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古代皇帝这么多称呼,秦始皇改制,大宋朝最浮夸

中国古代有多少位皇帝,这个我们是能查得出来的,不过,这些皇帝,都用什么样的称呼,这个就不太好详细的说了,每个皇帝都至少有几个称呼方式。比如,朱元璋,洪武皇帝,他儿子朱棣有叫名成祖的,也有管叫永乐皇帝的,因为皇帝他有自己的名,还有自己的号。

那皇上为什么要这么多称呼呢?这个是最初秦始皇设定“皇帝”这两个字和给自己设定职称是一样的。皇帝这两个字是咋来的,大家多多少少有这么一个印象,公元前221年,秦国兼并了六国,实现了全国的大统一。当时的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功劳大,王这个名号已经不能够显示其丰功伟绩了,无上权威必须要有一个新的称呼,于是召集群臣,改一下自己的称呼,丞相李斯上书,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太皇,泰皇最贵,建议王为泰皇。嬴政觉得不满意,给群臣下令,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定下称号,并且重申自己为始皇帝,后世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李斯丞相同时提出来一个说法,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朕”。“朕”这个字只有天子能自称,天子说的话,就是制度,天子下的命令,就是诏书。这也是自古以来被认为最为崇高的,后来也再没有改过,也被我国古代各个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最想得到的无上荣光。

可惜大秦帝国没多久就被汉朝所取代。其直接继承了秦朝的各种制度,其中也包括和皇帝相关的名位制度,而且还发展了一步,规定汉朝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为陛下,其言曰制诏。汉朝以后,皇帝的名位制度就在不断的完善,除了皇上的各种专属名词以外,又衍生出了年号、庙号、谥号、尊号等等。

那皇帝的这些称号都是怎么回事呢?先给大家解释以下年号,这是历代皇帝“纪元”所立的名号,一朝天子一朝臣,记录这个时间的这个号就得改。但是最早期的年号,经常变,每当遇到祥瑞,或者重大的事件,或重大的事故,又或是新皇帝即位,都要改年号。到后来,皇权统治不断进步和完善,政务治理和年号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到了明清时代,皇帝,基本都只用一个年号。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是洪武,表示以武定国的尚武思想,继位者朱允炆要文治天下,年号建文。后来明成祖朱棣取得皇位,改年号为永乐,表示臣民要永远安定,祥和,欢乐。到了清朝,慈安,慈禧两位太后垂帘听证,小皇帝年号就定为同治,。一同治理的意思。

庙号则是去世后受到后世祭祀的称号。按照古代的宗庙的制度,只有同时祭祀的己氏祖先才可以建立庙堂。并且庙号是按照嫡传世系来进行编排的,开国的皇帝一般称为“祖”,比如“高祖”。“太祖”等,其后,一般都被称为“宗”,比如太宗,世宗等,这些称号通称为庙号。“祖宗”也是这么来的。

谥号是皇帝去世之后,按照他的生平事迹给他的一个评价的。或者褒,或者贬。由礼官议定,群臣上奏报请新的皇帝裁决。唐朝以前“谥号”一般为一两个字,比如文皇帝武皇帝,孝明皇帝等。但是到了唐朝以后,这个谥号的字数就多了,在上面用了很多词,目的是给死去的皇帝歌功颂德。像亡国之君宋徽宗的谥号为“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他的这个事迹,真的很难想出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尊号”是在谥号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唐高宗李治在当政的时候,接受群臣公开的吹捧,被捧为“天皇大帝”,这也是是尊号之始,在这个的行列当中再突出一次,尊上加尊,荣上加荣。到了武则天,叫“则天大圣皇帝”。这是在位者希望在生前看到群臣对自己的尊称。

总而言之,皇上的称呼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长。越来越夸张。

  • 上一篇:庞涓不杀孙膑的原因,司马迁早已给出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