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最后的一点总结
更新时间:2022-05-03
大家好,我是老张。 春秋这个系列的主要故事,在上一期我们就已经讲完了。这一期最后针对一些问题做一点总结。 春秋和战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当然最简单的答案就是它们是两个挨着的时代。 所谓“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说 我们需要明白春秋和战国不是朝代,而是两个时期。 春秋看来自于孔子所著春秋一书,而战国这个词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到了汉朝战国这个词才成为称呼春秋以后到秦完成统一这段时间。从战国活到秦朝的人,不会说战国时期如何如何。 那么当时的人会说自己是周朝人吗? 答案是不一定,因为当时是分封制,只有周朝自己直接统治的地方才是周朝人,其他地方的都是各国的国民,比如齐国人、晋国人、楚国人。 举个对比的例子,杨坚接受北周禅让,那么昨天还是北周子民的人今天就变成了隋朝子民,等杨坚灭了南陈之后,昨天还是陈朝子民的人,今天就变成了隋朝人。 春秋战国何时开始和结束呢? 春秋一书记载的年份起于公元前722年,结束与公元前481年。但是春秋时期却并不是从公元前722年开始,而是从周平王东迁洛邑的公元前770年开始,也就是说春秋和东周一起开始。 春秋结束就是战国的开始。 东周一直持续到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但是战国并不在这个时候结束,而是结束于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 所以春秋时期开始的时间比春秋一书记载的年份要早近50年,而战国结束的时间要比周朝灭亡的时间晚三十多年。 春秋和战国的界限是哪一年呢? 一个明确建国的政权所建立的朝代,他有几个时间点可以作为他的开始和结束。一般以一个政权的创立者建国称王或者称帝为起点。以一个朝代的都城被攻破或者末代君王失去君位为结束。 比如蜀汉以刘备称帝为起点,以刘禅投降邓艾为终点。 春秋结束就是战国,但由于春秋和战国不是朝代更替,所以没有明显的分界。夏商周被后世称为三代,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但再往后的人也把秦统一以前的所有时代称为先秦。 现在主流认为的春秋的结束时间有三个 第一个是公元前476年,因为春秋记载到了周敬王44年结束,但是此时周敬王还健在,所以司马迁写史记,则是从周敬王死后周元王继位开始算,这个时间是公元前476年。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六国年表就是从这年开始,也就是说司马迁认为的春秋的结束就是这一年。 第二个是公元前453年,这年韩赵魏灭掉智氏,三家分晋。韩赵魏三家实际上已经成为三个独立的势力。 第三个是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为诸侯,资治通鉴以这个时间为战国起点。从这一年开始韩赵魏正式成为诸侯国,战国七雄正式登场。 解释了春秋与战国的关系。那么这是什么样的时代呢? 孔子说春秋礼崩乐坏,历史书告诉我们这时百家争鸣,战火纷飞,生灵涂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百花齐放的时代。这些都没错。 不过还有一点可能被忽略。那就是这是一个从封建制到中央集权制过度的时代。从齐桓公称霸到秦始皇完成统一,这是一个分封制逐渐瓦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过程。 春秋和战国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从春秋战国的界限模糊就可以看出,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除了一些政权更替变化以外,没有区别。就想1911年和1912年,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除了剪辫子之外,并没有明显区别一样。不过时间一旦拉长,那么就有区别了,春秋初期和春秋中期,春秋末期和战国末期,这种隔着几十上百年的,那肯定就有不同了,而这些不同我会在后面讲到战国时再说明。 最后一个问题,春秋五霸都有谁? 四大天王有五个这是一个二次元领域的名梗。就是说实际的人数比号称的人数要多,比如黄金十二宫有十三人。不过这个梗在中国古代就普遍存在。比如宋四家有五人,参与八王之乱的超过八个诸侯王,十常侍实际上是十二人等等。 当然最夸张是春秋五霸,我能查到的各个版本,总结起来有多达十三个人。 下面就是这些不同出处的春秋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史记索隐》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辞通》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四子讲德论》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白虎通·号篇》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汉书注·诸侯王表》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王霸》 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鲒崎亭集外编》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墨子·所染》 所谓霸主,就是周天子认证的诸侯之长,或者会盟的时候诸侯推举的诸侯之长。 是在军事或者外交上取得重大胜利而成为诸侯的领袖。本质上是代替周天子而引导诸侯的发展。这十二人不一定都当过诸侯之长,还有当过诸侯之长的,比如晋定公未列入五霸之一。 而且霸主身份是指他们做过霸主,就像网球世界排名第一,不管你这个第一做了多少周,哪怕只有一周,在世界第一的名录里也会记下你的名字。不管人们是否认为这个第一有水分,但在积分榜上这个第一是假不了的。 从这些资料也可以看出,五霸的说法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墨子和荀子列举了一些君王应做到的点,然后举了这五个人来说明因为他们做到了这些点的一部分,所以他们称霸。 在荀子王霸一篇中提到:齐桓、晋文、楚庄、 吴阖闾、越勾践,是皆僻陋之国也,威动天下,强殆中国,无它故焉,略信也。是所谓信立而霸也。 荀子的重点是强调一个信字。 所以最早的五霸版本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不管他们结局如何,他们也确实达成了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成就最高。 而在史记里面有一句话讲周王室衰微时提到“政由五伯”,伯这个字是霸的通假字,五伯即五霸。唐朝司马贞写史记索引时解释说,五霸是齐桓晋文宋襄秦穆楚庄。 仔细一捋就会发现,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自不必说,秦穆公立了晋献公晋文公两位国君,左右了中原政局走向,后又称霸西戎。宋襄公在齐桓公死后的时间内,扶立齐昭公,也左右了大国政局,从影响当时诸侯国局势来说,也勉强符合“政由五伯”,当然秦穆公没有当过诸侯盟主,也没得到过周天子认证,宋襄公虽然当了一次盟主,却是楚国让的,而且他被楚国揍得太惨,所以这俩的霸主身份在后世读者看来存在争议。 春秋一些主要国家的结局如何呢? 史记说春秋时期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那么我们最后就来说说春秋一些主要国家的结局。那些不值一提的小国或者是战国七雄之一的国家我们就不说了。 晋国,春秋第一的霸主,他的军制不断变化最后固化成六卿,一共有十几个姓氏轮流担任过六卿,但是最后被中行氏 范氏 智氏 韩氏 赵氏 魏氏六家垄断,他们先是消灭了晋国的公子们,完全控制了晋国。后来他们内部发生矛盾,中行氏和范氏被其他四家消灭瓜分,再后来智氏攻打赵氏,被赵魏韩三家联合消灭,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赵魏韩成为诸侯,公元前376年,赵魏韩瓜分了晋国最后保有的一点土地,废晋静公为平民,晋国灭亡。 郑国,作为春秋初期的小霸和春秋时期的火要桶,在战国初期被韩国消灭。 鲁国,虽然他们一直的死敌是齐国,但是灭掉他们的却是楚国,他们亡国于公元前255年,比东周还多存在了一年,此时离战国结束已经不远。 吴国,作为春秋中后期崛起的大国,且差点灭掉了楚国,由于战略的失败,最后几年迅速衰落,被越国消灭,国土被越楚鲁宋等国瓜分。 越国,灭掉吴国的越国在战国时期传到越王无强,他在公元前333年北伐齐国,却被齐国人挑唆去对付楚国,最后在楚国和齐国的夹击下灭亡,无强的子孙又纷纷建立了很多小政权,这些政权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完全被中原王朝收服。 宋国,作为商朝王族的后裔,在公元前285年被以齐国为首的齐魏楚联军消灭,三国瓜分了宋国的领土。 陈国,陈国夹在大国之间不止一次被灭,最后一次彻底被灭是在春秋末期的公元前478年被楚国所灭。不过陈国的后代在齐国崛起。 蔡国,作为楚国的小弟,在公元前447年被楚国灭掉,后来楚国又重建了一个新的蔡国,一百多年后又被灭掉。 曹国,也是一个被灭了不止一次的国家,他最后是在公元前487年被宋国彻底消灭,虽然宋国是一个中等偏小的国家,仍然在春秋末期有灭国的战绩。 卫国,这是所有春秋国家中最长寿的,因为他的国君一直到了秦二世时期才被贬为庶人。公元前254年魏国杀了卫君,然后扶立的新君是魏国女婿,大家注意这两个wei国写法不一样,秦始皇灭六国,废除了分封制,但仍然保留了卫君的爵位。 最后是齐国,虽然齐国是战国七雄之一,而且是六国中最后被灭的那个。但被秦始皇灭掉的是田氏齐国,而春秋时期的齐国是姜氏齐国。齐国和晋国一样,权力落到了大臣手里,和晋国不一样的是,田氏是独占了齐国,田氏氏陈国公子逃到齐国后改姓为田,田氏篡位之后没有更改国号,因为他们的爵位是由周天子册封的,所以仍是齐国。 从国家的土地、民族和文化风俗来说,春秋的齐国和战国的齐国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但是从国君世系来说,俩齐国不是同一个国家。 虽然春秋时期还有一些故事没有讲述,但我们这个系列是以霸主为线索,所以这个系列就到此完结了,下一个系列我们将给大家带来战国的故事。 我们六月再见 |