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万里来看您——追寻英雄父亲张如江的足迹
更新时间:2022-06-18
我的父亲张如江 追寻父亲的足迹 文 / 张亚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亲。父亲,这是一个神圣、亲切而无私的庄重称谓。这不仅仅因为他给予了我们血肉之躯,更因为他以他的追求、他的奋斗,为我们做子女的树立了楷模。 小时候,读朱自清的《背影》,大了,又读陶斯亮的《一封终于发出的信》,这些或描写或追忆父亲形象的文字,是那样强烈地震颤着我的心,因为我也有一位我深深敬爱的父亲。 我的父亲张如江 我的父亲是一位为共和国的诞生和巩固而戎马一生,直至生命最后一息的革命军人。虽然父亲离我而去整整38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然栩栩如生地留在我的记忆中。38年前的8月3日,父亲在度过了建军56周年的纪念日后,带着战伤遗留的疾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38年后,在庆祝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4周年之际,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请驱使我追寻父亲的足迹,拿起笔,写下这篇拙朴的文字,献给为新中国诞生而浴血奋战的父亲及其许许多多的革命先辈们。 父亲张如江,出生于1927年12月,安徽蒙城人,是1944年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老战士。贫苦农民出身的父亲,怀着朴素的感请加入了新四军。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他为中国人民解放、解放战争的胜利,不怕牺牲,英勇作战。他先后参加了塘坊战斗、大许庄战斗、三户山战役、前曹庄守备战、渡江战役等战斗。 我的父亲和许许多多革命先辈一样,戎马一生,从参军之日起就抱定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信念。这种祟高的信念,几十年来一直机励着他勇往直前,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父亲在战斗中多次负伤,臀部上有一块弹片,直到六七年才取出来,十余次荣立战功。尤其是在1947年9月胶东的三户山战役中就曾两次负伤。那时候,父亲在华野二纵六师十六团一营二连三排当排长。 三排是连里的突击排、突击排由爆破组、火力组和突击组组成,先后炸了敌地堡三个,消灭了敌人的地堡群,而他自己却被敌弹贯穿右腿和臀部,但为了消灭前面的敌人,父亲忍住疼痛,勇敢杀敌。 在机战中,敌人的一颗子弹从父亲的右脖子上打进去,穿过肺部,从背上出来,父亲再次负伤,特别是在伟大的渡江战役中,1949年的4月21日百万雄师过大江。那时,父亲在一营一连当副连长。 一连是团里的突击连,而连里要父亲带领一排当突击排。早一天4月20日,因为在长江中心有一个湄水洲,岛上有敌人两个营。为了给渡江大部队扫清障碍,上级命令187团先干掉岛上的两个敌营。 在20号那天,战士们保证“只能前进,绝不后退”,坚决打过长江去。父亲带领一个突击排划船,抢先登上南岸,占领前沿阵地。这时,连长也带着二排、三排上来了。他们抄后路,前后夹击,全歼了州上的守敌,占领了湄水洲,出SE地完成了任务。 第二天,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父亲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1946年10月被评为“战斗模范”。1950年10月,21军在浙江黄岩召开第二届英模代表大会,父亲被授予“华东人民英雄”称号,同时荣膺解放勋章。 1952年5月1日,在天安门观礼台上,作为战斗英雄代表的父亲受到了MAO主席的接见。以后,MAO主席又两次接见了父亲。 2021年10月份,我从昆明前往父亲的老部队去探寻父亲的足迹 外出半月,寻父足迹; 途经三省,跨越千里; 来到平凉,走进军旅; 参观军营,影照存底; 观看军史,辉煌牢记; 难忘行程,红SE传续! 作者戎装照 作者警装照 作者简介:张亚红是张如江之女,从小立志像父亲一样做个军人。这次走进平凉63师和187团,请感无限,注定要去的地方,不管路途有多遥远,哪里都有光和你要追寻的足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