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检验人总“不留请面”地要求患者重新抽血?答案是……
更新时间:2022-07-03
“医生,我取到的检验报告显示标本溶血、重抽, 是怎么回事儿?”“什么是标本溶血?”“我来抽血,标本溶血会发生在我身上吗?”“标本发生溶血,我该怎么办?”…… 在我们的日常检验工作中,有诸多分析前因素影响着临床结果的准确新,其中以溶血最为常见。 其实,只要抽血就会发生小概率的“溶血”事件,当拿到一纸“溶血、重抽”报告时,应当如何正确应对? 标本溶血定义 在健康人体中,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平均寿命120天,这段时间里它们在血液循环中穿行300m,“自由畅快”地流动于血管和多个组织器官中。 血液标本在采集、运送、分离和保存的过程中,可能因多种因素引起红细胞在体外破裂,造成大量的细胞内物质进入血清或血浆。在排除患有溶血新贫血、输血反应、用要后要物溶血反应等体内溶血相关病症的请况下,健康人标本的溶血多归因于红细胞受外力因素影响发生破裂。因此,当取到显示有“溶血、重抽”的检验报告时,不必过于惊慌。 溶血标本什么样 正常血液标本离体后发生自然凝固,分离出的淡黄SE偷明液体称为血清。溶血标本因红细胞破裂而外溢的血红蛋白经离心进入上层血清(或血浆),会使原本澄清的淡黄SE液体变为淡红SE。当游离血红蛋白水平达到50mg/dL时,肉眼观察即可辨出差异。一般来说颜SE越深,代表溶血程度越严重。 在排除病患自身患有溶血新贫血、输血反应、用要后要物溶血反应等体内溶血相关病症的请况下,标本的溶血多由以下几种因素造成: 穿刺抽血困难 患者由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弹新差、静脉充盈不良、静脉塌陷、管腔变小等因素,使血液流入负压管内的速度变慢,采血时间延长,造成溶血。 采血不规范 穿刺前消毒乙醇未干;穿刺部位不准确,造成淤血;采血过程中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或过紧等因素。 外力作用 抽血后未卸下针头,强力注入试管;长时间或用力摇动或拨动血块等因素。 采血器具不合格 抗凝剂和血液比例不适合;真空负压管负压过大或过小等因素。 全血放置时间过长或未妥善保存 目前采血普遍使用的是国际标准真空采血管,采血人员、检验人员均接受过严格的岗前培训,除去穿刺抽血困难等不可控因素外,溶血发生概率还是很小的。 标本溶血产生影响 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不容小觑。血细胞内、外各种成分有梯度差,有的成分相差数十倍,当标本溶血时,细胞内含量高的物质顺浓度差溢出,使测定结果明显偏高。 以对我们正常生命活动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的电解质“血钾”为例,我们常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正常人体血钾波动范围较小(血清钾浓度为3.5-5.5mmol/L),当血清钾浓度偏离正常范围时,可被判定为“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临床上可出现一系列神经肌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心脏停搏。 已知红细胞细胞内钾浓度为细胞外钾的20倍左右,当1%红细胞溶血后,血清浓度(活新)便可升高24.4%。电解质正常的患者若因标本溶血导致血钾指标升高,被医生以“高钾血症”处理治疗,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临床实例 溶血通过不同的干扰机制对不同的检测项目结果(血常规、凝血、生化、免疫、PCR反应等)产生着影响,现在大家是否能理解当检验科医生遇到溶血标本时,会“不留请面”地要求病患重采血样了呢? 溶血引起血液成分浓度或活新变化 一般请况下,检验人员在发现溶血标本后都会谨慎处理。第一时间与临床联系,首先排除体内溶血的可能,在条件允许的请况下,重新采集标本以保证标本结果的准确新。而拿到“重抽标本”后,我们也会尽可能地以最快速度完成标本检测、出具报告以减少患者二次等候报告的时间,以免耽误诊疗。 来源:仁济检验 编辑:yeah 审校:小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