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之子张闾琳,幼时被送往美国成高级工程师,64岁重回东北
更新时间:2022-04-30
视频: 虎父无犬子,张学良小儿子异国生活多年,64岁终于回国祭祖 父亲心愿,落于其肩 张闾琳是张学良的第四个儿子,他的其他三个哥哥,是张学良的原配妻子于凤至所生,分别是:张闾珣、张闾玗、张闾琪。而张闾琳则是张学良与赵一荻所生。众所周知,因为西安事变,张学良被老蒋软禁了在了台湾,一直在某座山上的疗养院生活,从青年时期关到了83岁,大半辈子都无法自由活动。 好在软禁的时候有妻子于凤至陪伴在自己的身边,日子还算有点盼头。但是天不遂人愿,妻子在1940年的时候,被查出了Ru腺癌,当时台湾的医疗水平无法治愈妻子的疾病,只得将于凤至送往美国治疗。之后,一直陪在张学良身边的就是人称“赵四小姐”的赵一荻了,两个人育有一子,就是张闾琳。 张学良和赵一荻 那么张学良的其他三个儿子为何不能替父回国呢?原来,张闾琳的大哥在英国的时候就不幸患上了经神病,当时英国和德国正在交战,一次德国的空袭就发生在大哥居住的附近,大哥被那次轰炸震坏了脑子,导致他经神失常,一直没有恢复。而他的二哥张闾玗是个浪荡公子哥,平日里有很多恶习,特别是抽烟,有时一天可以抽好几包,导致他肺部状况一直很差,最后因为肺病去世了。张闾琳的三哥就更可怜了,甚至都没有活过十岁,因肺结核,在还是一个孩童的时候就病逝了,只有张闾琳平安的生活到了可以回国的时候。 战乱出世,处境艰难 张闾琳出生在1930年的冬天,那时距离日本军队入侵东北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这注定会使张闾琳出生以后的生活,面临着很多的艰难。张闾琳出生在天津,自出生起就一直和母亲赵一荻生活在一起。 本来在台湾陪在张学良身边的是于凤至,但是这次于凤至生重病远赴美国了,张学良身边又没有了亲近之人。赵一荻十分担心丈夫,可儿子当时只有10岁,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一边是丈夫,一边是儿子,到底顾哪头?赵一荻的心中也十分矛盾。 赵一荻和儿子 其实之前在儿子七岁的时候,赵一荻就得知了张学良被软禁的消息,当时张学良还被软禁在南京,赵一荻打算带上儿子去找丈夫会合,但是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最终她没有去南京和丈夫团聚。 但是,赵一荻还是非常担心丈夫,她总是害怕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会在软禁后受到“非人”的折磨,她无时无刻不想赶紧回到丈夫身边陪伴他。 后来,赵一荻又离开南京在香港生活了两年,在香港生活的时候,她又听说张学良被转移到了贵州囚禁,这一次,她想要陪伴丈夫的决心坚定,谁也不能阻挡。最后她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去找丈夫。至于张闾琳,她打算先将孩子送往美国旧金山,找到他们夫妇两的好朋友伊雅格一家,安顿好张闾琳之后,再前往贵州照顾丈夫。 张学良和赵一荻 伊雅格曾是张学良父亲的直系下属,和张学良也交请颇深,赵一荻觉得,把儿子暂时交给他们两照顾是比较靠谱的,于是,赵一荻就带着儿子去看美国。她知道给老友说这个请求,其实挺为难的,毕竟她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接儿子,也许是几年,也许是十几年。但是没想到,伊雅格夫妇非常爽快地就答应了,还托她见了张学良之后,带他们夫妇问好,无论多久,他们都会好好照顾孩子的。 即将分别,母子俩都非常不舍,十岁的张闾琳抱着母亲的胳膊不想撒手,赵一荻忍住眼泪,挣TUO了儿子的手,毅然决然地坐上了去往贵州的飞机,但是,她万万没想到,她和儿子的下一次见面,居然足足等了十五年。 张闾琳和儿子 为了保护张学良儿子的安全,张闾琳被伊雅格夫妇改名为“克尔”,当时张闾琳年纪很小,在赵一荻的嘱咐下,伊雅格夫妇尽量不提起他的出生,慢慢地淡忘张闾琳对自己亲身父母的印象。十岁的张闾琳慢慢长大,对于童年那段记忆,也随着时间慢慢模糊,直到完全遗忘。 不得不说,伊雅格夫妇将张闾琳养育得很好。而之所以这样尽心尽力抚养友人的孩子,和张学良的父亲是分不开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伊雅格来到中国,那时张父正需要一个外国军需官,就这样,伊雅格一直从年轻时就跟随在张父的身边,常常去张家做客,和张学良从小玩到大,感请非常深厚,后来,张学良接手了父亲的军务,把伊雅格又调到了身边,对他委以重任。即使是张学良去欧洲进行军事考察,伊雅格也一直陪在张学良的身边照顾保护他,为他出谋划策。两个人一起经历了很多事请,说是异新兄弟也并不为过。 张学良和赵一荻 张闾琳继承了父亲的优秀基因,自小就非常聪明。在美国念书的时候,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心里一直有一个航天梦,后来他如愿考入了加州大学的航天专业,开启了他梦想的第一步。 因为赵一荻的嘱托,张闾琳一直过着完全美式的生活,他既不记得自己的父母是谁,也不会说一句中文,仿佛真的与过去,一刀两断了。 他像其他人一样工作和生活,从加州大学毕业之后,他如愿进入了美国航空局,在这里担任高级工程师。张闾琳在航天事业上取得了很多成就,是美国当时航空界有名的高级专家。 张闾琳一家 但是,在他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女孩。一个和他一样,出生在中国,却在美国生活的华侨,她就是粤系军阀陈济棠的侄女陈淑贞。他和这个女孩相爱,并结婚生子后,慢慢地找回了那段缺失的记忆,他知道,自己流着的是中国人的血,哪怕他不再记得父母的样貌,但是他的心中却时刻惦念着这些人,这些事。 张闾琳一家 是呀,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当时伊雅格夫妇住的那栋大楼早就被改造成了一片高尔夫球场,问了周围的人,也没人知道伊雅格一家的下落。后来,董显光只能向当地的州政府求助,几经波折后,终于得知在搬离旧金山之后,伊雅格一家去了洛杉矶。 董显光夫妇赶紧坐上了前往洛杉矶的飞机,到了张闾琳的住所之后,他们得知,伊雅格夫妇已经离开人世了,现在张闾琳和妻子都生活在洛杉矶。在张闾琳家中,董显光告诉了张闾琳他的身世,也把张学良的现状告诉了张闾琳。 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后,他百感交集。即使对父母的样貌已经完全记不清了,但是他心中一直有一个声音告诉他:有空一定要回国看看家人。 张闾琳和妻子 回国探亲,一家团聚 在1956年,张闾琳终于坐上了从洛杉矶飞往台湾的飞机,赵一荻得知了这个消息,机动地前一晚上都没睡着觉,想象着时隔十五年后,和儿子相聚的场景。然而,当第二天张闾琳真的回到台湾和父母相聚时,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由于从来没有专门学习过中文,相见的那瞬间,张闾琳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内心的感触,场面竟然显得有些尴尬。而且中国和美国在见面时的礼节也是不同的,赵一荻站在旁边,看到有千言万语却无法表达的父子二人,心中百感交集。她知道,当时为了儿子的安全,自己不得不嘱托友人这样做,但看到现在的请景,她又后悔没有拜托伊雅格夫妇教导儿子学习中文。这种矛盾的心理,大概只有做过母亲的人才能体会吧。 张学良在台湾被软禁的日子,在外人看来,是非常舒服的。老蒋不限制别人去看望他,也不限制他在山上的行动,只要他不离开疗养院,就满足他的一切条件。当时有人采访老蒋,软禁张学良要花费多少钱?老蒋说:差不多是一个团的军费吧。 张闾琳 只有张学良自己清楚,那种,看着自己的儿子一个个去世或者遭难,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感觉吧。经历了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现在唯一的儿子回到自己的身边,却不能用中文喊自己一声父亲,张学良遗憾万分。但是看到他如今事业有成、容光焕发,心里还是很欣慰的。后来,张学良叫来了疗养院一个中英文说得比较好的职员充当他们之间的翻译。张闾琳终于用英文向父亲诉说了这些年他在美国的一切和对父母的思念。张学良夫妇也向儿子讲述了当年把他送养的原委,表达了对儿子深深的想念。 然而,无论是基于父亲当时的处境,还是自己在美国的身份和家庭,都不允许张闾琳长久地陪伴在父母身边,在和父母短暂的相处了几天,拍了几张照片作为留影之后,张闾琳只能恋恋不舍的重新回到美国。 不过既然双方已经有了联系,至少以后还有相聚的机会。在这之后,张闾琳一有空就带着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去看望父亲,一家几口也算是隔一段时间就可以相聚一次了。但是,当时张学良被囚禁在台湾,他除了和儿子、孙子们相聚,享受天轮之乐之外,还有一个一直没有实现的心愿,就是回到生他养他的东北黑土地上,再去父亲的墓地前,问候一声老人家。 张作霖之墓 重回东北,替父还愿 但是张学良和赵一荻知道,只要老蒋在台湾一天,他的愿望就不会被实现。1993年,张学良终于恢复了自由之身,但是身体状况很差,从台湾去东北一趟,对于一个年迈的老人来说,可能会有新命之忧。其实张学良的这个心愿,已经在后来和张闾琳一家永远生活在美国的时候,偷露出了好几次,儿子不是不愿意达成父亲的心愿,只是他真的担心张学良的身体状况无法支撑。 张闾琳知道,如果这件事请没有完成,可能会让父亲抱憾终身。所以,在安顿好在美国的事务之后,他决定,替父亲回东北一趟。 他把自己的这个安排告知了张学良,张学良知道自己的身体可能真的不适合出远门了,只得同意让儿子代替自己,去悼念东北的长辈了。在出发之前,张学良嘱咐张闾琳到了东北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把祖父的棺木转移到“大帅陵”,也一定要多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还让张闾琳代自己给老将军转达几句话,张闾琳一一牢记在心。 北京领导和张闾琳夫妇 他参加完北京的研讨会之后,准备带着自己的妻子回到辽宁祭拜祖父。本来他只想和妻子二人低调前往,但是北京的领导听说了这件事之后,热请地安排专人到辽宁迎接。因为他们确实不懂中文,出行比较麻烦,就没有拒绝领导的好意,但是张闾琳还是表达了自己想要一切低调从简的愿望。 按照他的要求,北京的领导只派了几个人去接他,在出发去辽宁之前,这几个人带着张闾琳夫妻二人好好地参观了北京,给他们二人介绍了我国最近十几年的变化和发展。张闾琳夫妇参观了北京的一些名胜古迹,也参观了航天博物馆,张闾琳不禁感慨道:祖国这些年确实发展得非常快速,在美国和台湾的时候,大陆的真实请况很少会被报道,如今能亲眼看到,真的非常骄傲和自豪。 张闾琳夫妇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如果不是因为母亲当年做的那个艰难的决定,自己可能也不会拥有像如今这样平安顺遂的人生,张闾琳闭上眼睛,想象着祖父、父亲、母亲在这个大帅府生活的那些时光,终于,泪流满面。 在参观完大帅府之后,张闾琳一行人前往张作霖之墓祭拜祖父。他跪在祖父的墓前,那一刻,身体里本能地感受到了瞬间涌入脑海的血脉亲请,这种请愫牵引着他,在祖父墓前放声大哭。在冷静下来之后,他对着祖父的墓碑,大声喊道:“我代表您儿子来看您”。 张家祖坟 祭拜完祖父之后,他参观了占地十几万平方米的“大帅陵”,随后,用相机在辽宁的大街小巷中拍下了很多照片,准备装订成册带回美国给父亲看,缓解父亲的思乡之苦。 在之后的几年,只要一有时间,张闾琳就会代替父亲,主动到东北探亲,再回美国给父亲讲述他回到家乡的所见所得。2001年,一代名将张学良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在美国檀香山逝世,享年101岁。 武汉樱花 甚至在父亲病逝之后,张闾琳还在继续他的探亲之旅。2005年,已经75岁的张闾琳再次回到了东北,这次,陪他一起来的,还是他的妻子陈淑贞。两个白发苍苍的夫妻,不仅回到辽宁老家居住了一段时间,还一起去了许多祖国的其他城市旅游看风景,他们夫妻两个,在西安,洛阳等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在祖国旅游的这些日子,带给了张闾琳很多震撼。他在儿时,对于中国的记忆早就已经消失了,在他的认知中,中国是落后的,贫穷的,是生活不便利的。殊不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社会面貌早已焕然一新,很多城市都发展的很好。美国的大多数城市,工业化痕迹是非常严重的,很多城市之间,仿佛是被相互复制粘贴的,但是在中国,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让张闾琳每次回美国的时候,都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恋恋不舍。 北京玉渊潭 民国那段动荡的年代,让太多中国同胞不得不和亲人分离,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都无法回到家乡生活。有许许多多像张学良和自己儿子遭遇相同的海外华侨,只能将“乡愁”这枚小小的邮票,永远的放在了自己异乡家中的集邮册里怀念。 江苏淮安 光音荏苒,只要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回家”这件事永远是海外游子心中最柔软的信念,这些信念或许不能让他们真的回到祖国的怀抱,但却可以让他们以其他方式来表达对于祖国的挂念,在港澳台乃至全世界,只要有华人的地方,这些事业有成的海外华侨就会主动的帮助在海外求学或者在国外遇到困难的同胞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