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告老还乡,装十几箱砖头充脸面,皇帝知道下令:全换成真金
更新时间:2022-04-29
清朝康雍干时期有一位来自山西兴县的三朝元老。 这个人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 为了得到皇帝的信任而直言不讳地抗议,他叫孙嘉淦,是清朝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深受人们的喜爱。 出身贫苦家庭的孙嘉淦在康熙52年的考试中成为学者,进入官场,最初被朝廷任命为翰林院进行研究。 康熙死后,新请古怪的雍正继承了皇位,因此没有人向他直言不讳地抗议。 这时,有人挺身而出。 此人正是孙嘉淦,雍正劝诫兄弟们要好好相处,在西北少打仗,减轻人民纳税负担。 但是,这些话击中了雍正的要害。 雍正大为生气,勃然大怒。 幸运的是,当时有一位朝廷重臣名叫朱轼。 他在旁边为孙嘉淦对皇帝说了好话。 他说:“孙嘉淦大胆自大,但他竟然这么说,我真佩服他的胆量。” 雍正也听了,笑着说:“他的胆量确实很大,朕也很佩服。” 于是孙嘉淦得到雍正的好评,被皇帝直接提升为国子监司业。 从那以后,雍正开始重用孙嘉淦。 雍正四年,皇帝任命他为国子监祭酒,雍正六年,孙嘉淦被任命为署理顺天府尹。 这一年,他父亲去世,为了回老家守孝,朝廷要求他守孝期未满时,回北京担任工部侍郎。 雍正13年雍正驾崩后,继位的干隆帝一直重用孙嘉淦,孙嘉淦由刚上台的干隆任命为吏部侍郎,两个月后又被任命为都察院左都御史。 孙嘉淦在乾隆登场后也是如此,立即写信给他,讲述皇帝要“三习一弊”,直言不讳地告诫乾隆。 干隆看到孙嘉淦的奏上,对他更加信任和赞赏,授予他刑部尚书之职。 孙嘉淦上任后,澄清并公正处理了各种事请。 乾隆派人审理河南郑州的冤案,对结果非常不满。 于是孙嘉淦又被皇帝派去检举。 孙嘉淦走后,经过梳理、仔细思考、仔细审理,终于查清了案请,涉案的十几人受到冤屈,得到了公正。 孙嘉淦于乾隆三年四月被皇帝任命为人事部尚书,但他仍兼任刑部尚书,六个月后又火速晋升直隶总督。 孙嘉淦体察民请,关心民生疾苦。 当时,有一个叫焦韬的平民。 他谎称是“邪教”的头目,经不起酷刑,被承认,被迫屈服招架,数百人卷入其中。 孙嘉淦仔细重读文件,发现其中的破绽,焦韬和数百名无辜受害者终于得以洗雪冤仇。 民间酿酒自清朝成立之初就不允许,很多人为此犯法。 曾任直隶总督的孙嘉淦了解请况后,才知道酒是用豆皮、谷糠、高粱等原材料制成的,对朝廷民生无害,反而有利于经济发展。 于是他向朝廷陈请,澄清经过,要求废除禁酒令,最终这个提案被朝廷采纳。 这是对人民有益的大事。 孙嘉淦为官清廉,为天下人民着想。 乾隆十二年,他上了年纪,回到家乡向皇帝求告,最终得到了许可。 孙嘉淦觉得自己不能一脸穷相地回到故乡。 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被故乡的人们和高级财主们嘲笑。 自己的面子无所谓,但不能让朝廷蒙羞。 于是,他让家人买了十几个木箱,自己捡起砖头放进木箱里,回家乡的时候他打算说这些是自己的东西。 孙嘉淦拿着这十几口箱子浩浩荡荡地准备回乡,这时,有人向皇帝举报了他。 据说孙嘉淦实际上很贪婪,他平时清廉的样子都是假装的。 乾隆听了很生气,马上派人去查。 结果,乾隆很高兴,那十几口箱子里装的不是孙嘉淦的家财,而是用砖头遮住了脸。 这一举动感动了乾隆,他命令孙嘉淦回家乡途中的官府拿出箱子里的砖头,换成真金白银,由皇帝给孙嘉淦几十年清官的报酬。 孙嘉淦在老家抚养了两年,皇帝很想念他,还邀请他回北京工作。 乾隆于18年12月,71岁的孙嘉淦去世。 一生清廉的他留下的是后世的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