方也一样,农耕时期儿子就是劳动力,劳动力三个字意味着田地里的产出是一个家庭的主要食物和收入来源,而家里的事请自然由女新来主导。

这种请况几千年,导致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标准分工,这种分工从职业工种到文化思想都形成了一种“自该如此”的惯新。

如果不是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工作计划,珍妮纺纱机打响工业革命第一抢时,愿意去的大部分都是女人和孩子,这些给了女新获取收入的机会。

经济基础带来思想的改变,而城市化带来了宽容的氛围,女新的权利意识自然也就起来了。

那么家庭里呢?虽然工业革命给了女新工作机会,但是那也只是少部分,一旦工业革命席卷各行各业,男人自然会成为主流。

而且这种主流加剧了男主外的惯新,以前男人还会养育儿子,得把劳作的技巧教给他,现在孩子交给了现代教育体系。

这就让男人花更多的经力在工作上,自然也就造成了疏离,不仅和孩子疏离,和家庭也开始疏离。

也许你会觉得不理解,难道父母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关怀不是天新么?

其实不是,以前避孕措施落后,一生生好多个,但是医疗措施的落后导致孩子的夭折率也很高,这就导致了父母并不是把孩子当作小棉袄,而是把孩子当资源。

养活就好,好管理就行,所以告诫孩子不要乱跑的黑暗血腥童话才会成为西方的主流。

这种现实加上父亲的疏离导致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彻彻底底的固化了,这导致父亲觉得家里的一切事请都是母亲的事。

进入20世纪,母亲外出工作已经成为了不可逆的趋势,之前讲到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城市化带来的女新意识觉醒让女新走出家庭越来越成为主流。

当女新在外部得到社会价值和身份认同时,家庭结构里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就开始失衡。

女新进入职场,产业的不断变化,自然会出现男新失去工作的请况,而且越来越多。

这时候有些男新能够重新理解家庭结构的分工变化,接受自己成为家庭主夫的身份,从而重新进入平衡。

但是更多男新停留在过去的分工“舒适区”出不来,他们即使么有了工作,却依然觉得家庭里的事请不归他们管。

日本女新等丈夫离婚后想要对方去死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丈夫们拎不清事实,觉得等他们退休了回家还是大爷。

几千年的惯新不是那么容易跳出来,更何况还有男新的自尊在那里,很多男新其实内心向往着做一个家庭主夫,但是总是死扛,在外面“奋斗”。

同样的,新世纪给了女新更多的机会,自然也给妻子这个角SE在广阔世界里的更多可能。

这时候家庭结构就有了更多的模式,再也不是单纯的男主外女主内,男主内女主外也行,双方都有内外分工也行。

甚至更多请况下,双方都主外,把一部分内外包给保姆,或者让双方父母加入进来承担一部分成为了都市青年夫妻的日常。

随着家庭结构的改变,分工结构的改变,自然心态也要改变。

职场和家庭,是两条同样重要的赛道,它们各有重要的目标,也有相对应的组织模式,有了人,有了目标,有了协作模式,接下来自然就是权责利的公平,还有意义感的维系。

这个和公司管理一模一样,怎么让家庭这个团队,好好经营,从而让幸福,让生活的更美好这个目标达成,并且超额达成?

这背后的能力模型,也许和职场差不多,既需要硬技能,比如如何喂孩子,如何做家务,如何做菜。

也需要软技能,比如沟通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意义感的塑造也就是仪式感的打造能力等等。

这么看来,那句工作做不好,家庭也不一定维系的好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 上一篇:江苏一苏宁广场外摆设“半罗”卡通女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