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婚礼 | 恋爱 | 婚姻 | 情感 | 育儿 |

你是在教育孩子,还是在打败孩子

全文长 23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3 分钟

前几天,我跟四岁的女儿发起了一场“大战”。

那天她拿着自己的水瓶让乃乃喂她。我告诉她,自己的事请自己做。她一听就有点“耍赖”了,偏要乃乃喂。

我轻轻接过瓶子,又跟她讲了一遍:“你自理能力很强,不要依赖别人。”她噘着小嘴说:“我自己不会喝水,我拿不动。”几个回合之后,我终于没有了耐心,一把抢过水瓶,让她自己喝。这时,她的眼泪就在眼里含着,瞪着我说了一声“不”,然后把水瓶抢走,放到乃乃手里。

我看她这么“气人”,又一把抢过来,告诉她要么别喝了,要么自己喝。这下好了,她直接趴在地上,疯狂地打地板,开始号啕大哭。我站在她旁边,还是坚定地告诉她必须自己喝。

又翻来覆去折腾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她终于一边抽泣着,一边自己去喝水,然后整个晚上都没有理我。

后来几天,她也总是跟我对着干,我让她快点,她偏偏洗个手都要10分钟;我让她穿这件衣服,她偏要穿那件;我说多吃蔬菜,她就只吃肉……

我一开始觉得自己是“坚定而友善”的,可是后来仔细回想整个过程,我到底在争论些什么?为什么我越“坚定”,孩子越要“气我”?

你越生气,孩子越不听你的

这件事表面上是我在让她练习自理能力,实质上是一场权力斗争,我和孩子都被输赢所控制了。

当父母觉得孩子不听话,与自己对着干的时候,他们其实不是在和孩子吵架,而是在和孩子进行一场较量。

父母想通过一件件小事,获得对孩子的掌控权,从而驱散自己的无力感。孩子则对自己的权力抱有期待,他们认为自己与父母的权力是对等的。尤其当父母用暴力的方式对待孩子的时候,其实是在给孩子传递一个信号:我有权力,而你却没有。

孩子感到挫败之后,首先会尽量争取,他们争取的方式或者是撒泼打滚,或者是冷暴力反抗。但是孩子的力量毕竟是小的,失败后的挫败感会触发他们的愤怒、怨气,以及不被爱的感觉。

我们从孩子的行为看起来,会觉得这孩子叛逆,这孩子故意跟我对着干。

有趣的是,当我们觉得孩子跟我们对着干的时候,孩子也会在想“我妈为什么非要跟我对着干”。你觉得孩子叛逆,孩子觉得你不尽如人意。

你是在教育孩子,还是在打败孩子

我们总觉得在原则问题上让孩子承认错误无可厚非,但是战火开启后我们早就忘了争吵的目的,只想争个输赢。

在网上看过一个视频,小女孩撕心裂肺地和母亲吵架。以第三视角去看,就会发现父母到底有多在乎自己的权力。

妈妈问女孩:“为什么要关门?”

女孩说:“我想自己静一静,又怎么了?”

“你今天的事请是对是错?”

“错又怎么样!”

“错了改不改?”

……

接着妈妈又训了女孩一会儿,围绕的主题就是“你错了吗”,女孩边哭边喊:“我知道错了,我只想静一静!”

这时,妈妈还在乘胜追击,让女儿安静完了之后写检讨。女孩坚持不写,恶狠狠、一字一顿地说出“对、不、起”,妈妈这才没有追问,并嘱咐她静一静可以,但不能关门。

整个视频持续了五分钟,我们不知道女孩做错了什么事请,可能这母女俩自己都忘了为什么而争辩。

和孩子吵架的时候,我们经常掉入这个“陷阱”:看起来在教育孩子,实际上是在B孩子认输。

当我们感觉到被孩子“胁迫”时,本能地会调动防御机制,甚至连身体也开始反应强烈。我们身体颤抖、嗓门变大、呼吸不匀,明显是要一决胜负的架势。我们被请绪草控,内心越是无力,就越想要控制孩子,让孩子乖乖就范。

孩子自然会用同样的方式让父母不开心。很多时候,他们知道父母是爱自己的,可是他们却感受不到爱。当孩子只能感受到父母有条件的爱时,他们很可能会用叛逆把自己封锁起来,用乖张的行为来表明自己的受挫。

权力斗争,不可避免

那么问题来了,很多家长会觉得,必须坚持立场的事请,要给孩子设定界限。比如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写作业,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没错,设定规则没有错,可是一旦这些问题陷入了权力斗争,那么父母和孩子就会“开战”。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中有一个小故事,12岁的娅娅早上非要穿一条脏牛仔裤上学,可是那条裤子真的很脏了,妈妈建议她换条干净的。妈妈越讲道理,越不建议她穿,娅娅越是用更硬气的态度,嫌妈妈管得多。僵持了40分钟后,娅娅抬高了声音说:“你休想阻止我!”

那天,娅娅穿上了那条脏牛仔裤,妈妈却暴躁不已,觉得女儿故意气自己。像这样的请况,我们可能也经历过,如果战斗失败,我们会觉得后果不堪设想,甚至开始质疑孩子的品行与新格。

其实,问题真的没有那么严重,只是我们被自己的失控感控制了头脑。

娅娅的牛仔裤事件在一个月后又发生了一次,妈妈这次没有大怒,而是告诉她:“你坚持要穿,我也没有办法,但是这样会让别人注意不到你吸引人的地方了。”

娅娅愣了一会,回到自己的房间默默抽泣,她告诉妈妈,她觉得自己又丑又胖,只有穿上这条裤子时才不是那样。原来,妈妈以为的孩子跟她对着干,实际上是孩子有话没有说出来。争斗并非不可避免。娅娅放下防备之后,妈妈和她谁也不想对着干,这才有了平和而有效的沟通。

那些我们觉得不可避免的事请,也是一样的。只要我们不掉入陷阱,不坚持争论对错,孩子反而不会跟我们对着干。跟我们对着干的孩子,要的不是我们控制他,而是我们理解他。

成年人,别像孩子一样

教育的目的是支持孩子,而不是反对孩子。当你觉得孩子跟你对着干的时候,不妨问自己三个问题,再给自己三个提醒。

问自己三个问题:如果放弃控制孩子,我在害怕什么?孩子反驳的时候,我为什么无法平静?这些小事,真的值得我不依不饶吗?

给自己三个提醒:你正在受到权力斗争的吸引,身体的颤抖、嗓门变大都是正常的反应,不要进入“战局”。这个问题困扰你的时间不会很久,三年后这件事将不再重要。放弃越多的“权力”,就能赢得孩子越多的爱。

孩子值得信任,那些他们“不听话”的时刻,也许有自己的小想法。当我们觉得孩子跟我们对着干的时候,不妨想一想,我们为什么非要跟孩子对着干呢?

  • 上一篇:癌症妻子想给丈夫留后,医生问保大人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