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后代今何在?35代后人从不外出打工,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更新时间:2022-05-02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二首》 这首诗乃是朱熹所作,意思是为什么泉里的水这样清澈,那是因为有源头一直在为他运输水。也是借此比喻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的传承的可贵之处。就像我们能够拥有美好的今天,也都是离不开先辈们孜孜不倦的奋斗一样。 那么纵观先辈们,也是有许多惊才绝园之辈的,他们或许惊园了一个朝代,或是造福了我们这些后人,因此也是值得我们去认识与铭记的。就如北宋名臣包拯一样,在现在许多的影视剧和小说中都能够看到他的身影,那么他又有着怎样的一生呢?而他的后代如今又在做什么呢? 包拯的生平 我们可以先来认识一下包拯,他出生于宋真宗时期的咸平二年。而后在28岁那年又考中了进士,也可以说正式的步入了自己的仕途之路。而后被又被封为知县,但是因为父母已经年迈,他请求可以在家乡附近做知县,这样便可以方便照顾自己的父母。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包拯此举也让他的上司对其很是看重,认为如此有孝心之人,在才学品德方面也都是很优秀的。因此也是对他留下了一个好的印象,而后包拯便一直守在父母的身边尽孝,直到父母百年后,并未父母守孝三年。直到守孝期满后,父老乡亲纷纷来劝诫,他这才远赴京城去谋取前程。 包拯此人一有才学,二来铁面无私,再加上上司对他的好印象,职位自然也是升的飞快。因此没过多久他就成功的当上了知府的位置,相比于上一任知府的贪污不断,包拯显得更加的清廉了。他上任一年不仅整改了许多官府的风气,自己甚至于连一块墨都不肯带回家,认为官府的东西绝不可轻易的拿走。 经过他的大力整改好,百姓们的日子也是好过了许多,因此他所到之处,当地百姓对他都是十分的敬爱。而后又经历了种种断案的事请,随着他的铁面无私,很快也得到了上面的赏识。因此他虽然中间有一些小风波,但也是官至枢密副使了,当时的皇帝还想封他为礼部侍郎,但包拯却推辞了。 他谦虚到应该将这个位置留给更加有才能的人,而且当时的他已经年老,对于很多国家大事也是无力草劳了。而不幸的是,他最终久病难愈,于第二年去世了,他去世时当时的皇帝仁宗也是十分的伤心。 认为自己又失去了一名贤臣,甚至还亲自去吊唁他,并追封为礼部尚书。还为其修建祠堂,也可以说是皇恩浩荡了。而包拯虽死,但他的故事依然在不断的流传着,因为其断案公平,铁面无私,所以也被大家称为包青天。 而在当时的民间传言则是说因为包拯的脸很黑,所以又叫包青天。那么如今还有他的后代传人吗? 包拯的后代 包拯一共有两位妻子,第一任妻子和包拯可以说是夫唱妇随,极为恩爱。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因病早早的去世了,并没有为包拯生下孩子。在那个时代大家都是十分的重视自己的子嗣和传承的,因此包拯又娶了第二位妻子,这位妻子为包拯生下了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包拯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而包拯也可以说是十分的幸运的,他的儿子又生了孙子,孙子又有了重孙子等等,虽然包拯已经看不到。但他的血脉和经神仍然是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了,直到今天,已经是第35代传人了。 而当我们好奇这个第35代传人在做什么职业是否会延续包拯的辉煌时,却惊讶的发现。此人从不外出打工,且一辈子只干一件事,那么是什么事请如此的重要呢? 那便是每日打扫包氏的祠堂了,据他所说,自己又一日路过这个祠堂时,发现里面破败不堪,到处都结满了蜘蛛网。自己不忍心见老祖宗的祠堂变成这样,因此便留下来打扫和清洁。看到祠堂重新变得干净,自己的心理也很开心。 而且也是出于对先辈们的孝顺之心,其实这也可以理解,因为当时的包拯对于自己的父母也都是很孝敬的。甚至为了父母就近上任,在父母百年之后还迟迟不想离开父母的墓前。由此可见这位第35代传人也是继承了包拯的孝顺了。 而有善心的人最后的结局都不会太差的,如今包氏的祠堂在经过一番修整过后,每年也是吸引了许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来隔着数百年数千年的时间,来参拜一番铁面无私的包青天。而包拯的这位后人却并没有收取任何票钱,只是任凭大家参观,只要不破坏里面的东西便好。也不禁令人佩服其胸襟和眼界,由此我们也是不得不感慨,不愧是包拯的后人啊! 结语 其实也有人疑或道,一辈子不外出打工只来清扫包氏的祠堂,这样的日子会不会太过无趣。其实我们大家都要明白的一个道理便是人各有志,有的人认为这一辈子要出去闯荡一番方不负这大好年华,而有的人却恰恰相反,在这一方小天地里便能得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乐趣。因此我们也是不必过多的去对他人的人生和想法指手画脚了。 而我们也要从中学到两个道理,第一个就是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要做到孝顺,孝顺自己的父母,孝顺自己的先辈,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了,我们也要将其发扬光大!第二个就是不论我们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样的,只要我们能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向其一直坚定的走下去,这样就很好了!也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不遗余力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