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迁入中国成立,始于唐朝战争盛于元朝引进,现有千万人口
更新时间:2022-04-30
跟其他文明不一样的是,中国从来不是一个宗教新很强的国家,无论是本土的道教,还是外来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能够在中国自由传播,还因此诞生了一个新民族——回族。 简单地说,回族以信仰伊斯兰教的汉族为主,同时也带有蒙古和维吾尔等族的血统。如今回族有一千多万人口,是中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中以宁夏的回族最多,成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 公元7世纪开始,伊斯兰教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崛起而广为传播,成为与基督教、佛教并立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751年,阿拉伯人虽然与唐军在怛罗斯打过一仗,实际对唐朝并没有恶意。 因为阿拉伯帝国吞并波斯后,扩张已经到达极限,没有能力也不愿意与唐朝全面开战。怛罗斯之战是阿拉伯帝国的总督擅自挑起的,并不是帝国的本意,或者说是阿拉伯帝国对唐朝的试探,当发现唐军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后,帝国便放弃了武力东进的计划。 怛罗斯之战结束不久,阿拉伯人不但恢复了与大唐的陆上通商,还开辟海上航路,大大拓展了丝绸之路,瓷器茶叶等大宗货物开始流入西亚和欧洲,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 阿拉伯地区以沙漠为主,造就了阿拉伯人善于经商的特点,他们很早便在长安、开封、泉州、广州等地形成了颇具规模的聚居区,并兴建清真寺,把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 据统计,仅广州在唐末时即有20万以上的阿拉伯人,而泉州港的市舶司长期由阿拉伯人执掌。可见,唐宋对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是非常友好和信任的。 在华的阿拉伯人大多财力雄厚,清真寺造得富丽堂皇,也乐于捐助官府和乡里,吸引了不少汉人百姓开始信仰伊斯兰教。唐宋时期的中国人把伊斯兰教称为回教,称其教众为回回,这是回族名称的由来。 唐朝覆灭时,在华的阿拉伯人遭到毁灭新打击。随着宋朝的建立,海上丝绸之路的恢复和繁荣,中国的回回数量再次得到提升,不少回回担任官府要职,拥有很大的权力。 蒙古人在13世纪建立元朝后,虽然采用了汉人的典章制度,但不太信任汉人官员,蒙古贵族又缺少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元朝大量从中西亚及欧洲引进官员和军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E目人。 当时的中亚和西亚已经完全伊斯兰教化,来自这些地区的SE目人当然都是伊斯兰教徒,中国境内的回回数量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且都占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信仰伊斯兰教的汉人也越来越多。 “回回”渐渐被用来泛指回纥、回鹘等信仰伊斯兰教的西域民族。明朝初年,“回回”正式成为伊斯兰教徒的官方名称,他们主要居住在甘肃、宁夏、陕西这几个中原与西域的交界地带,形成了特有的生活习俗和语言。 回回仍然使用甘陕等地的汉人方言,夹杂了很多波斯和阿拉伯词语。人种上以汉人为主,可以说只要信仰伊斯兰教,无论原来是什么民族,都可以归入到回回。由于清朝禁止穿胡服,所以回回的衣着与汉人基本相同,白帽便成为他们在服饰上最明显的特点。 阿拉伯地区在古代有过辉煌的科技成就,在航海、医要、天文领域都有出SE的贡献。正是回回把这些科技成就带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发展。七下西洋的郑和正是一名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回族”一词开始取代“回回”,成为他们的正式民族名称,并沿用至今。清末内乱时,既有挑动民族矛盾的回族叛乱分子,也有维护国家统一的回族爱国者,野心家哪个民族都有,民族差别只是他们叛乱的工具而已。 北洋政府建立时提出五族共和,回族便是五族之一,与汉、满、蒙、藏四族并列,可见回族已经在中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回族人士广泛分布于民国的政界、商界,如海军将领萨镇冰、桂系军阀白崇禧等等。 除了西北地区是回族的主要聚居区外,全国各地均有回族的身影,对中国近现代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抗日战争期间,在我党领导下还有一个回民支队,活跃于冀中地区,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后来还奔赴朝鲜战场保家卫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