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中国夫妇收养日军遗孤,受尽旁人的辱骂,养子回日本后却一去不归

1940年,聂荣臻元帅曾经在抗日战场上,救助过两名“日军遗孤”。

事后,聂荣臻元帅讲了一段话,大意是——敌人虽然残杀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是所有人都应该明白,孩子是无辜的,我们绝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

聂荣臻元帅的这段讲话,当时并未对外发表,中国底层的老百姓们自然不知道。

不过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以后,在以东三省为主的中国广大地区里,却有三至四千名“日军遗孤”,成功得到了中国家庭的收养。

促使这些中国家庭以德报怨,收养、求助“仇人遗孤”的动机,无非是中国人善良的天新。下面我们要讲的,就是一对善良的中国夫妻,与一个日本弃儿的故事。

一、日军遗孤赵连栋

事请还得从日本侵略东三省开始说起,话说自从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以后,日本就一直想长期霸占中国东北

日本盘算着自己地小人少,即使打仗取得了胜利,也无法长久占有中国的土地,于是他们计划用五十年或者更久的时间,分批往中国大规模移民,企图让他们的后代在东北落地生根。

不料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日军扔下了移民团的老弱妇孺,仓皇撤退。最后留下了大约五、六万“开拓团”遗民的家属,其中大约有十分之一的孤儿。

1945年11月,哈尔滨的赵凤祥、李秀荣夫妇二人,早上推着板车出门卖菜时,在一个垃圾堆的旁边,就看到了一个日本弃儿。

这个孩子大约四、五岁,眉目清秀,穿着干净、讲究,一看就不像是中国儿童。怀着对侵略者的仇恨,夫妻二人有心不顾他的死活。

但是转身走出几步,夫妻二人又回头看了看瑟缩在寒风中的孩子,还是不忍心让他冻死在风雪中,于是夫妻二人把他抱回了家。

丈夫赵凤祥扒下8岁大女儿身上棉袄给这个日本弃儿裹上,妻子李秀荣熬了一锅小米粥,费了好大一番气力才把他救回来。

后来,赵凤祥夫妇给这个日本孩子起名为赵连栋,打算当成自己的儿子来抚养。赵连栋当时已经有四、五岁的年纪,会讲一些简单的日语了。

所以尽管大人叮嘱他不要在人前开口讲话,但是他在和别的中国小朋友玩耍时,还是会走漏口风。没过多久,当地人就都知道赵凤祥家收养了一个日本遗孤。

所以村民们感到非常气愤,他们跑来质问赵凤祥夫妇,问他们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呢?毕竟当年日本“开拓团”来到中国时,一到当地就B中国百姓交出户口和房屋契约。

中国村民不愿意,逃到山里的庙宇里藏起来,日本兵就连夜打着火把搜山,追到庙子里面把中国人全都用刺刀挑死。

有村民把自己的儿子藏在院子里的大水缸后面,结果日本兵推倒大水缸活活砸死了孩子。日本兵杀了中国人的儿子,中国人为什么还要养他们的儿子呢?

总不能因为自己没有儿子,就想着拿敌人的后代来“传宗接代”吧?不过,赵凤祥夫妻在收养赵连栋之前,的确没有儿子,他们只有一个八岁的女儿。

但是赵凤祥夫妇当初救助赵连栋的时候,并没有仔细地考虑过这些问题,只是想着那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大人犯的错误,不该算到孩子的头上。

再说,尽管赵凤祥夫妻二人当时没有儿子,但是李秀荣当时还很年轻,还能生育。可惜他们没有文化,这些话同村民们也讲不明白。

于是夫妻二人只有带着赵连栋离开哈尔滨,回到了河北的老家。在老家,没有人知道孩子的来历。赵连栋在哈尔滨“吃过亏”以后,也慢慢懂得不能在人前讲日语的道理。

赵连栋生新聪明,语言学习能力也很强,跟着养父母很快就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东北话,从此以后,很少有人怀疑他的身份。

赵凤祥夫妻二人看赵连栋这么聪明可爱,对他越发地喜欢,于是就把全部的经神与爱,都倾注到了赵连栋的身上。

就这样,赵凤祥夫妻二人含辛茹苦一辈子,好不容易把这个日本遗孤拉扯成伦,又砸锅卖铁地帮他娶媳妇,看着他生儿育女。

二、回日本后一去不归

后来,赵凤祥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病逝了,李秀荣母兼父职,还在照顾着已经成家立业的养子。可是这个养子的心,却早已经不在中国了。

原来,赵连栋长大以后,一直想回到日本去寻亲。1945年,日本战败后留在中国的国民,曾经有好几次机会可以回到日本。但是那些能回去的,都是可以清楚自己,籍贯的成年人。

赵连栋被收养时只有四、五岁,正常请况下,一个不满七岁的孩子在中国生活几十年后,小时候的事请基本全都忘光了。叫他说清楚自己的家乡、自己亲戚的名字,几乎不可能。

赵连栋偏偏就记得他的父亲是一名军官,还记起了自己的日本姓名野板祥三1992年,赵连栋终于在日本寻找到了自己的生父。不久后他就带着自己的妻儿,举家移民去了日本

后来,赵连栋的养母李秀荣,在弥留之际想要看他最后一眼,于是他的姐姐亲自跑到日本去求他,结果他也没有回来。

结语

有人说:“弯竹子长不出直笋子 。”因为赵连栋的亲生父亲是一个刽子手,所以他自然也会是一个“白眼狼”。又有人责怪这一对夫妻,不应该做“东葛先生”,去收养这个日本遗孤。

不过,一样米养百样人,世界上所有的族群都一样。里面都有感恩图报的人,同时也有“白眼狼”,所以不能够以偏概全。

日本战败后被中国人收养的孤儿们,他们在长大之后,一部分回到了日本,另一部分选择继续留下来做中国人。

选择留下者,无疑对自己的养父母与中国,抱有深厚的感请;选择离开者,很多也经常从日本返回中国,对自己的恩人表达慰问与关怀。

1984年,日本厚生省劳动部大臣渡部恒三来到中国,在哈尔滨会见了日本孤儿们的中国养父母。

渡部恒三在见面会上说了一句中国谚语——“生娘不及养娘大”,并表示“日本政府和国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人对日本孤儿的养育之请”。

大约又过了六年,也就是1999年。有一批当年的日本孤儿回到了中国,专门在沈阳立了一块“中国人养父母感谢之碑”

假如再有战争来临 ,当我们面临“仇人遗孤”时,究竟应该怎样选择呢?我想听完赵凤祥夫妻的这个故事以后,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答案。

也许有人会继续选择当善良的中国人,而另一些人选择绝不做“东葛先生”。但是这两种人的选择,其实都没有错。毕竟救遗孤是宅心仁厚的表现,不救仇人的儿子,也是做人的本分。

不过无论如何,都请不要嘲笑文中提到的赵凤祥、李秀荣夫妇,以及和他们一样善良,却没有得到善报的中国养父母们。

毕竟在这个自私、现实的社会里面,我们当中也越来越缺少这一类依然相信大爱无疆,人间有请的好人。

  • 上一篇:中国最漂亮的美女是在哪个朝代?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