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圣旨开头这8个字怎么念?很多人都念错了
更新时间:2022-06-18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生传奇,他有许多事迹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甚至现在很多影视剧,都是以朱元璋的生平为题材,创下不错的收视率;不过,朱元璋曾制定一句话,现在很多历史剧都在用,且大家一定听过,只是不知道竟是源起于朱元璋,让人料想不到! ▲现在很多影视剧都喜欢用朱元璋的故事为题材。(影视示意图/翻摄自百度百科) 究竟是哪一句话现在历史剧都在用? 我们在看影视剧的时候,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圣旨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但其实,对于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很多人都不理解。 首先,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命令并不是都被称为“圣旨”。据《中国圣旨大观》一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帝王的命令分别称作“命”、“令”、“政”,直到宋代才开始通称帝令为“圣旨”。 其次,圣旨的开头语并不全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是每朝每代都不相同: 唐朝时,圣旨开头都是“门下”这2个字,因为那个时候的圣旨,一般由当时的门下省审核颁发的。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圣旨开头语多用“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八个字,以阐明天子的“正统”。然后,由于蒙古族的最高天神是长生天,所以元朝时期的圣旨开头语一律是:“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元朝时的太监宣旨,则要多说很多字了。只有明朝之后,圣旨开头才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8个字。 最后,「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在宫廷戏里可说是耳熟能详;追溯其源头,「皇帝」、「诏」是秦始皇最早使用的。 汉承秦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的皇帝制度。「诏曰」这两个字则最早用于汉代的帝王文书中,之后一直被历代帝王沿用下来;可是,「奉天承运」这几个字,在明朝以前,却从未在历史中出现过。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说法最早是源于朱元璋。(示意图/翻摄自百度百科) 据史料记载,「奉天」这种叫法最早的发明者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公元1368年在南京称帝,在那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皇城,其中最重要、规格最高的朝会大殿,便命名为「奉天殿」。这「奉天承运」的说法恰是源于这座奉天殿。 这一说法也曾在清朝治学严谨的大学者俞樾的《茶香宝续钞》中有记载:「奉天承运」是「论奉天殿名而及之」,由此而知,这种四字用法最早源于明代的奉天殿。 ▲如今「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已成了宫廷戏最常见的口头禅了。(示意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如今「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成了影视剧中太监公公宣读圣旨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但值得一提的,这句话的断句并不像影视剧中那样的读法「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或是八个字一次念完不断句;希望以后影视剧在用到这八个字时能严谨一点,不要再念错了! 参考资料:《茶香宝续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