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巅峰之战:清军登上帕米尔高原,中亚各国宣布臣服
更新时间:2022-04-30
1759年,清朝的军队挺进帕米尔高原,在这里取得了三场战役的胜利,威震中亚各国。这一年,清朝在帕米尔高原立下石碑,写下了清朝的丰功伟绩,使得清朝的疆域达到了极盛。在这次战争中,清军表现出了不可思议的战斗力,创造了一个个军事神话。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历史中,看看清军是如何创造历史的。 一,大小和卓之乱和库车之战的失利 在明朝后期,统治南疆地区的为叶尔羌汗国(1514—1680年)。叶尔羌汗国是从东察合台汗国分裂而出,其国原本信仰佛教,后来改信伊斯兰教。明末清初,该国内部有两大派遣,分别是白山派和黑山派,两派各自拥立割据的叶尔羌贵族势力,不断搞内斗。 清初,黑山派取得了胜利,将白山派的领袖阿帕克和卓驱逐出境。1678年,噶尔丹趁叶尔羌内乱之际,出兵灭了叶尔羌汗国。随后准噶尔的军队驻扎在南疆各城,对当地的维吾尔族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平均每个人的年税是一两,而农民要将三成到一半的收入交给准噶尔。 不仅如此,准噶尔还将大量的维吾尔族人迁徙到伊犁,为准噶尔贵族提供劳役。许多贵族被囚禁在伊犁,成为了人质。1715年,策妄阿拉布坦再次出兵南疆,击溃黑山派和白山派。大和卓布拉呢敦和小和卓霍集占等宗教首领被关押在伊犁。 1755年,清军远征准噶尔,拿下伊犁。大小和卓见状,立即投降于清军。乾隆帝让大和卓和侍卫托轮泰带领军队到南疆招抚,小和卓则留在伊犁。于是,两人就带领卫拉特人1000名,清军400人进入乌什击败了黑山派,控制了南疆地区。这标志着南疆再次纳入到了中国版图,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1755年八月,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小和卓趁机领众人逃到了南疆和大和卓布拉呢敦会合。两人经过商议后,小和卓霍集占自立为巴图尔汗,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号召大家参与“圣战”。在大小和卓的煽动下,南疆各城纷纷响应,库车、拜城、阿克苏三城城主向清军报信,遭到了残害。 1756年秋,清军派遣副都统阿敏道带领清军3100人(其中卫拉特军3000人)到南疆招抚。清军到达库车城下,和小和卓谈判。阿敏道只带领100人进入城中,被小和卓囚禁,最终在第二年被杀害,这件事表面大小和卓开始公开反清。 库车 1757年,清朝已经平定阿睦尔撒纳之乱,哈萨克也宣布臣服于清朝,于是乾隆开始谋划平定南疆。1858年2月,主将是雅尔哈善带领8000清军正式出发。 五月初,清军开始围攻库车城。库车是南疆的一座坚城,由小和卓的亲信阿卜都克勒木驻守。然而清军携带的四门大炮因为年代久远而炸裂,于是只能架设云梯猛攻,围攻两日而不能下。接着,清军又设计有敌出城,但是阿卜都克勒木始终闭门不出。 南疆主要城市分布 不久,小和卓带领3000军队来支援库车,清军则在城外截击,小和卓损失了2600人,只留下600人在库车和阿卜都克勒木一起坚守。此时,形势大好,但是雅尔哈善却高坐帐中,日夜喝酒下棋,竟然让小和卓竟然带着400人悄悄逃出了库车。 随后,雅尔哈善下令清军赶紧攻城,让清军昼夜开挖地道,地道将要挖成时,被叛军看破了。于是派军在地道口放火,导致几百清军死于地道之中。最终,清军围攻库车三个月,才得到了库车一座空城。不久,他在北京被乾隆处死。 三,黑水营之战:清军创造了战争神话 小和卓从库车突围后,带领3000人逃回了叶尔羌。随后,大和卓带领1万多人驻扎当噶勒齐驻守,小和卓驻扎叶尔羌城。而库车攻克后,阿克苏、乌什、和阗等城地相继投降,形势一片大好。 1758年,乾隆让兆惠担任主帅,兆惠带领4000军队向叶尔羌进军。小和卓推行坚壁清野,将周边所有的粮食移入城内。清军经过长途跋涉,需要休整。兆惠下令各部扼守关键位置,断叛军退路。主力部队驻扎“黑水营”。 兆惠 十月十三,兆惠带1000人进攻英峨奇盘山以夺取羊群。然而,清军渡河一半,桥突然断了。小和卓趁机带领5000骑兵、1万步兵来决战。兆惠镇定自若,指挥尚未渡河的600骑兵迎击叛军,经过一番鏖战,终于击退了叛军骑兵。但是自己又被团团包围,深陷绝境。 然而,名将就需要在这种绝境之中打出经彩的反击。他指挥渡河的400清军奋勇杀敌,歼敌1000人,但清军也损失百余人,几乎人人受伤,多位将领战死,兆惠小腿也受伤。这一天,纳木扎勒、三泰等率200骑兵前往支援,结果在遭到3000叛军围攻,全军覆没。 大和卓得知兆惠被围困,也带领5000军队赶来,试图一战而灭兆惠。黑水营的清军只有3000人,都疲惫不堪,忍饥挨饿,但黑水营却坚如磐石。叛军“水淹黑水营”,清军就开凿河道,将水引到到了下游,并开挖水井,处处得水,解决了饮水问题;叛军收集芦苇作为掩护来进攻,清军就放火大烧;叛军挖战壕,清军就登在高处色击;叛军修建高台,清军就立即修高台与之对色。 一直到十二月末,富德和舒赫德才带领8500元军会师巴楚,向叶尔羌挺进。小和卓带领5000大军迎战。清军长途跋涉,马匹累倒,于是全部成为了步兵。双方大战10多次,进入了戈壁滩。清军无水可饮,只能吞咽冰解渴。1759年正月初九,援军到达了沁达尔,距黑水营还有300里。但是援军已经疲惫不堪,几乎丧失了战斗力。 关键时刻,参赞大臣阿里衮带领一支600人,马2000匹,骆驼1000头的补给对来支援,清军士气大涨,立即对叛军营地发动力进攻。叛军惊慌失措,四处逃散。清军紧追不舍,歼敌千余人。 随后,兆惠和援军里应外合,猛攻叛军军营发动进攻,实现了会师,黑水营之战结束。 大小和卓围攻黑水营三个月而不破,导致士气更加低落,而南疆各城也被清军的战斗力震惊,纷纷投降于清朝,导致大小和卓不断陷入孤立。1759年四月,小和卓侵犯于阗,结果被清军击退,于阗六城城主携带大量的物资来迎接清军。 三,葱岭三战,清军扬威于帕米尔高原 六月,清军经过休整后,兵分两路大军继续平叛,其中富德率1.5万人从和阗攻叶尔羌,兆惠率1.5万人从阿克苏出发进攻喀什喀尔。大小和卓见大势已去,就烧掉所有的物资,逃亡了浩罕国。 为了追剿大小和卓,兆惠派遣参赞大臣明瑞率领2000人轻骑追击,在霍斯库鲁克岭闯进了叛军埋伏圈。叛军6000人排列在山头,对清军形成俯冲之势。当时明瑞军经过长途跋涉,已经疲惫不堪。但是明瑞非常坚决地让清军从下往上猛攻,以阵亡百人的代价,歼敌500多人,大小和卓又向巴达克山方向逃窜。 富德随后也带兵来汇合,经过经挑细选,组成了一支4000人的大军,继续进行了追剿。到七月初在阿尔楚尔,同样是进入了小和卓的埋伏圈。富德指挥清军分队猛攻,以抢炮猛攻叛军阵营,经过半天的鏖战,终于击退叛军。叛军逃跑,清军追杀40里,再次歼敌1000多人,阿布都克勒木也在此战战死。 随后,清军一日推进百里,在经过巴达克山时,富德见这里山高石险,道路狭窄,仅容单骑,就分兵500名驻守此地,自己带领1000多人继续追击。到达了叶什勒库勒淖尔时,叛军占据山脚。清军利用大炮攻击,但是效果不明显。于是派遣40名鸟抢手抢占了山顶,形成了居高临下的优势。富德又对叛军喊话,导致大量的叛军投降。最终,大小和卓只带领400人逃走,清军收降1.2万人。 帕米尔高原 大小和卓逃到了巴达克山,因为抢掠村庄,被当地的素勒坦沙汗擒杀。素勒坦沙汗不想将两人尸体交给清朝,乾隆皇帝宣称不交尸体就开战。素勒坦沙汗迫于压力,最终交回了尸体。至此,大小和卓之乱宣告平定。 叛乱平定后,论功行赏,不必多说。十一月,乾隆帝下令在叶尔羌城、伊西洱库尔淖尔湖畔立碑,勒石纪录平定回部之功,并撰写碑文,用满、汉、维吾尔三种文字镌刻。伊西洱库尔淖尔之碑在帕米尔高原屹立了百余年,直到1891年被沙俄盗窃,运往彼得堡。后来新疆巡抚魏光焘派员重立新碑。 平定叛乱后,乾隆下令废除南疆的伯克制,禁止伯克世袭,确定大小伯克的品级、员额、俸禄,推行了有限度的“改土归流”。各城市驻扎清朝的八旗、绿营军队,由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管辖。1762年,乾隆设置伊犁将军府,管辖天山南北。 清朝废除了准噶尔的各种赋税,在南疆屯田、治水灌溉,颁行制钱,推动了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随后,丝绸之路打通,中国的茶叶、丝绸从南疆进入了俄国、波斯、印度,俄国的皮革、火器则从南疆进入了中国。明代以来中断的和阗玉石供应得以恢复。 平定大小和卓之乱震动了整个中亚和西亚,使得清朝的版图达到了全盛。不久,浩罕、布哈尔、安集延、巴达克山、阿富汗、博洛尔、坎巨提等国遣使入贡,宣布臣属于中国。自此,整个北方边疆平静了下来,清朝国力达到了顶峰,无疑是亚洲的霸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