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平在萧何加官进爵时前往“吊丧”并指出其危险,但未提出有效措施
更新时间:2022-04-30
“汉十一年,陈狶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音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音侯”。后来刘邦回来,听说杀了韩信,“且喜且怜之”,然后就进行下一步的筹划。“上已闻淮音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看上去萧何越发位高权重了,所以很多人都去祝贺他,只有“召平独吊。” 按照钱穆先生的说法,当时代表政府的是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 具体的划分则是,皇帝和宰相各有一个“秘书处”。对皇帝负责的只有一个部门“尚书”。宰相却要负责一个秘书处下辖的十三个部门,也就是十三曹,职权覆盖国事民事。就连唯一皇帝负责的尚书的也牵连在内,所有来往的文书诏令等通过御史大夫之下的御史中丞与之对接。御史大夫又隶属于宰相。也就是说,皇室事务宰相也可以伸手去管。 在这种请景之下,萧何的地位权力已经可以说是手眼通天。这就引起了汉高祖刘邦的猜忌。然而,猜忌并没有发展到痛恨的地步。 萧何萧何作为一国之宰相,开国功臣,追随着刘邦一步步打下江山,如果一点都没有意识到,这根本是不可能。更为重要的是,在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萧何受邀于吕后之请,定下计策,除掉了韩信。 韩信的死,萧何虽然立了大功。可是吕后的狠辣以及事请的前因后果,萧何都是知晓的。萧何内心深处也是有顾虑的。 可是,萧何也有安慰自己的理由:一、韩信等人都是异姓王;二、韩信等异姓王都是武将。所以,他做事更加勤勉,更加用心,更加得民心。就因为萧何没有找到应对刘邦的那个点,这样越来越让刘邦不放心。 并非萧何蠢笨,他竭尽全力举族效力刘邦,很得刘邦喜爱。这是因为萧何在帮吕后处死韩信之前,萧何找到了刘邦喜爱的点,并坚持了下去。“萧何治未央宫,上见其壮丽,甚怒,谓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上说。” 但随着七位异姓王的相继起兵叛乱,刘邦的心思开始变得复杂起来。萧何却一如既往地做着他觉得应该做的事请,安抚好长安城以及周边地区的安定,收取赋税,征调士卒,供应刘邦平叛。 刘邦让刘邦忌讳萧何的主要有三条。一、萧何的特长,抚民安民,进而大获民心。二、萧何有实权,办理事务认真负责。但有一条,让刘邦耿耿于怀,那就是萧何基本没有什么把柄,而且手握明晰天下山川险要之处的图册。三、在《文献通考》之中记载了萧何还掌握有秦始皇与汉高祖都极为重视的兵器库,而且就在未央宫。汉高帝时,萧何治未央宫,立武库,以藏兵器。作为主管军事的太尉周勃,也不能完全制约住萧何。 一切都在萧何手中,刘邦根本不放心。刘邦派遣的五百士卒,就成为了监视和保护萧何举动的双刃剑。 因此召平才在萧何大喜之时,为萧何“吊丧”。“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者,故秦东陵侯。”“平谓何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音新反于中,有疑君心。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 何从其计,上说。” 虽然召平帮萧何找到了刘邦痛恨的点,可是没有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使得刘邦更加痛恨萧何。到了最后,刘邦都不加以掩饰了:“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衣令百姓闻吾过。” 总之,已经化家为国的刘邦最担心的自然是刘姓王朝的稳固以及流传问题。而萧何虽然没有起兵谋反,但在刘邦的眼中,萧何一直利用刘邦赋予给他的权力大肆收取民心,其心可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