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孩子欺负人?让孩子从小识别欺凌行为,学会保护自己
更新时间:2022-07-09
文|弥小木 欺负别的孩子时,他们在想什么? 这是一本书的书名。从看到书名,到收到书、阅读、写下这篇文章,每天都会看到让人感到愤怒的新闻。 10几岁的孩子,在教室里,对另一位同学,又是扇耳光,又是踹脚。 8岁孩子对3岁孩子,又是打,又是推,最后3岁孩子坠楼。 10岁孩子将4岁孩子,打得左前臂骨折。 …… 已经不想举例了。除了3岁孩子离开了人世,他的家属不同意和解外,其余的最后都是“双方已和解”。很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和解的?和解之后,受伤害孩子的父母,有没有跟上后续给孩子的安抚?和解之后,欺凌者的父母,有没有认识到自家孩子行为背后根本的原因,并且做出彻底新地改变?发生在学校里的那些场景,校方对此有相关的改进和完善吗? “双方已和解”五个字,很简单。但后续要做的事,都跟上了吗?如果没有,受过伤害的孩子,心里会有音影。欺凌的孩子,往后可能会变本加厉…… 打下这段文字,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前段时间的烧烤新闻带来的无力感,又来了。无力之后,思考怎样才能改变这样的现状?需要做的太多了。这两天在看的《欺负别的孩子时,他们在想什么》,从非常全面的角度,深入剖析了“欺凌”这个话题。 《欺负别的孩子时,他们在想什么》,是英国教育心理学家格雷厄姆·拉姆斯登,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由浅入深地分析“校园欺凌”。 强烈建议,家有孩子的父母、教育从业者,都看看这本《欺负别的孩子时,他们在想什么》。书中不仅分析欺凌者的心态、原因,也有分享受害者、目击者的具体支持方案。还分析了学校、家庭、社会,需要做出怎样的应对,来改变校园欺凌的现象。 短短几句话,其实无法全面描述《欺负别的孩子时,他们在想什么》里面的内容。读这本书,停停看看,有很多的内容需要消化。 在“欺凌者、受害者、目击者”的三个角SE中,大部分的孩子,会是“受害者、目击者”的角SE。这篇文章,接下来的内容,分享的是理解、支持“受害者”的措施有哪些。 了解欺凌 通过与孩子们的讨论,格雷厄姆·拉姆斯登发现,孩子们与大人对欺凌的理解是不太一样的。关于这点,深有体会。 之前,孩子读完一套关于如何自我保护的童书后,说原来这些都是欺凌啊。如果不是仔细看过那套童书,她不知道那些行为就是欺凌,只是觉得不舒服。 带孩子认识欺凌,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欺负别的孩子时,他们在想什么》里列出了几种恶霸行径: 言语欺凌 非言语欺凌 暴力欺凌 经神欺凌 社交欺凌 网络欺凌 这几种欺凌的类型,在书中都能看到具体的举例。如果结合一些现实中的新闻,会发现有时候欺凌不仅仅是其中单纯的一种,还有可能是几种混合一起。 让孩子了解、识别欺凌,是学会自我保护的第一步。 支持孩子 如果孩子不幸遭到了他人的欺凌,回家后没有得到大人的理解与支持,那对孩子来说,会是另一层的伤害。孩子受到欺凌,大人们可以做的有两步: 倾听孩子 支持孩子 格雷厄姆·拉姆斯登提议“从孩子的角度去详细了解他们所经历的事请”。倾听孩子的想法,是在告诉孩子“他们值得大人为他们投入时间”,这是大人了解孩子的最初入口。 电视剧《小舍得》里,米桃受到同学的欺凌,和父母说的时候,父母一边是不怎么相信,一边是让她不要放在心上。父母的态度,让米桃变得愤怒。 学会倾听,简单的4个字,需要大人的耐心与平等视角。父母除了倾听,还有对孩子的支持。 《小舍得》里,颜子悠被辅导班老师用言语欺凌,颜子悠的妈妈田雨岚知道后,并没有真正理解孩子的难过,也没有具体的行动支持。这让颜子悠在心理上,与妈妈产生了距离感。而同样受到言语欺凌的夏欢欢,她的爸爸夏君山知道后,特意跑去与老师据理力争。 当孩子受到欺凌后,父母的不同态度与行动,会给孩子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父母的理解、支持,是孩子未来行走社会的底气。 在那些孩子欺凌的新闻底下,很多身为父母的成伦气愤不过,纷纷表示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受欺凌,他们会加倍奉还。也确实有这样的新闻出现,而新闻的结果,大多是两败俱伤。 对于孩子受欺凌,格雷厄姆·拉姆斯登分享了这样一个观点: 成年人要为受害者提供一些选择和思考技能,假如再一次遇到欺凌者,这些技能可以帮助他们减少伤害。 具体如何和孩子分析、讨论,提供“选择和思考技能”,要结合孩子的年龄,讲孩子能听得懂、能理解的内容。在这个过程里,有两个原则要把握: 大人要和孩子共同选择、共同构建解决方案 尽量不改变孩子的日常生活安排,除非孩子愿意 一般请况下,大人们会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但其实能让孩子更快成长的方式,是和孩子一起“共同”选择、“共同”构建解决问题的办法。听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能接受的方法。有时候,我们以为特别好的方式,孩子并不一定能接受。 另外,尽量不改变孩子的日常生活节奏,因为孩子没有错。在孩童时代,曾受过同学欺凌的一个人,回想起曾经的日子,他很庆幸父母没有改变他的日常生活安排。在这件事上,他感谢父母为他做的。 当孩子遭到欺凌时,大人的理解与支持,对孩子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力量来源。 写在结尾的话 为人父母的我们,当然希望孩子们的世界,是无“欺”的。然而,一个个新闻事件,让我们不得不对育儿这件事变得提心吊胆。 孩子们的世界,孩子们的“欺”,有时候连我们都理解不了。当父母的我们,保护、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让孩子认识欺凌行为,如果遇到了,不怕事。勇敢寻求帮助,用更合理合法的方式保护自己。 坦白说,看《欺负别的孩子时,他们在想什么》,感受很复杂。这本书,更该看的读者,是欺凌者的家庭。可欺凌者的家长们,会看这本书吗?会觉得自己孩子的行为,对别人而言,是一种欺凌吗? 仔细回想下身边的那些小欺凌者,他们的父母,往往更“理直气壮”。哪怕自己的孩子错了,也会无脑认为孩子的行为是对的。当面对的,是这样的大小“欺凌者”,怎么办?改变一个人的观念是很难的。想孩子们的世界,少一些“欺”,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 回到开头提到的那些新闻,家长们是“和解”了,可孩子们的内心“和解”了吗? 受伤害的家庭,父母和孩子坐下来,从头到尾好好聊一聊,讨论、分析出更有效的应对方式。欺凌者的家庭,孩子能做出欺凌他人的行为,大多数在家庭里,已经能看到苗头。身为家长,在孩子还算小的时候,好好管教,好过长大后法律来管教。学校里,也要引起重视,构建更安全的成长环境。 《欺负别的孩子时,他们在想什么》,家里有孩子的,这是一本家庭必备书。不过,更推荐家有欺凌者、教育从业者们阅读。 毕竟,想要孩子们的世界是无“欺”的,首先要掐灭“欺凌者”的小火苗。 我是弥小木,一位真诚的阅读分享者,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