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里面有什么内容呢?
更新时间:2022-05-20
家谱小史 家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家谱是记录家族事迹和世系的历史文件。 魏晋时期,编辑家谱主要目的是维护士族利益,在当时士族的出身关系到官员的选举,所以是由朝廷负责编辑家谱。 唐朝是官方修编家谱最发达的朝代之一,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组织人员为大型家族编辑家谱,可惜都在战乱中失传了。 到了宋代,士族的出身与选拔官员没有太多关联了,此时修编家谱的目的是为了纪念祖先与维护宗族团结。由于与公选无关,政府则不干预。随着家谱政治功能的衰落,平民百姓修编家谱开始盛行起来。可惜流传至今甚少。值得一提的是,宋初,文学家欧阳修、苏洵主持修本族族谱,开创了宋代族谱的先河。其后,许多士大夫纷纷为自己的家族修谱。从此,族谱从过去的'奉敕修定",转向"家自为说"私修,促使私修族谱的盛行。欧阳修、苏洵所修族谱体例较完善,私修族谱普遍以其为典范,并进一步予以了展,形成了一套包括谱序、谱例、谱表、谱系、家训、家诫、家规,祠堂、坟地、义庄,仕谱、人物传记和艺文等内容的较完善的私修族谱的体例。 欧式家谱 明清两代,政府积极鼓励民间修家谱。康熙和雍正年间甚至令官员号召百姓进行修编家谱。一时间,全国各地都在修家谱,尤其是江浙地区。所以现在我们所见的绝大部分家谱都是明清时期的。 苏式家谱 家谱极有可能是假的 平民百姓是从明清时期开始修编家谱,由于年代久远,加上乱战原因,人们已经无法考证久远的祖先世系,以至当时出现了很多假谱、错谱。一些姓氏家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当时还专门出现了修谱匠的人群,专门为断代、无法溯源的姓氏“编”家谱。 从科学的角度看这些家谱,其可靠新令人失望的,特别是明以前祖先世系很可能是假的。在古代战争频繁的请况下,要延续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家谱是非常困难的。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稳定,近几代的家谱还是很可靠的。 明清家谱体例 1、封面 2、谱序 3、字号总目 4、修编人员 5、目录 6、谱例 7、家规 8、世系 9、传记 10、坟地 11、墓志考 12、谱跋 13、另外还有风物记、敕修谕、祖先像、大事记、编后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