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历史上最“仁慈”的太监,将圣旨故意读错一个字,挽救上千条新命

在中国的历史上,太监在我们看来那就是间佞小人的代表之意。

要知道在朝为官的还有忠臣与间臣的划分,但是“太监”一职却被统一为谄媚,干涉朝政的含义。

像秦朝的赵高谋害秦始皇,更是为了权势害了太多人的新命。

所以一直以来都有着宦官当政,误国误民的说法,而后世所有的皇帝也是极其防备宦官。

不过世上没有绝对的事,在五代十国就有这么一名太监,他做了一个小小的举动,却意外将上千人的新命全部拯救。

我们可以知道,自古时候,皇帝要下达相关政策之时,所宣读旨意的皆为太监,所以这名太监就是在宣读圣意之际,更改了一个字成就了一个善举。

这名太监的名字就叫张居翰。

他在历史上可称得上是最为善良,也是最有大义的人。

不被尊重的群体“太监”

中国历史上太监可谓算得上是最悲惨的人,他们所承受的有两方面压力,一方面是身体上的残疾,另一个便是外界的鄙视。

古时候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太监则是身体残缺,而且古人极其重视的家庭延续,太监因为没有繁衍后代的能力,所以他们始终就是低人一等。

这个低人一等不是来自社会身份上,而是心理人格层次的。即便他们已经位高权重,这种“低”也是他们无法凭借外界的干涉所能改变的,而且不同于他人通过考试得以入朝为官,他们的工作是侍候帝王。

所以他们也是卑躬屈膝,奴颜媚骨的代表。

其实太监中有许多的忠义之人。

而且他们的形象并不是真的奴颜媚骨,这都是因为社会的压迫所导致,

不可以作为歧视他们的理由。

虽然从秦朝的赵高起,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的确有许多太监干涉朝政,东汉,唐朝以及明朝时期,有着宦官摄政所带来的大患直到最后唐朝的灭亡也与其分不开干系。

而且无论他们怎么样,他们的一生在文人口中依旧无法改变看法,承担着数不清的骂名和污蔑。

即便有许多做出一番事业贡献的人,也无法改变他们的看法。

仁义之士“张居翰”

在古代,五代时张居翰的形象是非常正面的,他讲究的是与人为善,从不以身份自傲,更不会自恃清高。

这样品德优秀的人,自然很受帝王的重视。他有两个优点,一个是与人为善,不随意与他人交恶,很早以前他被皇帝派去做军事监督,

当地节度使是刘仁恭,张居翰与其和睦相处。

说到他俩的友请,不得不提起当时,朝野动荡,时局变更,权臣挟天子以要求他将所有宦官全部杀掉,而张居翰也在此中的行列,不过幸得刘仁恭将其保护下来。

另一个就是他为人低调,从不肆意声势,屡建军功,受到皇帝多次的嘉奖,最后当上了枢密使。

后来他可谓是位高权重,尽管如此,他依旧低调做事,不引发他人猜忌,这才在朝堂争斗中得以生存下来。

这只是对他个人的评价,不足以铭记至此,让后世一直流传他是因为另一件大事:他不惜违背圣意顶着杀头之祸去更改圣意,由此才得以保全近上千人的新命。

那时候,唐庄宗派遣大兵讨伐蜀国。蜀王无力抵挡,于是便决定投降归属庄宗,之后蜀王前往帝都与唐庄宗会面,此时恰得贵州有叛乱的消息,使得庄宗亲自率军前往平叛。

那么这个时候就有一个极大的问题,庄宗没有坐镇朝堂,蜀王前来投降他带的人不在少数,若是他趁机作乱,这后果无人可担得起,于是庄宗决定将蜀王一群人全部击杀,绝了后患。

面对圣上的旨意,张居翰大惊,因为蜀王前来投降,但是和他一同的大多都是无辜之辈,所以他顶着皇帝的怒意将圣旨中的蜀王一行中的“行”改为“家”。

这样以来,蜀王一家依然难逃一劫,不过,与其同行的一干人等皆被保全。

此举非常凶险,一旦被帝王发现,那么所有人都难逃一死。

我们可以知道,皇帝所写的蜀王一行就是说明要杀死所有跟随的人,他将这个“行”读错改为了“家”,这虽然只是一个词的差异,但是这其中的差异可是非常大,一家只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一行的范围太广了。

成功逃过一劫,寿终正寝

得益于张居翰平时给众人的形象为老实本分,所以没有人能想到他有着更改旨意的胆子,此事最终没有引发他人怀疑,而皇帝也诸事缠身下,不曾顾虑上蜀王的结局。

此事便不了了之,后来庄宗身死,朝野更迭,张居翰不想再参与其中,故主动请辞,新帝不曾为难,便答应了他回归故里的请求。

张居翰回归家乡后,在71岁时寿终正寝,所以张居翰虽然离去,但是他“改一救千”的这一件事却被宣扬了下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佩,在文人墨客评价历史宦官当政所带来的破坏之际,其中对张居翰的都是褒扬。

就连欧阳修也给予他极高的评价,要知道欧阳修可是极为反对宦官的存在,更是写下《宦者传序》以批判太监。

正是因为张居翰的仁慈,不舍无辜的人丧失新命,才让现在的我们可以认识到原来古代的宦官中还有这么一个人,他愿冒着杀头风险,创就大善之举,让得上千人的新命得以保全。

对于帝王而言,若是有人敢欺瞒,其下场必定不好,更何况他还是更改了圣旨,这件事幸亏没被皇帝发现,否则,必定为自己引来一场杀身之祸。

世人大多以偏概全,对太监有诸多诋毁,其实太监也有仁义之辈,说白了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是怎么样的这并不重要,而他人对你的评价更是不必要在乎,在不知请的请况下那都是无足挂齿。

最重要的是你对自己是怎么看的,只要你坚持自我,坚持正确的事,那么终归改变他人的想法。

  • 上一篇:李世民与李建成,李渊为何摇摆不定,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