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天下的蒙古铁骑为何会在这弹丸小国崩了牙?
更新时间:2022-04-30
文/乘风蹈海 1274年10月初,对正吃着火锅唱着歌的宗助国来说又是枯燥且无聊的一天,然而,一个手下打破了这天的平静——他带来了“异国船来袭”的消息,这对宗助国得来说也是司空见惯了,每月总有那么一两天有什么邻国海盗啊过来打牙祭,随即他骂骂咧咧的就带着80名武士出发了,想像往常一样教训一下这些打扰他吃火锅的家伙,但当他到达海滩,看到像乌云一样遮天蔽日的“世界第一大舰队”后,眉头一皱,发现事请并不那么简单...... 172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正式称帝,此时,大元帝国的版图之辽阔,可谓空前绝后,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只剩下南边的南宋还在负隅顽抗,但也是明日黄花,难成大器。 正当忽必烈准备一鼓作气灭了南宋统一中原时,马可波罗来了,他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小道消息,对忽必烈说:“海外有个叫日本的国家,虽然那旮瘩不大,但遍地是黄金啊!”(马可波罗这人,属于听风就是雨,若干年后,他回到意大利后,对那里的人也说,中国遍地是黄金,搞得欧洲人那叫一个眼红) “(日本)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经金为之……宫廷房屋地铺金砖,以代石板。”——《马可·波罗行纪》 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忽必烈早有耳闻,早在忽必烈南征宋朝时,就曾派遣使者,出使日本,想要和其建立“外交关系”(说白了,就是要日本当蒙古小弟。) 为此,忽必烈还特地给当时的统治者北条时宗修书一封: “朕惟自古小国之君,境土相接,尚务讲信修睦。况我祖宗,受天明命,奄有区夏,遐方异域,畏威怀德者,不可悉数……至于朕躬,而无一乘之使以通和好……故特遣使持书,布告朕志。冀自今以往,通问结好,以相亲睦……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图之。不宣。” 翻译一下:我们蒙古帝国无敌于天下,我现在给你个面子,你最好乖乖投降,如果不答应,我们就手底下见真章。 北条时宗 北条时宗一看到这信,肺都气炸了,这哪是外交文书啊,分明是劝降书啊,更何况作为自己大哥的南宋此时还在顽强抵抗着,这个时候背后捅大哥一刀,忒不厚道。 于是北条时宗就将元朝使臣打了顿板子后赶了回去。 这使臣呢也不是啥善茬,回去后,添油加醋的将自己在日本的遭遇报告给了忽必烈:这小日本啊,真不识抬举,所谓打狗还要看主人,他哪是打我的批股啊,分明是在打您的脸啊! 这还得了?作为黄金家族后代的忽必烈,向来只有他骑在别人头上撒尿的份儿,什么时候被别人欺负过了? 再加上马可波罗的忽悠,新仇旧恨加一起,忽必烈一拍脑袋:干他丫小日本! 公元1274年六月,元世祖忽必烈委托高丽造大小舰900艘。 八月,忽必烈任命忻都为征东都元帅、洪茶丘为右副帅、刘复亨为左副帅,统帅蒙古军、汉军2万人、高丽军5600人,加上高丽水手6700人,(蒙古人为核心,汉人最多,打头阵)共3万2千300人,浩浩荡荡的从高丽合浦向日本进发,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尽管实力悬殊,但宗助国并未退却,在武士道信念的机励之下,他决定抱着必死的觉悟迎战蒙古铁骑。 就这样,双方在对马岛的滩头打响了“蒙古远征日本”的第一仗。 结果可想而知,武士道的信念并不能像日本动漫里描写的那样让他们战力大增,刀抢不入,蒙古大军轻松取胜,80名武士全数战死。 在占领对马岛后,元军也没忘记他们的祖传技能——屠城:“贼既破二岛(即对马、壹岐岛),杀兵民,伏尸如麻。夺女子,以索贯其手心,系之船侧。”——《元寇纪要》 屠城后元军花费了10天在对马岛上修整,而在这期间元军远征日本的消息也传遍了日本。 蒙古军队的恐怖天下闻名,反正横竖都是一死,于是,利用这10天时间,他们迅速集结了10余万军队,反正光脚不怕穿鞋的,咱们就来个鱼死网破吧! 虽然日本军队的数量是元军的数倍,但当时的日军还没有像二战时期那样膨胀,他们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无论战力还是装备,双方都不在一个次元,硬碰硬无异于自杀,那年代也没有敢死队这种玩意儿。 于是,日本选择了最稳妥的应对策略——坚守本土,充分利用战略纵深和后勤优势与元军展开周旋。 1274年,十月十九日,经过修整的元军,成功登陆靠近日本本土的博多湾,双方将在此地展开最终对决。 也许是太久没打仗脑子秀逗了,日军竟异想天开的希望通过一骑讨(即武将一对一单挑)这样的方法来决出胜负(没有十年脑血栓做不出这种烧草作)。 据记载战斗伊始,日军主帅派自己的儿子单骑出阵,向蒙古军阵放了一支响箭,点名要单挑元军主帅。 蒙古部队看到这一举动仿佛看到了弱智一般,随即爆发出了爽朗的笑声:“大哥都什么年代了,还玩儿单挑,你不会是三国戏看多了吧?”随即以箭雨回应,军团也开始全军出击。 事实证明,元军不愧是当时最强军队,这完全是单方面的碾压:“贼将据高,鸣鼓指挥,贼兵勇捷,能从其指挥进退鼓声,有冲者圆而击之。毒箭而注,中之者皆毙。见我兵勇战而死者,则取其肝吞之。又其戎器有铁炮,丸大如鞠,连发二三千,飞鸣如雷。其势迅于车轮下坂,烟暗不知东西,我兵为之死伤甚多。。。。。贼又进于松林中,破大友赖康军,放火民舍,烟焰蔽天,延及箱崎祠。我兵将退保水城。。。。。既而日晚,赋亦兵疲,矢尽还登舟。”——《元寇纪要》 此战过后,日军损失惨重,九州强藩松浦氏,更被元兵团灭,数百武士全部被杀被俘,松浦的藩地也被夷为平地。 虽然,元军不费吹灰之力,便赢得了首战,却也付出了代价——副帅刘复亨中箭受伤。 于是,他决定原地修整,并召开军事会议商讨下一步行动。 然而,在会议上,不少元军将领都打算撤退,撤退理由也很简单——粮食快吃完了。 没办法,在慎重考虑之下,主帅忻都下令班师回朝。 奈何人倒霉起来,喝凉水都塞牙,在撤退当晚,元军竟遭到了台风的侵袭,老天爷可不管你是不是世界最强军队,在一通风卷残云之后元军战船或倾覆、或触礁、或相撞,损失众多,最终蒙古军团只有一半人回到了高丽。 轰轰烈烈的蒙古第一次东征,就这样草草落下帷幕,第二天日军发现蒙古人已经全都溜了,不禁欢欣鼓舞,全国都陷入了胜利的喜悦当中。 但忽必烈可不是一个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的人,不久之后,日本将再次体验到他的“大汗之怒” 公元1277年,元军攻破南宋首都临安,1279年崖山一役后,陆秀夫背着南宋小皇帝跳了海,南宋正式灭亡。 在灭了南宋这个最难缠的对手之后,忽必烈终于可以回过头来对付日本了。 这次他可不打算像上次那样小打小闹了,忽必烈一心想搞个大新闻,于是,他命忻都统率蒙古军4.5万。 又任命高丽将领金方庆为征东都元帅,统率高丽军一万人、水手一万五千人,战船九百艘,军粮十万石。 最后任命范文虎收集江南张世杰旧部及其他自愿从军者计十万人,战船三千五百艘,组成江南军,从庆元(今浙江省宁波市)出发。 这次东征集结了蒙古人4.5万,高丽人5万,汉人约10万,总计约20万。 5月初,东征军的4万主力率先抵达日本,又一次轻松拿下对马岛和壹岐岛。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为了避免陷入长期作战,元军打算一鼓作气拿下太宰府(当时日本的都城)。 可这次,元军低估了日本的战力,在上次见识到元军的可怕之后,日本意识到,蒙古最强大的武器是他们的骑兵,只要不让他们的骑兵冲起来,和他们打持久战就有希望获胜。 因此,他们在博多湾筑起一条高六尺厚一丈长十余公里的石墙,以此来防御元军骑兵的攻势。 事实证明,这条石墙确实有用,蒙古战船逡巡往来,也找不到几个合适的登陆点,同时日军也充分发挥了游击战的优势,不断派小股士兵偷袭、烧扰蒙古军团的后方。 就这样双方展开了漫长的拉锯战。 过了不久,元军又遇到了老问题——粮草将尽,主帅忻都只能主张撤退。 但朝鲜主帅金方庆坚决反对,他表示范文虎已经带着江南军和粮草在赶来的路上了,只要他一到,肯定能够打败日军。 眼看老搭档都发话了,忻都也只能表示再坚持几天。 可怜金方庆如此相信范文虎,但范文虎却“不负众望”的掉了链子——这货居然在海上M了路,跑到高丽去了,导致先发的东征军在壹岐岛坚守了十多天后,才终于等到江南军。 尽管过程略显搞笑,但好歹是等到了援军和补给,元军顿时士气大振。 8月1日,元军酒足饭饱,做好了最后的准备,打算第二天一早就跟日本算算总账。 古希腊有句名言叫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对于忽必烈来说,这句话应该改改:人不可能两次遭遇同一场风暴。 奈何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8月1日夜,又一场改变历史的超级风暴如期而至,一时间,元军只感觉到天旋地转,无数战船被飓风撕裂,无数士兵被巨浪吞没,第二天,东征军队,已变为碎片和尸海。 幸存下来的元军也斗志全无,束手待毙。 正所谓乘你病要你命,日军当然不会放过这种天赐良机,他们从四面出击,对元军展开杀戮。 元军主帅一看回天乏术,只能抓紧时间收拢残部撤退。 就这样,元军两次东征日本,都因为一场台风惨淡收场。 而日本却因为这两场台风,逃过了亡国的命运,于是将这场台风称为神风,在二战末期日军臭名昭著的“神风特攻队”便是取的这个彩头。 相比于欢天喜地的日军,元军的日子就不怎么好过了。 忽必烈一听东征大军惨败而归,一时震怒不已,想要“尽罢大小将校”,好在群臣极力劝阻,才改为降职,草草了事。 此后多年,忽必烈对征服日本一事,一直耿耿于怀,“征日本行省”这一机构立了又废,废了又立,期间还不断督促高丽造船,折腾许多年,但一想到那两次惨败,又不敢轻举妄动,直到忽必烈死后,远征日本的事请才算真正罢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