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秦始皇曾给中国取了个名字,如今2千多年过去,依旧为人们所熟知

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那中华二字是怎么来的呢?

说起中华,这名字还跟第一个建立大统一国家的皇帝秦始皇有关。

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想给自己国家起个名字,用的就是中华。不过,国家名字是他起的,中华二字却不是在秦始皇时期才出现的。

中华一词最早是用在天文观测方面。

《天文经星·中宫》里道:

“东藩四星,南第一星曰上相,其北,东太阳门也。第二星曰次相,其北,中华东门也。第三星曰次将,其北,东太音门也。第四星曰上将,所谓四辅也。”

我们中国人喜欢称自己为中华儿女,有时亦称华夏儿女,两种称呼都是一样的。

我国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拥有源远流长的文化。我们的先人给自己起名都不是随便起的,必然有依据和特殊的含义。

就中国一词的别称,我们就能从古代文化中看到好几种别称,如:九州、神州、中华、中原、海内、华夏

这些别称我们至今仍在频繁使用。

我们除了称自己为华夏儿女,还有炎黄子孙,炎指炎帝神龙氏,黄指黄帝。

黄帝据说本姓公孙,后改为姬姓,也有称是熊氏。

传说炎帝和黄帝本出自同一部落,后分为两个部落,并敌对起来,阪泉之战后,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又融合在一起,成为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改称为汉人。

其实除了炎黄二帝,中华人文始祖中著名的还有: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轩辕氏;还有尧、舜、禹三帝。

中华二字,在各种古籍里都能看到。

东晋桓温的《请还都洛阳疏》:

“自强胡陵暴,中华荡覆,狼狈失据。”

元末宋濂的 《奉天北伐讨元檄文》: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明毕懋康的《军器图说》:

“夷狄所畏中华者,火器也。”

再回溯远古时代看中华二字:中指中原,华是华胥氏,这个华胥是上古时期华胥国的首领,伏羲和女娲的母亲,也是炎黄二帝的直系远族。

而夏指夏水(即汉水),也指代中原,古籍中曾将华和夏通用,孔子也将华和夏视为同义词。于是,中华便与华夏相通了。

由于我国有着这么多年的文化沉淀,这华夏在今天不仅有地理层面的意思,还有更深一层的文化积累意思。

那秦始皇当年是怎么想到用中华一词来给国家命名呢?

先看中原二字指的是哪些范围。中原在古代指的是洛阳至开封一带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河南省,中原地区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有巢氏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所处的位置其实离河南还有一段距离。随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不断吞并与扩张,秦国的疆土越来越大。

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非常满意自己的功绩,便首次称自己为皇帝。

虽然秦国原先位置不在中原,但秦始皇就给自己国家取名叫中华。

根据中华一词从天文观测中引申出来的时间及空间的概念,这个名字代表更广阔的的范围,还有一种居于天下中心的意思,深得始皇帝喜欢。

尽管秦始皇是汉人,因为周朝时秦国的位置不在中原范围,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常有人将秦人看成蛮夷。

所以统一之后,秦始皇认为天下不该有中原汉人和蛮夷之分,大家都是华夏人,于是更加坚定了以中华二字命国名。

曾经的中原百姓也总是将其他少数民族称为外族,汉人才属中华。

秦始皇这么一统一,便不再有这些不利于国家大融合的话语出现了。

这也便是我们现在五十六个民族的同胞都能称自己为中华儿女、华夏儿女的意义所在,也各族人民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完美认同。

时至今日,中华和华夏已经不仅仅指中国了,我们还有很多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外侨胞,也自信地称自己是华夏儿女,这也是全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 上一篇:李密杀掉翟让后,若能除掉单雄信,重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