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今天咱们揭开古冶得名之谜!
更新时间:2022-06-17
据唐山文化旅游: 唐山地名中的冶都为古时冶铁之地,都与冶铁的历史联系在一起,至今留有四处,古冶区、开平区的冶里、丰南县的东老冶、西老冶,还有一处为今遵化县的铁厂镇,古时的白冶庄。其中古冶已是我市一个区,冶的地名出现于何时?古冶的地名从何而来? 冶铁的历史 首先要了解冶铁的历史,一般教科书中都将冶铁技术的成熟和在生活中应用定在战国时期,齐国首先推行铁器的使用。 但这种提法早已被打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版的《中国通史简编》中,大史学家范文澜老先生就留下了这样的话:“铜的熔点为1120度,铁的熔点为1200度,只差80度,说西周时不知炼铁,很难说得通。” 范文澜老先生认为早在西周时期就应已掌握冶铁技术,老先生确有先见之明,在其后的几十年中,史学界在甲骨文中发现了钛、铗、铊等字。钛为铁钳,铗为持铸铁锅的工具,铊为圆形切割铁的工具,甲骨文为商朝文字,可以说商朝已掌握冶铁技术,而在河北藳城、北京平谷都出土了铁刃铜钺,先锻打成铁刃,再用青铜浇铸成器,就将冶铁史推进至商朝。至秦统一中国,民间已有许多冶铁致富,富可敌国的大户。 至汉武帝,收回冶铁权,实施国有官营,在全国出铁处设铁官四十八处。 京东大地蕴藏着丰厚的铁资源,从遵化到迁西,从迁安至滦县,含铁山脉连绵起伏,到处可见露出地表的红石山、铁石山。 汉朝时已在这里采石炼铁,在夕阳设铁官,夕阳即今日的玉田县。汉朝时冶铁的管理分为三级,在朝廷设有总管的铁监,在出铁之地设有铁官,铁官之下设“铁冶”,铁冶为开采矿石、冶铁铸铁之地,古冶在汉代时称为“千斤冶”,至此,我们就清楚了,凡有铁冶的地名,都始建于汉武帝时期。 至今在古冶镇的北部红石山上仍有古时采矿的坑洞,还有散落的一块块的蒜头铁。古时冶石炼铁是件庞大的工程,以木炼石,兴师动众,每次冶炼中,需用上百人或上千人,所以,在汉朝时,古冶称千斤冶,年产铁千斤以上,已是重要的产铁基地,全国的产铁量在几万斤左右。 至宋朝时,开始用煤炭炼铁才有了铁产量的大幅增长,至王安石变法期间,最高年产铁量曾达到一千四百六十万斤。 古冶冶炼史 然而,古冶并非只在汉武帝时才有冶铁,其冶炼史可追溯到商朝。 1984年的《考古文物》第六期刊登了文启明先生的文章《冀东地区商朝时期古文化遗址综述》,在其文中记述:“我们在古冶遗址中,还采集到一件铸造铜斧的石范,石范长8.6厘米,宽4.6厘米,厚1.6厘米,斧形扁体宽刃,鉴的两端有平行凸出的两条横棱,出土时还有残留的青铜颗粒,可见冀东铸造和使用青铜器的历史已很悠久,古冶出土的青铜器和石范为研究殷商高度发展的青铜器文化提供了线索,为探求我国古代青铜器起源和发展提供了线索。”所以我们说古冶的冶炼史可上溯到商代,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揭开古冶得名之谜 至明朝时,古冶镇制造的斧锤剪和农耕用具已经名扬滦州,吸引大批移民来此建庄,在周围建庄64处。移民的增多,又促进了古冶铁业的发展,并在每年三月二十八定为铁器会,并演化出铁匠的先祖古爷来此定居冶铁的传说。 每年这一天,天南地北的商人、艺人云集古冶,成为滦州最热闹的铁器交流贸易的集会。镇内三里多长的东西大道摆满了明光闪亮的刀具、农具,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热闹异常,铁匠会一直延续至今。 古爷在此开炉打铁的传说也并非子虚乌有,古冶确有古姓家族,其宗族中的古恒为我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的工人作家,他对此有过讲述:“古姓先祖于大明永乐年间迁来,先祖为军中工匠,都是善于打制刀具的高手,因此融入民间,其手艺便有过人之处,所以都慕‘古爷’之名而来,古冶便成了一方地域的代称,但正史县志中均为古冶,‘古爷’均为民间口语俗称。” 至此,揭开了古冶得名之谜,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商朝时古冶已有冶炼活动,到汉朝时已能冶铁,明之前为“千斤冶”,明之后逐渐演化成古冶,清末在此开矿挖煤建车站,使古冶繁荣起来,今为古冶区。 来源:唐山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