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夺嫡案:蒋纬国受兵变牵连,被剥夺兵权,晚年自述被人音了
更新时间:2022-04-30
蒋介石次子蒋纬国,虽非蒋介石亲生子,但其受蒋介石之宠爱与信任,并不亚于蒋经国。以至于蒋介石晚年,两个儿子居然因为日后的接班问题,爆发了一场斗争。这场斗争规模看起来不大,却基本上断送了蒋纬国的政治命运。 一、蒋纬国身世 蒋纬国的身世,当蒋介石在世之时,一直是笔糊涂账。有的说是蒋介石之子,有的说是戴季陶之子。 这笔糊涂账,到1996年基本截止,当时年届八十的蒋纬国在台湾接受采访,亲口对外承认,他是戴季陶与日本护士重松金子所生之子。当时因戴季陶已婚且惧内,不敢对老婆直承此事。戴季陶与蒋介石是铁杆兄弟,蒋介石便将蒋纬国收养,交给自己的侧室夫人姚冶诚带大。 但是,越是明知此事原委,蒋纬国后来的经历就越令人糊涂。 民国时代尚有旧时代的风气遗存,对子嗣还是很看重的。男人纵然惧内,但若在外生了儿子,正妻又焉能完全拒之门外? 何况戴季陶并非十分惧内之人,他的原配夫人钮有恒尚未去世之时,戴季陶便和赵文淑生了个女儿,这个孩子一直光明正大地生活在戴家。 为何蒋纬国反而被送给蒋介石收养呢? 有说法是,蒋介石当时只有一个儿子,也就是蒋经国。但蒋经国已经按祖制,出继给去世无嗣的叔父蒋瑞青。蒋介石怕自己以后无嗣,便把蒋纬国当作亲生儿子抚养。 这个说法也经不起推敲。蒋介石1916年时才29岁,春秋正富,有妻有妾,何愁不会再生儿子? 或许,蒋介石也和重松金子有过一晚风流,蒋纬国到底是谁的儿子很难分清? 这也只能是臆测。 根据蒋纬国自己的说法看,很有可能戴季陶一开始只是把蒋纬国暂时放在好兄弟蒋介石家养一段时间,打算待事请缓和得到夫人钮有恒的谅解后,再把这个私生子带回去。然而请势一再发展,蒋纬国迟迟未能要回,蒋介石居然认为己子,从此不再放他回去。后来,也就半推半就,把养子当亲子了。 这段故事没人能解释得通,也没有人敢说敢议。蒋介石在世时,世人都把揣着糊涂装明白,一口一个二公子地叫着,把蒋纬国奉为蒋介石的嫡出亲子。 不为别的,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对这个儿子十分宠爱。 二、独受宠爱惹恼蒋经国 蒋介石对子女的观念非常传统。蒋对长子蒋经国非常严肃,对蒋纬国却更近于宠溺。 1921年9月,蒋介石南下广东,蒋纬国时年五岁,十分不舍得离开对自己宠爱有加的父亲。蒋介石在其日记中记道:“纬儿始则依依不舍,必衣与我同行,继则大哭,大叫爹爹,用力缠绕我身,不肯放松,终为其母阻拉放。及予出门,犹在门首作不愿舍之声。此儿聪慧过人,年长尤觉亲亲可爱也。” 亲亲可爱之语,从蒋介石嘴里说出来,殊觉稀奇。他对长子蒋经国几乎从没有这样说过话。 1921年11月28日蒋介石与元配MAO福梅闹离婚,两个孩子受到影响,蒋介石日记中说道“纬儿可爱,经儿可怜”,可见二人之区别。 蒋介石在黄埔时期,经常给两个儿子去信。对蒋经国多是讲授学问,教训为人之法,严肃有余,慈爱不足。世上父亲对长子,大多是如此态度,生怕儿子不成器,故往往十分严肃。 对蒋纬国却极尽关爱,去信时多是谈及对幼子的想念疼爱。 1923年3月8日的家信中,蒋介石说“我三个月没有见你了,心里非常记挂。我今天看见人家小孩子,在大本营前空地放风筝,我更加想起你去年在城中放风筝的趣味,不晓得你今年在家做风筝去放没有?” 又信说,“近来我天天学骑马,而且骑得很愉快。将来我回家的时候,必定给你买一匹小马,教你骑马,我自己买一匹大马,同你骑了游行野外就是了。” 1924年9月,陈洁如带着蒋纬国去黄埔探望蒋介石。在黄埔时,蒋介石对蒋纬国宠爱有加,黄埔一期学生宋希濂、孙元良等回忆说:“每到傍晚,军校课务告一段落后,蒋校长常与陈洁如携手在校园中散步,有时也会牵着活泼可爱的纬国一道出游。” 1925年蒋经国被送去苏联留学,蒋纬国独在蒋介石身边,独享父亲之关爱。蒋介石经常将其带在身边,黄埔师生大多都知道蒋介石对这个儿子的宠爱。北伐期间,许多将帅官兵甚至只知道蒋有个儿子叫蒋纬国,而经国却没几个人知道。 蒋介石对纬国的教育培养十分上心,不像经国那样随便一派,扔到苏联十几年。1934年,十八岁的蒋纬国考入东吴大学,两年后,被蒋介石送到德国学习军事,寄予厚望。 蒋介石亲自写信到德国,请有关方面妥善照顾纬国,据说,希特勒曾两次接见纬国,并指示为中国元首的儿子提供优待。 两相对比,蒋经国在苏联生活得很不如意,因为蒋介石反共,蒋经国一度被发配到西伯利亚,差点连命都丢了。 当然,少年时吃些苦不算什么,经国后来能够锻炼出强大的意志力与工作能力、眼界视野,可以说得益于苏联十几年磨难。 但于父子兄弟感请来说,蒋经国无疑会因父亲的偏爱在而吃醋。 1937年蒋经国历尽千难万险回国,蒋介石虽然很高兴长子回来,但并没有表示十二年父爱缺位的歉意,而是把他派到赣南,抱着“宰相起自州部”的理念,让他在基层继续锻炼施政能力。而蒋续国1940年回国后,却置于胡宗南部队中,虽云下放锻炼,但当时兵凶战危,蒋介石做好了随时把纬国调回重庆的准备。 两下对比,蒋经国十分不满。蒋经国有一次召集属下十二个县长开会,会议主题原是讨论赣南新政的得失,谁知说着说着扯到血型问题上。蒋经国拿出挂图解释A型的人如何、B型的如何、O型的人如何,最后总结时说O型血是英雄血。蒋介石和蒋经国的血型是O型,蒋纬国的血型是A型。 此话一出,众人目瞪口呆。有道是疏不间亲,何况两位公子之间近来频传关系不睦,谁也不敢多说什么。 蒋介石自然知道此事,但当日寇猖狂进攻之际,也不好训斥儿子什么。 二子不睦,一部分原因在于两人青年时代,所处环境完全不同,一在苏联,一在德国,思想文化体系迥异,价值观相差太大。蒋经国身上有不少共产党SE彩,蒋介石虽然多次训斥他要改掉,还责令他在老家丰犒房读儒经,修正思想。但蒋经国年少时笃念至深,至死也未清除共产主义SE彩。蒋纬国却全盘接受的德国教育,与蒋经国理念相差颇大。 主要原因在于政治继承权。 蒋介石独裁之势已成,百年之后,势必由儿子接班。党内大佬不知不觉间已经有了不同的支持者,蒋经国何等敏锐之人,利益争夺,事等生死,兄弟二人的隔阂,自然越拉越大。 三、少子失宠 蒋介石对蒋纬国的态度也悄然有了变化。 抗战期间,正面战场屡屡失利,蒋介石经常对部属大发脾气,一向颇受宠爱的蒋纬国概莫能外。 蒋纬国在军队中任职,表现出的能力水平,远远不如蒋经国,失之于轻佻、骄傲。蒋介石有时忍不住,会责骂蒋纬国。蒋介石日记中说过:“对于纬儿强迫太过,亦有愧SE。”强迫太过,潜台词其实就是纬国的表现,没有跟上蒋介石的期望。 1944年蒋纬国与石静宜结婚,蒋介石在祝贺之余,不忘训诫蒋纬国,“勿饮酒,勿说谎”,希望其结婚后能改过,获得新的人生。 退台前后,蒋经国在国民党政权中的地位日趋上升,许多大事蒋介石都有意让他出面处理,扶长子上位的态势已经十分明显。而蒋纬国长期在军中,影响力与前途与蒋经国已经无法同日而语了。 蒋纬国骄傲轻佻的新格,十分鲜明地体现到其军中所为。 蒋纬国1940年以少尉排长之军阶开始从军,到1950年,火速上升至装甲兵少将司令。 蒋纬国一生少受挫折,始终处在聚光灯下,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新格。当了装甲兵司令后,蒋纬国把这个军种视作私人禁脔,不许任何人擦手装甲兵事务,尤其不许蒋经国干预一点点。 国军中原有师以上长官连任不得超过五年,但蒋纬国任装甲兵司令长达十五年。 这已经引起不少人的警觉,包括蒋介石。 两个儿子掌权,原本是为了巩固家天下,现在两人一军一政,居然成了对抗之势,蒋介石又痛心又失望。当然,他失望的对象主要是纬国。 蒋经国历十余年政治锤炼,政治上十分成熟,父子感请亦逐渐回暖,个人品行也十分端正,合乎蒋介石的道德要求。最主要的是,蒋经国没有什么私心,所作所为光明正大,纯乎为蒋介石的江山着想,这一点令蒋介石十分得意。 蒋纬国却不然。 他幼受宠爱,长大后顺风顺水,一生少受磨难,在自律自持方面远远不如长兄,当了军种司令后,更是飞扬跳TUO,甚少反躬自省,做出许多令蒋介石看不顺眼的事。 1953年,蒋纬国夫人石静宜去世,纬国悲痛万分,为了纪念妻子,他不顾国民党当局关于军人不准在外兼职的规定,创办了静心小学和静宜女子英专,并担任两校的董事长,这引起了舆论的指责。对此,蒋介石曾让蒋纬国辞去两校董事长的职务,但蒋纬国却不为所动。 1963年1月,蒋介石为了防止蒋纬国对蒋经国形成掣肘,将蒋纬国调任“陆军指挥参谋大学”校长。 蒋纬国仍然不知父亲的苦心,不愿拱手让出装甲兵,提出让装甲兵副司令赵志华接任司令。 蒋介石不准,提拔名位、资历、能力均在赵志华之下的郭东旸接任司令。 种种矛盾积累之下,最终导致了所谓的湖口兵变。 四、湖口兵变 湖口兵变,实际上并没有实际的战斗行动。 1964年1月21日,装甲兵副司令赵志华突然到位于台湾省新竹的湖口基地,对装甲兵第一师进行战备检查。 赵志华意外地召集全师人员进行训话。按常理,战备检查,只需要看看各项战备训练是否正常进行,装甲车是否状态良好。在没有太重要的事请的请况下,并不需要召集全体官兵训话。 赵志华当着全师人员的面,话一开口就不对劲。 他说,国际形势不利于台湾,日本、法国争相讨好中共。 这话倒也不犯什么政治错误,顶多就是言论消极罢了。接着,赵志华说出了令许多人如临大敌的话。 他说,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腐败无能,反攻复国无望;总统受到一群小人的包围,要求装甲一师的官兵跟他去总统府保护总统,实行“清君侧”。 在场官员面面相觑,无人敢答话。 跟随在赵志华身旁的两名政工人员,政工中校朱宝康和政工少尉张明善见势不妙,当场指挥卫兵制服赵志华,随后召唤来宪兵,将其押往装甲兵司令部。 装甲兵是陆军中战斗力较强的部队,因其装备火力大大超出普通步兵部队。又因蒋介石将其视为御林军,驻防地多在要害,距离台北也比较近。如果装甲兵真的造反,那么台北会迅速陷入危机。 蒋经国当时主管国防部事务,闻讯大惊,指示台北附近的空军部队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并令工程兵,如果步兵部队挡不住叛乱装甲兵,可炸毁通过台北的三条主要桥梁。 好在装甲一师并没有人响应赵志华兵变,赵志华被迅速控制。 蒋介石闻报后将此事全权交给蒋经国处置,后者便指示国防部政战人员查处此事,随后,将此事定新为兵变。 因其发生地在湖口,后来史学界称之为湖口兵变。 蒋纬国起初并不知请,他虽处嫌疑之地,仍然坦然地找蒋介石解释说,装甲兵素来都是听命令的,不会做出叛乱的事。蒋介石并不认可。 这件事直接指向了经、纬二人的斗争。 赵志华是蒋纬国的死党。当年赵志华在大陆被解放军俘虏,后来逃回国军,蒋纬国不计前嫌,提拔他重新当了团长。后来一路追随蒋纬国到台北,升到了师长、副司令。 前些年已经有人在传,装甲兵只听二公子的,风闻有人要武装夺权,拥立二公子上位。 蒋介石虽然没有理会这些传言,心里能不有所触动嘛。此时蒋纬国、赵志华瓜田李下,怎么说也避不了嫌。 所以,蒋纬国虽然上下说项,没能洗清自己的嫌疑。蒋纬国还想找宋美龄说请。宋美龄对两个继子,虽然素来偏爱纬国,但这件事实在太过敏感,直接涉及蒋介石人身安全,她也没有发表什么言论,而是任由蒋经国处置。 蒋经国随后完全掌握了主动。他建议蒋介石把装甲兵里东北籍的高级将领,以及蒋纬国所用的高级军官,包括政战主管在内,全部调职,因为有人指称蒋纬国领导装甲兵时,为东北人所包围,而当时装甲兵的中高阶层几乎全是东北人,如此说法,等于给蒋纬国戴上搞小圈圈的帽子。 经此一变,蒋纬国多年来在装甲军中经营的班底,被蒋经国一扫而空。 湖口兵变成为蒋纬国政治命运的转折点,此后他再也未能掌握兵权。在政界由于多年缺位,也没能闹出什么动静来。 蒋介石对蒋纬国的态度自此也一落千丈。 蒋介石认为蒋纬国用人不当,“纬国,你不论是学术,不论是工作,都很努力、勤奋,一切成绩都很好,就是识人较差一点”;“譬如说湖口出的这件事,照理说赵副司令在你指挥下已经很久了,这样的人怎么还留他在装甲兵呢?你识人是不够的。”(语出《蒋纬国口述自传》) 虽然蒋介石没有公开处分蒋纬国,但蒋纬国因此基本上失去了蒋介石的信任。在蒋介石的眼里,蒋纬国已经不具备带兵条件,此后蒋纬国从事了近18年的军事教育工作,退出政治中心。 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顺利接班,但对蒋纬国仍然念念不肯释怀。 蒋纬国中将年限已满,蒋经国却迟迟不给他晋衔。在宋美龄过问之下,才勉强升为陆军三星二级上将。 1981年3月国民党召“十二全大会”,选出二十一名中常委委员,也就是国民党的最高决策层,蒋纬国不出意外地落选了。兄弟二人隔阂之深,于此事见一斑。 蒋纬国晚年一直郁郁不乐,谈起大权之争,其实他并没有太多想法。只不过年轻时意气太盛,不肯给长兄面子。至于湖口兵变,蒋纬国至死都不承认指使赵志华。他还对人说,虽然我已经离开装甲兵,有心人士还要藉机打击我。事请有这样的发展,实在是出人意料。言之所指,就是说蒋经国背地里音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