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纯孝高才的唐御史陈峤

2022年7月22日《莆田侨乡时报》04版文献名邦

纯孝高才的唐御史陈峤

1

生平介绍

陈峤(825-899),字延封,号景山,唐莆田县延兴里延寿村(今城厢区龙桥街道延寿村)人,莆田首任县令陈迈后裔。唐光启三年(887)郑矩榜进士,莆阳科举史上进士第三人,也是莆阳陈氏进士第一人。初任京兆府参军,后辞官回闽。王潮兄弟入闽,辟为从事,授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王审知主政时奏授大理司直兼殿中侍御史。著有《陈御史文集》二十卷,内含表记、奏牍三百篇,《全唐诗》存断句四句。

2

人物亮点

政治才略。唐朝藩镇割据时,陈峤在闽国任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奏授大理司直兼殿中侍御史,委以重任。黄滔喻之为“藩屏”,即卫国的重臣。又把他比同名相管仲和公孙弘。

纯孝高节。待继母如亲母,父亡庐墓三年,泣血有闻,为乡人所称道。黄滔誉之有“曾参之孝行,袖孟轲之文帙”。家族诗书传家,家学渊源深远,兄弟九人,皆修业儒学,人才辈出。陈峤刷新了莆田晚唐中断近百年的科举史空白,使莆阳文脉得以延续。其曾孙辈创造了“四代攀桂”“昆季同年”的奇迹,成为莆阳文脉的一串璀璨明珠。充分表明孝廉家风、诗礼传家,对于后代健康成长,祖业繁盛的重要意义。

脚踏实地、奋力进取经神。陈峤历经十年苦学,二十年科场奋战,至六十三岁才金榜题名。反映其坚定的人生信念,扎扎实实的作风,一生自强不息、努力进取经神。

3

金句摘录

一、“两地B管宁之榻,十霜索隋氏之珠。”

这是黄滔在陈峤墓志铭中,记述陈峤成功之路的金句。他先是在北岩经舍修学五年而业成,继又复居北平山修业五年,真正历经“十年寒窗”苦学和积累,构筑了牢固的才学根基。“管宁之榻”,借指高士心意恬静、甘于淡泊的品草。“隋氏之珠”,喻稀世之珍出自常物,喻贤人多出身卑贱。

二、“七千里而辛勤上国,二十年而惆怅东风。人皆一一以兴愤,我独孜孜而养蒙。”

黄滔在《祭陈侍御峤公文》中,描述陈峤离家七千里,辛勤赴国都长安,历时二十年,百折不挠奋战科场的漫长与艰辛,及其坚韧不拔的经神。以上两句,黄滔形象而深刻地总括了陈峤的心请与成功路径。所谓“养蒙”,就是以蒙昧无知的虚心心态,刻苦读书,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修养学问,养蒙蓄锐,以待国家任用。

三、当默任言言是垢,当言任默默为尘。——《题公署》

这是《全唐诗》存陈峤断句之一。题于公署,等于宣言。体现御史“当言即言”无畏权势,光明磊落,正直无私经神,和守职执纪的政风。

四、彭祖尚闻年八百,陈郎犹是小孩儿。——《自赋催妆诗》

这是《全唐诗》存陈峤断句之一。陈峤晚年续娶,文士竞集,悉赋催妆诗贺喜斗趣。峤亦自成一章,末句曰:“彭祖尚闻年八百,陈郎犹是小孩儿。”座客皆绝倒。显示其不服老、诙谐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

玉涧北岩(今龙桥街道北磨寺山)

4

主要事迹

奋战科场终成功

陈峤少时就勤奋好学,胸怀大志,苦读诗书,博览经史,成年即能文。陈峤为家中长子,兄弟九人,皆修业儒学。他后来与许龟图、黄彦修等,居住在莆城北岩经舍读书。

玉涧北岩地区,溪山清秀幽邃,历史文化深厚,堪称莆田文化圣地之一。后人追溯玉涧北岩的历史文化,首先必提唐代的陈峤与北岩经舍,谓之为源头和象征。

“经舍”本指古时隐士或僧人修行之地。一些学者亦设立经舍,聚徒讲习儒学。北岩经舍位于莆城城西机峰山,环境清幽秀美,离城市二三里,既便利进出,又避开城市尘嚣,成为士子潜心习学的理想之地。陈峤等人在北岩经舍,修学五年而业成。许、黄二人西上举试,陈峤复居北平山继续修业,又是五年时间。

陈峤的同代人黄滔,记述其十年寒窗苦学请形:“两地B(B居)管宁之榻,十霜索隋氏之珠。人皆一一以兴愤,我独孜孜而养蒙。”“管宁之榻”“隋氏之珠”都是著名典故。东汉名士管宁,常坐一木榻,屈膝端坐五十余年,榻上当膝处被磨穿。后以“管宁榻”借指高士心意恬静、甘于淡泊的品草。〔汉〕王符《潜夫论》:“和氏之璧,出于璞石(藏有玉的石头);隋氏(隋侯)之珠,产于蜃蛤(大蛤和蛤蜊)。”谓稀世之珍出自常物,喻贤人多出身卑贱。

可见,他是经过了十年寒窗苦学的充分而扎实准备后,才北上投考的。

陈峤从闽中莆田到长安,迢迢七千里,途中山高水深,路长途险,跋山涉水,栉风沐雨,其艰难程度无以言表。好不容易到达长安,即开始“投卷”,“应诏诸侯,求试宗伯。”。

唐代科举制度,录取进士除看试卷外,还参考应试者平时的作品及声誉。故须寻求“先达闻人”,尤其是权贵们的引荐,当时称“投卷”。由于莆田开化较晚,举子往往是“朝无一命之亲,路无回眸之旧,犹孤根寄不食之田也。”(欧阳詹《上郑相公书》)正如黄滔所云:“咸通、乾符之际,豪贵塞龙门之路,平人艺士,十攻九败”。举子西上应试,虽学富五车,只因无人赏识,加上科场腐败而往往落第。故士子之成功,与其取决于比试学问见识之深浅,不如说是干谒投贽,拼请托举荐的功力与机遇。求功名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求取名士权贵赏识的过程。众多清寒举士,无不是历经艰辛与屈辱,“昏投哲匠,神拜先哲”,沟通关系,找寻知遇,耗尽了年富力强的壮丽年华,历尽世态炎凉。最终只有极少数成为幸运者,一旦金榜题名,早已两鬓全白垂垂老矣。而更多则是“半生随计(赴试),没齿(终身)衔冤”。

《唐摭言》载:“陈峤谒安陆郑郎中,三年方一见。”可见请托举荐之难。这位郑郎中即郑藏,福州闽县人,尝任金部、户部、刑部郎中,其时闽人入京应举,依投郑藏颇多。

陈峤历经十年寒窗之苦后,又在举场沉沦了二十年之久。以其坚定的信念,艰辛执着不倦追求,光启三年(887),陈峤终于以《申秦》得意中第(第十二人),时年六十三岁。

他的成功登第,极大地鼓舞了吾莆一班久困科场的苦行者。时为举子的黄滔,已蹭蹬科场十六个春秋,对陈峤中试甚为振奋,赋诗《喜陈先辈及第峤》曰:“今年春已到京华,天与吾曹雪怨嗟。甲乙中时公道复,朝廷看处主司夸。飞离海浪从烧尾,嚥却金丹定易牙。不是驾前偏落羽,锦城争得杏园花。”

陈峤逝后,黄滔在《祭陈侍御峤公文》中追忆陈峤当时应试历程:“洎宣皇之後年,则夫子之斯出。持曾参之孝行,袖孟轲之文帙。荐赋诸侯,上书圣日。色宫而劲挺弦矢,艺圃而葳蕤华实。难亨者吾道,难偶者至公。管仲三奔,非战之过。孙宏十上,盖时未通。七千里而辛勤上国,二十年而惆怅东风。人皆一一以兴愤,我独孜孜而养蒙。”历叙陈峤怀才不遇的坎坷人生,才干、孝行可与古代名人相提并论,却不得不奔波官场,全力以赴奋战科场,历经一次次的科场失利。历经二十年奋战科场的漫长与艰辛后,陈峤以其坚韧不拔的经神,终踏上成功之路。

御史任上展宏才

陈峤登第后,初任京兆府参军(京兆府是管理京师长安地区的官署。参军职掌随长官出巡,赞导礼仪及考核属吏勤惰)。而此时的唐末是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朋党纷争、军阀混战的动乱局面。陈峤就是处在这样一个军阀连年混战,政治黑暗的时代,京师、中原一带烽烟千里,田园荒废,民不聊生。

正直的陈峤愤而辞官回闽,为王潮、王审知的闽国所器重。“解榻以礼”,今府相继,奏大理司直兼殿中侍御史。先是聘任大从事(幕僚,非职事官),不久迁大理评事(大理寺属官,从八品下,掌出使与推覆)兼监察御史。王审知主政时奏授大理司直(唐时大理寺属官,从六品上,掌审查、监察)兼殿中侍御史(掌管殿廷仪卫和都城纠察)。他公正严明,在任上办案百件,无一疏误,时人有诗赞曰“明镜高悬肝胆照,政声德誉在人心”。

在任期间,陈峤正直有度,处事谋画有方,勤于政事,奏章充分展示了他高超的治国才略。陈峤晚年的政治时局正是亟需力挽狂澜和拨乱反正之时,解读黄滔为陈峤撰《司直陈公墓志铭》,“凡三百篇,有表奏牍,颇为前辈推工”,让人发出感慨,像陈峤这样的人才,得之,一年能有几人呢,“且大唐之设网士,得之於是者,岁几人焉”。他佐助王氏安邦治闽,为闽王审知所倚重。王审知“帅闽,解榻以礼”,大为赞赏陈峤,“拥于节旄,益贤其参画”。“方期辍从藩屏,入践谏垣,不幸寝疾”,王审知正庆幸得到一个卫国的股肱重臣,要将之置谏官官署,不料,陈峤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于光化二年(899)十月病故,终年七十五。

陈峤在闽颇受倚重,却未能尽展宏才。由于历史记载缺乏,陈峤所著三百篇表记、奏牍也已失传,其在闽政绩不得而知,但仅从黄滔的墓志铭和祭文窥其一斑。黄滔把陈峤同春秋名相管仲和汉武帝的丞相公孙弘比照,暗示陈峤晚年受到重用,大展宏才。管仲初事公子纠,后事齐桓公为相,扶助齐王称霸天下,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公孙弘40多岁时才潜心研究春秋杂论,多次上书汉皇,提出诸多治国安邦措施,受到皇帝嘉纳。晚年被任命为丞相,进封平津侯,为国家强盛立下汗马功劳。黄滔把陈峤与二人比照,意在三者之间遭遇相同,才干相似,结局也相同,都为国家出了大力。陈峤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纯孝高才树典范

陈峤登第后,初任京兆府参军(京兆府是管理京师长安地区的官署。参军职掌随长官出巡,赞导礼仪及考核属吏勤惰)。而此时的唐末是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朋党纷争、军阀混战的动乱局面。陈峤就是处在这样一个军阀连年混战,政治黑暗的时代,京师、中原一带烽烟千里,田园荒废,民不聊生。

正直的陈峤愤而辞官回闽,为王潮、王审知的闽国所器重。“解榻以礼”,今府相继,奏大理司直兼殿中侍御史。先是聘任大从事(幕僚,非职事官),不久迁大理评事(大理寺属官,从八品下,掌出使与推覆)兼监察御史。王审知主政时奏授大理司直(唐时大理寺属官,从六品上,掌审查、监察)兼殿中侍御史(掌管殿廷仪卫和都城纠察)。他公正严明,在任上办案百件,无一疏误,时人有诗赞曰“明镜高悬肝胆照,政声德誉在人心”。

在任期间,陈峤正直有度,处事谋画有方,勤于政事,奏章充分展示了他高超的治国才略。陈峤晚年的政治时局正是亟需力挽狂澜和拨乱反正之时,解读黄滔为陈峤撰《司直陈公墓志铭》,“凡三百篇,有表奏牍,颇为前辈推工”,让人发出感慨,像陈峤这样的人才,得之,一年能有几人呢,“且大唐之设网士,得之於是者,岁几人焉”。他佐助王氏安邦治闽,为闽王审知所倚重。王审知“帅闽,解榻以礼”,大为赞赏陈峤,“拥于节旄,益贤其参画”。“方期辍从藩屏,入践谏垣,不幸寝疾”,王审知正庆幸得到一个卫国的股肱重臣,要将之置谏官官署,不料,陈峤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于光化二年(899)十月病故,终年七十五。

陈峤在闽颇受倚重,却未能尽展宏才。由于历史记载缺乏,陈峤所著三百篇表记、奏牍也已失传,其在闽政绩不得而知,但仅从黄滔的墓志铭和祭文窥其一斑。黄滔把陈峤同春秋名相管仲和汉武帝的丞相公孙弘比照,暗示陈峤晚年受到重用,大展宏才。管仲初事公子纠,后事齐桓公为相,扶助齐王称霸天下,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公孙弘40多岁时才潜心研究春秋杂论,多次上书汉皇,提出诸多治国安邦措施,受到皇帝嘉纳。晚年被任命为丞相,进封平津侯,为国家强盛立下汗马功劳。黄滔把陈峤与二人比照,意在三者之间遭遇相同,才干相似,结局也相同,都为国家出了大力。陈峤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黄滔为陈峤撰《墓志铭》

5

启 示

陈峤是一千多年前,封建时代的官员。从他一生追求功业的历程中,我们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远大志向,扎实步伐。

陈峤诗书传家,立志功名,安民济世,是其人生价值取向。他十年寒窗,两地苦学;跋涉七千里,奔波二十年,历经几多艰难困苦,阅尽世态炎凉,始得金榜题名。他不但有远大抱负,又有扎实牢固的学问基础和积极进取经神,孜孜以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既定的目标。这既是陈峤的成功经验,也是一切创业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既要有陈峤那样远大的志向,坚定的人生信念,与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经神;同时又要有“养蒙”心态,脚踏实地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迈向成功的目标。

二、传承家学,弘扬孝廉。

陈峤出生于世承儒业的书香门第,其家族诗书传家,家学渊源深远。先祖陈迈是陈姓入莆始祖,莆田第一任县令。任上实行仁政,重农兴教,为民拥戴。陈峤系陈迈后裔,其曾祖陈真官南安尉,家教严谨,以诗书传家。父陈齐忠信笃敬,赠大理评事。陈峤自小深受家学的熏陶,博学多才,立志以身许国。其登第刷新了莆田晚唐中断近百年的科举史空白,使莆阳文脉得以延续。陈峤后代更是人才辈出。其孙陈正则以诗为宋太宗所称赏,授平原县主簿。曾孙陈绛,历任右正言、司谏、起居舍人,以工部郎中知福州。陈绛子陈动之、陈说之,陈动之子陈侗、陈睦,陈侗之子陈彦恭,创造了“四代攀桂”的佳话。而陈说之、陈动之兄弟又同年齐登进士第,再创“昆季同年”的奇迹。两兄弟与欧阳修同榜,俱官至秘书丞,欧阳修赞其“门户有清风”。陈侗官至朝奉大夫、卫尉少卿,有诗名,为官清正爱民。陈睦为嘉祐进士第二名(榜眼),曾任监察御史。其子彦文赐进士出身,官至江淮制置使。陈彦恭同先祖陈峤一样,出任大理司法官,爱民如子、清廉刚正,侃侃自立。

以上可见,陈峤家族自入莆始祖陈迈起,家学渊源深厚,历代簪缨相继,清白自守。充分表明诗礼传家,孝廉门风,对于后代健康成长,祖业发展繁盛的重要意义。陈峤的成就正是在家学基础上,自身长期奋发进取的结果,也是对家族门风的传承,对莆阳文脉的发扬。由此体会弘扬孝廉文化的重要新和深远意义。

扫描二维码获取

更多经彩

莆田侨乡时报

责编:吴芹芹

编审:郑育俊

  • 上一篇:雍正为何让自己的弟弟允礼做乾隆的顾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