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灵蛇帮助侦破的无头案
更新时间:2022-06-14
石康顺塔(修复前) 纪念那些像珍珠一样高洁的先贤 ——题记 合浦县的石康镇,原先叫石康县,明成化年间才并入合浦,北宋苏东坡从海南获得大赦回到廉州府时,他的老朋友、同为欧阳修门生的欧阳晦夫还曾在石康当过知县。 明朝永乐年间,石康县出过一个进士,姓沈名福。沈福读书很厉害,科举考试省里的乡试和礼部的会试,他的成绩都排名第十,永乐乙未年(1415年)中了进士。 进士进士,进了就成士。永乐戊戌年(1418年),沈福当了江西道监察御史。 各“道”——大致相当于“华南、华东、东北”之类的区——的监察御史,由中央“都察司”派任,每个道少的四五名,多的十名八名,级别不高,跟知县一样,只是个正七品,但权力极大,“代天巡狩,纠察百官”,所以过去有句话,御史出巡,地动山摇。 官场中的逻辑是“官大一级压死人”,而御史的“权”与“级”分离,所以历史上不时演绎御史把高官拉下马的故事。说起来并不算什么,他们的“权”本来就大。另一方面,能这样做的御史也不会太多,毕竟检举和弹劾都是得罪人的事。 清朝的林则徐有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明朝的沈福是林则徐的先辈,但他想的显然跟林则徐一样,心里想的只是忠于职责,不避利害。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藩属国交趾的陈氏皇帝被胡氏篡位,作为宗主国的大明发兵帮助陈氏夺回皇位,应复辟的陈氏要求,大明在交趾设立布政使司,划分府、州、县管理。 流民图 大明派任交趾一位叫戚逊的右布政使,胡作非为,利用职务之使,指使府县的官员役使民众,给自己制造游船,还“点钟”让当地的女子在船上寻欢作乐(“逊督事郡县,役民造船,买女子载以自随。”)。 不作不死,如此张扬,虽然天高皇帝远,种种行状传到了沈福耳里。他查明实请,报告了刚登基的宣宗皇帝朱瞻基,戚逊被开除公职,卷起包裹回了老家。 这戚逊还有下文:朱瞻基不久实行大赦,“组织人事部”(吏部)把他列入恢复职务的名单报上去。朱瞻基作了批示:他的罪可以赦免,但这种贪赃之徒,怎么能恢复职务!(“罪虽赦,前赃秽之人,岂可复居方面。”)戚逊算是彻底凉了。 身为七品官,把从三品的右布政使给拉下马,沈福的确不畏权势。在御史任上,沈福还做了另一件事: 朱瞻基继位不久,山西大旱,从宣德二年九月到三年三月,整整七个月滴雨未下,地里的庄稼全部枯死,人们四处逃荒,光是逃到河南就有十多万人。 朱瞻基获悉这些请况,都是御史沈福报告的,地方官却没有一字禀报。看来下官的“机会主义”任何时候都在所难免,专制社会“金字塔”式的体制下,下请上达得有“直通车”才行,不然皇帝就会变成“睁眼瞎”。 沈福建议,皇帝应下令布政司、按察司责成各府、州、县官员马上采取措施,安抚百姓,让他们回到原籍干活。 老实说,这个建议并没有什么草作新,跟国足教练要求球员“把球给我往门里踢”没什么区别。作为皇帝,朱瞻基毕竟站得高一些,他叫来户部尚书夏原吉,作出重要指示: 山西旱成这个样子,这么多人流亡到河南,怎么可能一下子让他们回来!我前次已下令开仓赈灾,你再通知相关府、州、县,官仓不足的,让富户贷钱贷粮,千万不能让饥民失望。 除苦拔难,救人水火,这是功德无量的善事。也许正是沈福做的这些好事,民间把一些灵异事也“加”到他身上。 有一年沈福到陕西巡(检)按(查),了解到一起凶杀案:一个布商被人杀害后尸体丢进一口池塘里,因为找不到赃物,凶手一直喊冤。 当时的御史到各地巡察,除了发现问题,还可以直接办案解决问题。 御史办案图 沈福派人跟着蛇出门,到了发现尸体的池塘处,人跟着蛇跳进塘中,找到了沉在塘底的一个钱袋。起获了赃物,凶手只好乖乖认罪。(“一蛇至院,昂首若诉状,使人尾之,入池中探之得赃……”) 这件事也许真有,但大半是演义,就像清廉公正的包公,人们把许多事堆到他身上,只是因为对现实不满而表达某种寄托。 沈福后来担任了交趾按察使,一位叫陈琏的同僚写诗祝他“愿敷德化遍炎方”,他不负所望,在交趾为官政声斐然。从交趾到京师任职的人,说起他来赞不绝口(“尤著声称,交人有仕中朝者,每称道之。”) (感谢转发,请勿转载) 其他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