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理教之乱:清朝中期唯一攻入紫禁城的起义,大清中衰的预兆
更新时间:2022-07-03
清朝中期自嘉庆帝登基后,清朝仿佛进入多事之秋。随着人口增长、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日益加深。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前有历时9年的白莲教起义,后来更是将起义的烽火点燃到了清廷的统治心脏——紫荆城! 1813年(嘉庆十八年)9月14日,一股活跃在华北地区的民间团体天理教,趁嘉庆帝外出承德避暑山庄享乐之际,化装为商人潜入北京。 嘉庆前往避暑山庄这二百不速之客抵达北京后,经过周密的安排。在首领林清的指挥下,趁官兵不注意直接攻入紫禁城,把皇宫搅得翻天覆地。后面联合入教的太监作为向导,攻入隆宗门。 起义军还想继续深入宫中,随即遭遇到前来镇压起义的皇子旻宁(道光帝)使用鸟铳,击毙了冲在最前面的2名义军首领,在配合赶来的御林军才将这场闹剧平定下去。这次事件也被称为“天理教之乱”或“癸酉之变”。 隆宗门上叛军的箭头作为封建王朝统治的中心——京城,为了皇帝的安全时刻保持戒备森严。一旦发生叛乱,则往往意味着君主失去对国家的掌控能力。而天理教徒们找了几个信教的太监做内应,仅两百人就轻而易举地攻进守卫深严紫禁城内,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归根究底,还是嘉庆年间紫禁城城门安保防卫能力太差。清朝有资格担任并负责京城警备任务的只有八旗兵。而百年的和平早已将这些八旗子弟腐化饱食终日,早已不复入关时的骁勇善战。 天理教之乱的行动路线虽然京城有着严格的防卫警备规定,但这些好吃懒做的八旗兵在实际执行任务时,只要“交钱”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士兵的玩忽职守为天理教徒顺利攻入紫禁城提供了机会。所以当教徒们乔装打扮来到紫禁城西华门时,趁士兵不注意,掏出暗器将他们控制住,教徒们就这样冲破了封锁。 其实这已经不是紫禁城第一次出现安全问题。早在嘉庆八年就已经有预兆。一名经常出入京城的厨子陈德因为喝酒闹事被辞退。之后心生怨念,在紫禁城神武门口刺杀皇帝,负责守卫的士兵无人赶救驾,还是嘉庆身边的六位大臣将刺客制伏。事后,将神武门统领及其士兵革职。 天理教之乱国家接二连三地发生变故,嘉庆帝终于坐不住了。于是在平定叛乱多人第二天,发布《遇变罪己诏》。但是这封罪己诏并不是检讨自己的过失,而是将问题的矛头指向了满朝文武,责怪朝臣发生这样的事,都是因为“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还劝诫大臣们“诸臣若愿为大清国之忠良,则当赤心为国,尽心竭力,切勿尸实禄保位,益增朕罪”。 在封建社会中,皇帝执政实施的政策很大程度影响百姓的生活。当百姓因为生活而行刺皇帝,造反起义时,嘉庆本人似乎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嘉庆帝虽然论能力嘉庆比不上乾隆与雍正,但是算是个勤政爱民的合格皇帝。执政期间大力反腐反贪,废除文字狱。可是由于清朝封建专制的僵化,加上贪官污吏已经“深入骨髓”,导致嘉庆所做之事如杯水车薪,这位志在中兴的皇帝,最终无法避免清朝衰中衰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