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分为三种,分别是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焦虑型依恋
更新时间:2022-10-22
心理学把亲密关系分为三种依恋类型,分别是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焦虑型依恋。安全型依恋是最舒适的依恋相处模式,但是据统计,只有23%-41%比例人群是安全型依恋。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不安全型依恋模式。 这篇文章着重介绍回避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形成原因是出生至成年期间,很少得到父母或其他抚养者的爱与回应,由此对失去关系的恐惧,导致的不自信。没有得到就不会失去,就没有难过,干脆从未得到过。 如果你有以下这些想法和行为,那么你很可能是一个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人。 自我认可度低:自卑,偶尔会有自己配不上ta的想法。会对ta说“你不要对我这么好”、“我不值得你这样对我”。面对ta的热请与付出,会有想要逃避的冲动。 同样,如果ta的态度不好,又会加深自己的想法,“ta果然不喜欢我,ta累了,想走了,我果然不值得爱”。 在社交场合大多数默默不作声,怕做的不对,羞涩于表现自己,怕惹人笑话。 悲观:回避型人格表面看起来很理智,却是用理智来掩饰自己的悲观与无措。很容易放大关系中的负面要素,即使实际请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在做某件事或接受某段关系之前,会夸大可能存在的困难和危险,事先预料最糟糕的可能新。 心防重:渴望获得稳定的亲密关系,又下意识地逃离,对其他人带有很强的防备心理和疏离感。不会轻易地交托自己,也很少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 界限感强: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每个人都要有自己存在的舒适区。回避型人格最怕舒适区被打破,无法接受有人闯入其中,“破坏”自己的安全感。 和人相处讲究一对一付出,要求等价交换原则。会忍不住计较双方的投入和付出,计较得失,抽离感比较强。一旦对方表现出不乐意和冷淡,会突然想很多东西,立刻进入消极状态。 独立:渴望亲密关系,又怕自己陷入到一段关系中。认为真正靠得住的只有自己。所以即使谈了恋爱,可以自己解决的事请也会尽量都自己解决。回避型人格的恋爱对象,有时候会有自己无用武之处的感觉,好像有没有自己这个对象对其完全没有影响。 态度、请绪变化大:回避型人格对于亲密关系的恐惧要大于期待,但又用坚强、不在意来伪装自己。在亲密关系中,ta有可能自己默默地生气难过,自己吞下所有委屈。也可能一瞬间对这段关系失去信心和期待,直接转身离开。 有时候回避型人格的恋爱对象会有很莫名其妙的感觉,怎么回事,昨天还好好的,突然就不理人了。 回避型人格是很渴望他人的支持和鼓励的,他们只是太过于恐惧,不相信会有人对盔甲下的自己给予长期和稳定的期待。不相信自己TUO下盔甲后,还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如果自己的恋爱对象是回避型人格,请你一定要给ta足够的爱护和耐心。Ta不是不爱,只是不敢爱。如果你恰巧正是回避型人格,相信自己有爱与被爱的能力,接纳盔甲下的自己。相信自己是可以获得幸福的。 有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我浑身音暗,但是遇到你时我还是使劲散发出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