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山河月明》:长得帅人人爱?他是朱家祖孙三代的团宠,结局善终

都说帝王英雄爱美女,这话不假,但帝王英雄其实更欣赏容貌俊伟潇洒的男子。从古至今,颜值,不仅仅对女子很重要,对男人来说也同样重要。

《三国演义》中的庞统,和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只因为相貌丑陋,先是被鲁肃举荐给孙权,孙权一看,这厮长这么丑,畏畏缩缩的,能有什么本事,就不喜欢他,后来庞统又转投刘备,刘备一见庞统,嘿,这家伙怎么长这样,比孔明先生可差太远了,于是一开始也很忽视他,后来见识到了庞统的才干,再加上诸葛亮等人的劝说力荐,这才开始重用庞统的。

在《山河月明》中,已出场多次的这位贵公子、少年将军李景隆,不但在剧中是位帅哥,在历史上,他也是位高颜值美男子。

史书中称赞李景隆的相貌风度:“长身,眉目疏秀,顾盼伟然。每朝会,进止雍容甚都,太祖数目属之。”“长身”,就是身材颀长挺拔,玉树临风。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这家伙不仅长得帅,而且风度翩翩,雍容华贵,每次朝会都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不但大家喜欢看他,就连朱元璋,也忍不住多看他几眼。

相貌是天生的,而雍容华贵的气度,则是来自于显贵家庭的底蕴滋养。李景隆的父亲是曹国公李文忠,而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这外甥可不是个摆设,李文忠从年轻时就跟随舅舅南征北战,建国后又多次领兵北伐,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赫赫,是明朝的著名开国功臣名将之一。

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李景隆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诸子百家、兵法谋略都能侃侃而谈,挥洒自如,令听者无不信服,被他唬得一愣一愣的。

相貌风度令人一见倾心,既通文韬又懂武略,又是皇亲国戚,所以,李景隆先是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多次到湖广、陕西等地训练军队,后来让他掌管左军都督府,授他左军都督同知之职,官衔从一品,加太子太傅。

在建文帝时期,李景隆更是得到了建文帝朱允炆的无限信任与重用。也正是因为一直重用和相信李景隆,所以朱允炆才会最终败在了燕王朱棣的手里,落得个皇位被夺、下落不明的下场。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打仗这种事请,光会纸上谈兵不行,必须要在实战中才能见真章。

李景隆出身于名将之家,从小对军事兵法耳濡目染,要说他完全只会纸上谈兵,就是个绣花枕头,那也实在有点贬低他了。若是让他担任个普通的将领,相信他也能带好兵打好仗,可建文帝是把全副身家交给了他,让他统领几十万大军,去打朱棣,这对他来说,就属于力不从心、拿机蛋碰石头了。

打仗,既是靠天赋,又要多在战场上积累经验,而李景隆谈论兵法可以,但并不善于天生会打仗的人,而且又缺乏实战经验。相反,他的对手朱棣,不但为人机智果敢,而且多年领兵北征,多次在漠北击败元军,实战经验丰富。李景隆这“假战神”碰到朱棣这“真能打”,当然就没有胜算了。

李景隆与朱棣多次大战,没有一次取胜。

第一次,是在建文元年八月,建文帝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统率五十万大军北伐。结果朱棣听说是李景隆领兵,不但不惊慌,反而哈哈大笑,对部下说道,李景隆缺乏计谋又骄傲自负,外表强硬而内心软弱,刻薄善妒又不肯接受众人的意见,如今朝廷把倾国之兵托付给他,纯属给自己挖坑,兵再多也无用!

果然还是朱棣眼光毒辣,一眼就把李景隆的本质看偷。在《山河月明》中,李景隆在父亲面前褒贬徐达,显示自己的聪明有见识,结果被父亲李文忠一顿暴批,说大将军用兵之果敢决断,岂是你这等只知在纸上谈兵的赵括、马谡之流所能明白的。

李景隆率大军攻打北平时,朱棣并不在城中,而是率兵去援救永平了。当时只有他的长子朱高炽在守北平府。朱高炽仅以万人之数,坚守城池,却成功抵挡住了李景隆五十万大军的进攻。其实当时请况也十分凶险,都督瞿能几乎攻破了张掖门。可是却因为李景隆的嫉妒,怕部下先立功抢了自己的风头,结果瞿能被迫中途撤回进攻,功败垂成。

同年十一月,朱棣回师北平,与李景隆展开会战。他亲率经骑为先锋,发起冲击,连破李景隆七座营寨。之后,朱棣的得力战将张玉(就是剧中符离公主身边那个知院张玉),与城中守军两面夹击李景隆军队,李景隆大败撤退。第一次北征以失败告终。

好笑的是,李景隆打了大败仗,建文帝不但不怪罪,反而还认为是自己给他的权力太小。于是,特授李景隆“专征伐”之权,赏赐黄钺弓矢。黄钺,是以黄金为装饰的斧头。古代为帝王所专用,或特赐给专主征伐的重臣。

建文二年四月,李景隆在德州誓师北上,与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会兵真定,合兵六十万,进驻河北白沟河。结果,再次被燕军打败。

李景隆北征的数次失败,导致朝廷损兵折将数十万,让建文帝和朱棣的战争,攻守形势逆转,朝廷再也无力组织大规模军队征讨朱棣了。

同年十月,建文帝召李景隆回京,却依然未治他的罪。那些文臣们愤慨不已,纷纷上疏要求建文帝诛杀李景隆,可是建文帝却一概不听。

最后,当朱棣率军攻至南京城,李景隆与谷王朱橞,主动打开金川门投降,迎接朱棣和燕军进城,南京陷落。建文帝逃走,不知所踪。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金川门之变”。

李景隆这样的“猪队友”,直接导致了建文帝的惨败,可对于朱棣来说,李景隆却称得上是一位“神助攻”。

所以,朱棣当上皇帝以后,对李景隆大加封赏,授他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并增岁禄一千石,位列群臣之首。

那些跟随朱棣靖难,一起打天下的功臣良将们,自然对这李景隆既鄙视又愤愤不平。自古“忠臣不事二主”,像李景隆这样见风使舵的滑头小人,居然比他们得到的封赏还多,他们又岂会善罢甘休。

于是,不断有人上疏,揭发、弹劾李景隆,明成祖朱棣都一概不理。后来,有人告他谋反,朱棣才免去了李景隆的功臣勋号,但还让他以国公之爵赋闲在家。再后来,又有大臣揭发李景隆心怀叵测,大逆不道,朱棣这才褫夺了李景隆的爵位,抄没了他的家产。但也没有要他和家人的命,而只是将它们圈禁了起来。李景隆至永乐末年方才去世,也算是得以善终。

朱棣上位成功后,对忠于建文帝的大臣,处置手段异常残酷。像建文帝最信赖的两位大臣黄子澄、齐泰,都被诛九族,而大儒方孝孺竟被诛十族。

而李景隆作为当初建文帝也十分宠信的重臣,曾两次领兵攻打朱棣,却能够得以善终,为何?

是李景隆气度雍容,谈吐潇洒,让朱棣不舍得杀他,还是因为他毕竟是朱棣的亲戚,朱棣对他手下留请了?

哈哈,这些当然不是主因。

最主要的原因,朱棣自己已经说了,李景隆有“默相事机之功”。

这句话大有玄机。

既可以看作是朱棣对李景隆的褒扬,也可以看作是对他的讽刺。“默相事机”,是说李景隆能够默默地把握好时机,帮助朱棣成事。

朱棣这句话的含义,是不是暗示着,除了打开金川门迎接朱棣进城,李景隆在前面的两次北征中,其实也未出尽全力,而是暗暗地给自己留了余地,防止朱棣真上位了,对自己赶尽杀绝。

也有人说,朱棣这句话是暗示李景隆是他的“卧底”,属于“身在建文心在燕”,我觉得不大可能。

毕竟,从一开始的战争局势来看,朱棣的胜算好像并不太大,以李景隆的眼光,能看出朱棣必胜吗?而且,建文帝对他如此信任和依赖,建文帝脾气又好,远比朱棣好伺候得多。他会舍弃现有的富贵功名,去求一个渺茫未知的未来吗?

应该不会。

我觉得,李景隆就是一个善于见风使舵,懂得明哲保身的高级官场油子,谁强大他就倒向谁,在攻打朱棣的时候,他很可能是留了余地的,但不可能是朱棣的卧底。

不管如何评说这位“假战神”,他能够历三朝而善终,也算是奇迹了。

  • 上一篇:真遗憾!若他统一天下做了皇帝,那么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