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把科技力量注入田间地头
更新时间:2023-01-09
本文转自:普洱日报 本报讯(云南日报记者 胡梅君) 近年来,普洱市紧紧抓住中国工程院挂钩帮扶和科技特派团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机遇,采取“科研团队+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由科研团队提供旱稻种植技术支持、党支部组织发动群众,把科技力量注入田间地头,以旱稻的增产丰收引导农民群众树立起科技兴农的观念。 党组织牵线,协助科研团队和科技特派员开展“理论培训+田间教学”,培养了一批本土旱稻种植能手,再以党群大会、“火塘夜校”、邻里相助等方式,由种养能手引导带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通过院士专家团队的科技帮扶,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山区可以在同一块土地上冬种土豆外销、夏种旱稻自给,农民群众冬春鼓了“钱袋子”、夏秋满了“米袋子”。 趁着天气好,澜沧县蒿枝坝的村民刘石保把打回来的谷子拿出来晾晒。他家栽种的是云南农业大学研发的高产耐旱型杂交水稻“滇禾优615”,该品种具有生育期短、抗新好、抗旱优良的特点。“专家团队把杂交水稻旱地种植技术送到山里,盘活了山区农民的土地,我们终于不用再靠天吃饭了。”刘石保开心地说。 目前,普洱市共有427名“三区”科技人员、1708名科技特派员开展良种推广、科技服务、创业带动和人才帮带,2022年夏秋季累计推广种植旱稻8.4万亩,亩产最高的超过700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