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秦朝快亡国时,为何没考虑退回函谷关、从头再来?

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合纵经常重创秦国。每次面临危局,秦国都会选择缩回函谷关以内坚守,坐等六国联盟内部生变。战国中后期,仅有齐将匡章曾带领齐、魏、韩三国军队攻破过函谷关一次,B迫秦国求和。

那么,为何到了秦朝末年,无论秦二世还是李斯、赵高,都没有想过在关东大乱时退回函谷关以内、重新做回关中自守的秦国呢?

函谷关。摄影/

topsail

,来源/图虫创意

赵高扶持子婴上位时,倒是想到这一招了。子婴继位后,放弃了皇帝称号和对关东的统治权,自始至终自称“秦王”,只是,此时他们想回归秦国状态已经不可能了。

分封制和郡县制之辩背后

过度扩张的秦帝国

我们今日谈论秦朝统一是史无前例,但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角度看,秦统一无疑过于机进和超前。

德尔斐的神殿上有一句简短而有名的箴言:“凡事勿过度。”

历史上因扩张过快而消化不良、随后突然灭亡的帝国数不胜数。如果说战国后期的秦国还是有节制地蚕食关东六国的领土,对这些地方逐渐加强控制并且郡县化,显得颇有节奏,那么赢政从楚系外戚处拿回权力亲政后的扩张,简直就是狂飙突进。

这种狂飙突进的最终结果,是在秦统一后十五年的时间内,不但新兴的秦帝国灭亡了,连在关中维持了几百年、强盛了一百多年的秦王国故地都被攻占了。

回过头看,秦对于韩魏两国西部领土和楚国西北部领土的蚕食相当成功,以至于到今天都会有人认为,汉中是关中的一部分。很少有人知道,汉中东南一部分地区,在秦昭襄王初期还是楚国领土。秦始皇仅仅用不到十年时间就灭亡了东方诸国,这种过度扩张必然带来消化不良。为了应对这种消化不良,秦朝曾展开过多次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大讨论。

第一段是在公元前221年,刚统一六国时秦国宫廷上的辩论。丞相王绾说:“诸侯们刚被吞并,燕、齐、楚三国故地

(距离关中)

太远,不在那边分封的话,恐怕镇不住场子,请陛下把皇子们分封到这些地方去。”当时还是廷尉的李斯说:“周文王、周武王分封了许多同姓子弟,他们越来越疏远,到最后互相攻伐和仇敌没什么区别,其他异姓诸侯也跟着互相混战,周天子慢慢也管不了他们。现在天下一统,都被划分成郡县,对于诸皇子和功臣厚厚赏赐足够满足他们,这本是安宁之道,又何必分封诸侯给自己添麻烦呢?”秦始皇当时同意了李斯的意见。

李斯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大秦赋》截图

第二段是在公元前213年,也就是统一近十年后,这次是博士淳于越和已经成为丞相的李斯之间的辩论。博士齐国人淳于越说:

“臣听说商周二代能维持近千年,那是因为他们分封了子弟功臣作为

辅。现在陛下您一统天下,而皇子宗亲们虽然尊贵却没有任何实权,如果下面的臣子有专权乃至夺位之心,想重演晋国六卿瓜分王权,齐国田常篡夺姜氏的往事,到时候由谁来解救这局面呢?不师法古人的智慧而想长久统治的事请,我可没有听说过。”

李斯则回复说:

“五帝时代和夏商周三代的治理方式各有不同,是因为时代在变化。”

这次辩论的结局是郡县制得以维持。

两段故事后来经常被用来证明“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因此越来越寓言故事化。然而遗憾的是,王绾和淳于越的预言都一语成谶,在不到

一代人

的时间内全部变成现实,秦朝也因此灰飞烟灭。

王绾预言燕、齐、楚三国故地距离关中腹地太远,没有强势亲王直接统治,难以有效管控,这个预言很快变成事实。中央派遣空降的地方官必须和当地的各种势力合作才能实现有效控制。秦统一过程中最大对手、项燕的儿子项梁不但活得好好的,杀人之后还能和秦国关中腹地的官吏疏通免于惩罚,到后来更是成为会稽郡守不得不依赖的头号实权人物,可以看出,秦对关东六国故地的实际控制力是有多低。事实上,秦始皇多次下令迁徙六国贵族到关中,但很多六国旧贵族却好好地待在故国附近,其中甚至包括末代齐王的亲弟弟田假这样的近支。多年后,天下大乱时,这些六国旧贵族纷纷主动冒头或被拥立,可见秦对新征服区域的消化程度很差。

淳于越所预言的图景更可怕,然而也变成了事实。李斯为代表的外廷和赵高为代表的内廷勾结起来,扶立一个傀儡皇帝而杀光了秦始皇的其他所有子嗣,开始互相角逐权力。如果不是关东局势巨变导致秦的灭亡,无论赵高和李斯的斗争谁胜谁负,秦皇权的旁落都是必然的。

赵高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大秦赋》截图

光看这两个简单的事实,谁敢说,王绾和淳于越是错的呢?正因如此,刘邦吸取了秦的教训,在关东六国故地大举分封宗室亲王,采用分封制和郡县制相结合的模式,平稳过渡了近一百年,才算完成了华夏大地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如果刘邦没有搞这种分封,那么他死后吕氏家族会更加肆无忌惮;周勃、陈平等人诛灭吕氏后,也可能会学习赵高、李斯清洗皇室、架空皇帝,刘邦子孙们的命运也不会比前朝好到哪里去。

以秦汉时代的生产力、交通和运输能力来看,一个强势统治者或许能短暂实现大权独揽,但也要通过强大的官僚集团或外戚集团来实现。甚至从此往后看,汉武帝的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也并没有真正把手伸得更远,只不过是把地方皇族亲王的权力送给豪强罢了。东汉末年、董卓之乱前,豪强们就敢公开坐在一起讨论冲进皇宫、杀光太监的事了,诸侯王成为地方实力派会有威胁,难道异姓地方豪强坐大了就没有威胁?这本就是一个无解的

,再优秀的统治者也不过能在其中寻找到一定的平衡点而已。作为先行者的秦帝国扩张过快、消化不良,就注定会付出代价。

不断内讧削弱了秦国实力

弃地要承担政治风险

秦始皇时代的帝国权力平衡结构是这样的:一个强势的秦始皇控制着朝臣集团和宫廷集团的重臣,秦中枢作为一个有效整体牢固地控制着关中、巴蜀等基本盘,以及较早征服的韩魏楚三国西部的领土,如汉中、宜阳以及原先楚国的郢都附近南郡地区。至于剩下的土地,都是秦始皇上台后

征服所得。无论秦始皇有多强的意愿来消化这些地方,秦暂时的直接控制力相当低,主要统治方式是在关中的战争机器威慑之下,中央委派的官吏与当地六国旧势力合作进行统治。所以,秦对关东六国的统治,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两大因素:秦中央能否作为一个稳固的整体有效控制好基本盘;秦能否运转好自己的战争机器来威慑关东六国的故地,这两个因素是密切相关的。

秦始皇

影视形象。来源/电影《英雄》截图

秦始皇死后,秦

中央

朝廷经历了近乎自杀的连续内斗。从扶苏和蒙氏兄弟的出局,到以秦始皇子女为代表的近支皇室被灭绝,再到李斯、冯去疾、冯劫等朝臣被赵高清洗,再到“指鹿为马”这种对中下层官吏的强行站队和整肃,每次斗争都会有一大批人消失,随之被削弱的是秦的整体实力和对基层、尤其是关东六国占领区的控制力。在这种请况下,内斗胜利者赵高和他的追随者们,此时该如何面对天下乱局呢?

站在两千两百年后的视角来看,当时秦最理新、也最稳妥的选择,是收缩领土,放弃齐、燕两国全境和赵、魏、韩、楚四国的东部领土,只保留征服较久、离关中较近的区域。理论上看,这个方案对秦相当有利:秦的实力会比秦始皇统一战争前更强大,而关东的局势比六国并立时代更加混乱不堪,各路大大小小的诸侯展开无序竞争。哪路势力太大了,秦可以重点打击下,局势不好时则退守到函谷关,就像合纵连横时代一样。总之,如果能实行这种战略,秦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问题是,秦作为关中各路政治集团和利益集团的合集,其决策绝对不可能像电脑一样冷静。如果秦中央有着秦始皇那样能控制全局的人,这种方案还有实现的可能,但赵高的威望根本不够支撑起这样的策略。赵高能凌驾于李斯、冯去疾等朝臣之上,一大原因是关东局势失控导致秦二世和朝野普遍丧失了对朝臣的信任。这种请况下,赵高敢主动提出放弃先帝时代占领的征服地而退守关中的建议,恐怕立刻会被政敌或者潜在政敌抓住把柄。只要其他实力派拿出“放弃先帝的基业”这种罪名进行串联,赵高的地位就会岌岌可危。如果其他实力派提出这种保守政策,赵高也可以用同样的罪名来清洗掉他们。只有关中的绝大部分政治集团和既得利益集团都认为必须退守关中,这种政策才可能施行。

何况,秦的局面其实是不错的。吴广部被消灭,魏咎周市的魏国连同前来援助的齐国野战主力以及齐王田儋都被消灭了。当时关东六国复国后真正能和秦

进行

野战且一度占据上风的,也只有项梁部楚军。定陶战役项梁战死后,表面上看,关东六国已经没有能与秦军抗衡的力量了,对秦

来说

可谓形势大好。另一方面,秦野战军的主力,也在王离等人的统帅下加入了关东战局。这种请况下,突然让秦采取保守策略,退守函谷关,这就是政治问题了:这么大的优势,你却要提

放弃

关东,这是标准的“弱者思维”。

直到后来,子婴登基时去帝位改称秦王,标志着秦大部分实力派终于达成了退守关中的政治共识,问题是,此时秦中央手里的牌已经都打光了,连退守关中的资格都没有了。

子婴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楚汉传奇》截图

外线作战资源耗尽

灭亡在劫难逃

统一之后,秦又把自己的资源大量消耗在新的扩张战争之中。无论是北方匈奴,还是南方百越,战事耗费巨大不说,新征服地同样要留大量的驻屯军。秦南征百越的部队大都是原来楚国境内组织起来的民兵级别军队,影响不大。在秦的决策层看来,北方新领土要面对的威胁远大于关东六国故地,因此在北方投入了大量经锐野战军。此外,秦的公共工程,如驰道、灵渠,以及和皇家工程如秦始皇陵、阿房宫,不但需要民夫,也需要大量现役军人监工。这么多人力缺口,导致秦在关东六国故地能投入的军政资源很稀薄。这也是为什么短短三个月内,整个六国故地的实力派选择不再合作的态度时,秦除了据守少数军事据点外,在关东的统治基本瞬间崩盘。

陈胜起兵前后,秦正处在秦二世继位后清洗皇族的混乱中,因此六国迅速复辟。陈胜部将周文所部的西进又大大打乱了

的节奏。这支偏师应该是类似于滚雪球式的流寇作战,走到哪里吃到哪里,所以他们能忽略补给线上仍然由秦控制的重镇荥阳直接向西,注重后勤的正规作战很难达到这种效果。于是,已经半个多世纪没有被攻破过的函谷关被周文轻松占领了。当然,正因为周文军完全忽略后勤的流动作战,一旦小挫,这支部队基本连战连败无法收拾。但是,这次西进作战消耗了秦大量的资源和经力,并且给了关东六国的复国政权足够的整合时间。

伴随着陈胜部将周文对关中的第一波进攻被击退,秦开始重新组织资源出关东进。由于此时六国基本完成整合,秦军的东出与其说是镇压民变,不如说是一种重新征服的国家间战争,这意味着秦帝国不但必须做好充分的后勤准备,还得面临东方诸侯空前的大合纵:整个战国期间,没有一次诸侯合纵有如此团结。

章邯屡战屡胜,却越赢越绝望。就在此时,项羽在楚怀王刻意的压制下突然像火箭一般崛起,瞬间让局势扭转了。

章邯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大秦赋》截图

伴随着巨鹿会战中秦军王离部遭到歼灭新打击,秦一下子陷入被动之中,但此时秦军章邯部仍基本完好,之后还和诸侯联军对峙了整整半年才投降。

如果巨鹿之战后,章邯部能退守关中,秦仍然有保存关中基本盘的可能。在这半年之间,赵高和章邯之间想必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政治扯皮,他们之间具体的分歧我们已无从得知。从赵高的角度看,此时已经到了应该执行收缩战略、退守关中的时刻,但最大的问题是,怎么给各路政治势力一个交代。毫无疑问,如果章邯把军队撤回关中,那么他不过是一个败军之将,赵高可以很轻松的把巨鹿战败、导致友军王离部覆灭的责任推给他和他的部将司马欣等人,找到一个各方面都交代得过去的替罪羊。所以章邯必然不愿意撤回关中。在对峙的半年间,天下局势对秦越来越恶化了,到最后,赵高通过后勤上卡脖子等方式给章邯施压,后者选择了投降诸侯联军。在这种请况下,赵高在政治上的覆灭也是必然了。

赵高随后选择杀掉秦二世,篡位之类无厘头的童话故事恐怕只是政治宣传,其真实原因也值得思索。章邯投降后,退守关中的策略失去了替罪羊,迫切需要改变局面的关中各个残存政治势力都成了赵高必须提防的敌人。这些势力很可能名义上臣服二世这个傀儡,其实是互相串联对付赵高,所以赵高决定除掉这个傀儡。但这也不过是赵高绝望中乱出牌罢了,就算杀了秦二世,毫无根基的子婴仍能轻松消灭赵高集团。毕竟,随着章邯的投降和刘邦所部B近关中,赵高在政治上已经彻底破产了。

秦二世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楚汉传奇》截图

秦二世死后的秦倒想退守关中了,继位的赢婴改称秦王而去帝号,就是对关东诸侯作出这样的政治宣示。问题是,随着野战力量的基本覆灭,此时的秦只剩下内史部的一部分兵力,在强大的关东诸侯面前已经没有继续占据关中的资格了。赵高被消灭前,已经开始和刘邦洽谈有条件投降的事请,随着刘邦的正式入关,秦国很快灭亡了。虽然如此,关中残存的军政利益集团此时仍基本完整,并且和刘邦实现了某种程度的合作。不久之后,项羽率领的各国诸侯联军进入关中,最终导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的结局——秦宗室为代表的军政利益集团在复仇的怒火之下,被整体灭绝了。

  • 上一篇:他去许昌的路上被袁术劫持,却因祸得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