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县“陈家岩村”与“燕子冢”轶事
更新时间:2022-04-13
2018年5月28日晚接头条微友发来图片一张,图片是一方石碑。微友所言石碑位于狄寨原“白鹿仓景区”大门(大水车这个门)往东前行小吃街尽头,此处有个小十字处,石碑就镶嵌于地面上。 【燕子祠】 详观此碑,青石材质,岁月痕迹明显,单看碑貌,就是一方古碑。但此碑无书者、篆额者、勒石者和立碑年月等详细信息,只有碑中音刻“燕子祠”三个大字,此碑背面覆盖于地下,是否有详文不得而知。碑石下端有擦铆,料想应为“龟驮碑”形制,碑下应有龟趺底座,级别应该不低。但此碑并无“龙头帽”,想来十分诧异。微友言:“能否考证一下,这是西安那个地方的古碑?” 【白鹿祠堂】 “祠”就是“祠堂”,是供奉祖宗或大贤的场所。其名“燕子”让人大或不解,首先想到的就是“燕子”是否是“晏子”的转音,“燕子祠”是否就是“晏子祠”。晏子原名晏婴是春秋时期的大贤,“晏子使楚”的故事妇孺皆知。西安地面上我知道有三个“晏村”。其中临潼区代王镇东晏村我不清楚是怎么来的。但高陵区(原高陵县)崇皇街道办的宴村, 本村老少相传齐大夫晏婴出使秦国,村人慕其贤而修“晏子庙”,并以其姓氏称村为“大晏村”。鄠邑区(原户县)甘河镇有个晏平寨,根据家谱所载本村村民就是晏子的后裔,村中曾有“晏子祠”。是否“晏子祠”就是“燕子祠”,白鹿仓这块“燕子祠”碑就是从户县“晏子祠”搬迁而来,可惜无更多资料来佐证,且路途遥远,几率不是很大,毕竟给山上背石头的无聊事一般没人干。 【古籍】 我们在返回“燕子祠”碑刻上,是否西安历史上真的有过给“燕子”立祠的记录?我查阅古籍,北宋熙宁年间宋敏求编撰的《长安志》总集20卷,没有关于“燕子祠”的记载。清朝乾隆年间编撰的《西安府志》第60卷、61卷、62卷“古迹志·祠宇”,第72卷、73卷“金石志”,书中从古至乾隆年间无任何“燕子祠”的记载。难道是“燕子祠”修建于清朝晚期,随又翻开民国初年修订的《咸宁长安两县续志》第7卷“祠祀考”,第12卷第13卷“金石考”,书中也没有任何关于“燕子祠”的只言片语。 实在无法,只能借助度娘搜索一番,竟然在蓝田县三里镇发现了一个关于“燕子冢”的记载。祠和冢都是祭奠亡人的地方,“祠”相当于祭奠先祖的家庙,中国自古也是“祠冢”同归。如“祠冢犹存”、“祠冢之黍”、“奉守祠冢”、“,蒙正祠冢”、“祠冢兹俨在”等,《山海经》还有:“玉山,冢也,皆倒祠”的记载。莫非这“燕子祠”和这“燕子冢”有莫大关联?这“燕子冢”有祭祀的是谁? 三里镇下辖有个陈家岩村,在三里镇以东10里处,这个地方是坡台地形,宋朝时期有陈姓夫妇落户于此得名“陈家岩”,村西有条大沟叫“甘沟”,沟上曾经修了座铁瓦桥,所以一说铁瓦桥,指的就是陈家岩。陈家岩现在最老的建筑就是甘沟旁边的龙泉小学,这学校原先是个大庙叫龙泉庵,本地人俗称姑姑庵,相传始建于宋代,现在学校残留的老物件是清末民国时期的建筑。而陈家岩村东就是传说中的“燕子冢”。 “燕子冢”本地人叫“冢疙瘩”或“大坟疙瘩”,根据史志记载和考古调查蓝田县境内共有古墓葬36座,其中有姓名者22座,无名氏墓14 座,而“燕子冢”有明确记载:“在李后乡陈家岩村东,覆斗形,面积35x35,现已毁。”那么这燕子冢埋的到底是谁?《水经注》记载:“临江王,景帝以罪征之。王年少,恐而自杀,葬蓝田川。”这临江王是谁?就是汉武帝的哥哥,废太子刘荣。 【馆陶、栗姬、刘荣】 刘荣是汉景帝长子,汉景帝的皇后是薄皇后,可惜无子被废。汉景帝宠幸的栗姬却为其生下长子刘荣,刘荣虽不是嫡子,在无嫡立长的礼数下被立为太子。但就是这副“四个二带王炸”的牌却被刘荣的生母栗姬打烂了。相当于“砸金花”里面“豹子A碰上了235”,这个拿235的人就是汉景帝的亲姐姐馆陶公主刘嫖。刘嫖想当皇帝丈母娘想疯了,要将自己女儿阿娇嫁给刘荣,被栗姬所拒绝。正在此时胶东王刘彻的母亲王美人却主动找到刘嫖,让自己儿子刘彻取阿娇。刘嫖听后如打了机血,在汉景帝面前上蹿下跳,最终刘荣太子被废成为临江王,刘彻被立为太子,这就是汉武帝,刘嫖如愿以偿当上皇帝丈母娘。刘嫖乘胜追击,派人告发刘荣侵毁宗庙修宫室,最终临江王刘荣畏罪自杀。 【刘荣】 刘荣死后,就安葬在蓝田县陈岩村这个地方,老百姓都认为刘荣罪不至死,死得冤枉。正好有数万只燕子衔土放在他的坟上,随即临江王墓被人称“燕子冢”。《五宗世家》记载:“临江闵王荣葬蓝田,燕数万衔土置冢上,世名燕子冢。”虽然许多古籍都有“燕子冢”的记载,但是冢前是否有“燕子祠”却无一记载。“燕子祠”是否为“燕子冢”冢前之物,依旧无法论证。关中之地,京华之所,藏龙卧虎,不缺饱儒之士,但不知哪位文史大家能解或一番?虚心诚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